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48)
2023(18960)
2022(15751)
2021(14988)
2020(12385)
2019(28468)
2018(27964)
2017(53646)
2016(28485)
2015(32336)
2014(32101)
2013(31598)
2012(29307)
2011(26237)
2010(26482)
2009(24859)
2008(24083)
2007(21652)
2006(19026)
2005(17119)
作者
(78698)
(66086)
(65674)
(62866)
(41744)
(31549)
(30038)
(25652)
(25167)
(23647)
(22421)
(22224)
(20749)
(20578)
(20573)
(20494)
(19543)
(19267)
(19081)
(18912)
(16335)
(16139)
(16046)
(15262)
(15028)
(14907)
(14544)
(14544)
(13274)
(13252)
学科
(120497)
经济(120300)
(82179)
管理(77552)
(60060)
企业(60060)
(52715)
方法(51231)
数学(44672)
数学方法(44153)
中国(39957)
农业(34873)
(31839)
业经(30562)
(29204)
金融(29200)
(28686)
银行(28662)
(27633)
(26554)
地方(26156)
(24073)
贸易(24055)
(23520)
(20751)
(19008)
财务(18938)
财务管理(18896)
理论(18593)
(18203)
机构
学院(400593)
大学(396363)
(173828)
经济(170368)
管理(154865)
研究(136091)
理学(132765)
理学院(131396)
管理学(129268)
管理学院(128527)
中国(111380)
(82470)
(80290)
科学(78501)
(74067)
(66760)
中心(66359)
财经(63018)
(60359)
研究所(60130)
业大(58089)
(57425)
农业(56816)
经济学(53766)
(51995)
北京(51941)
师范(51555)
经济学院(48472)
(48262)
(48146)
基金
项目(263224)
科学(208840)
研究(198737)
基金(191881)
(165120)
国家(163655)
科学基金(141380)
社会(128902)
社会科(121467)
社会科学(121434)
(102311)
基金项目(100713)
教育(91101)
自然(87914)
自然科(85873)
自然科学(85849)
(85282)
自然科学基金(84341)
编号(81903)
资助(78112)
成果(67032)
(59810)
重点(58983)
(58137)
课题(56300)
(55091)
国家社会(53597)
教育部(51769)
创新(51449)
人文(50697)
期刊
(194399)
经济(194399)
研究(120490)
中国(83080)
(74148)
(61629)
学报(56742)
科学(54594)
管理(53900)
(52303)
金融(52303)
农业(50073)
大学(44998)
教育(42750)
学学(42250)
技术(35434)
业经(35133)
财经(31098)
经济研究(30667)
(26808)
问题(26227)
(24912)
(20890)
世界(20666)
(19720)
技术经济(19586)
统计(19134)
理论(18644)
图书(18291)
国际(18288)
共检索到610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建伟  徐宝林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包括20国集团(G20)在内的国际社会达成包容性经济增长需要包容性金融发展的新共识。尽管中国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在金融包容方面却相对落后。2006年中国银监会出台新型农村金融政策,目的是要扭转城乡金融失衡的态势并实现包容性金融发展,然而这项新政实施的结果并不理想,三大因素造成新政目标落空。为了建设包容性金融社会,中国需要采取四项措施。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喜梅  林素媚  陈银芳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其履行社会责任与否对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存在重大的影响。通过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认为:在一次博弈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会采取不履行社会责任的短期行为,但多次长期重复博弈的结果,会促使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石弢  林敏  张文棋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供给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举措,政策运行以来政策效应不断发挥。本文从政策目标、实施主体、政策效果等传导机制角度,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效应发挥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结论:政策制定者的自身约束与新型金融机构经营现实存在冲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政策目标实现之间存在矛盾,地方政府和现有金融机构的利益和政策实施之间存在分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是阻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效应发挥的一个短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瑾  罗剑朝  王佳楣  
自2006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批准成立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本文在对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政策,研究发现目前的政策支持体系存在税收优惠力度弱、费用补贴少、贷款利率低、监管政策不明确和政策缺乏区别对待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立法体系、取消村镇银行存款准备金、放开利率控制、加大补贴力度、降低税率、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等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杰  马九杰  
近年来,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的政策性文件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减少贷款手续、创新贷款产品等方式积极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对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构成一定的压力,总体上能够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供给,但是也存在服务对象"高端化"、资金规模约束、风险监管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继续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促进金融"链接"程度和强化风险监管力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正  
本文基于监督机制建立了借款人融资条件决定的道德风险模型,比较分析了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督效率及其对农村融资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商业银行缺乏明显的监督比较优势,由其组建的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将难以长期持续经营;小额贷款公司因需要全部自有资本运营,对民营资本监督效率提出了过高要求而难以在农村地区普遍设立;资金互助社从农户生产经营中内生出来能有效实施相互监督和合同互联,与专业合作社或龙头公司联合发展时可显著改善农村融资状况。当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体现了政府隐性存款担保下国家对于民营资本金融风险的过度防范,以及商业银行为了经营特许权价值作出短期选择的双重契合。进一步的改革需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善葆  区永纯  冼美玲  
近年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良好,支持"三农"及中小企业发展成效初显。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拓展遇到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广西梧州市为视角,运用SWOT方法深入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SOW战略、SWT战略以及优化外部发展环境等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邓建军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决定了积极发展农村新型金融企业的必要性。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即通过新型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实现农村金融交易行为,优化农业资源分配,还可以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商机,使金融机构自身的福利向整个农村甚至全社会扩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保  
存在问题当前,在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民间资本参与度逐步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民间资本进入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还面临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些行业准入性规定成为民间资本进入掣肘。一是民间资本占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资本的比例受到严格限制,严重制约了民间资本投资参与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二是部分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不允许民间资本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辛元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与壮大,多元化农村金融体制和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农村信用社一枝独秀的局面将很快被打破。如何巩固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发展机制,已成为农村信用社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农村信用社要正确认识和看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同业合作,促成良性竞争;创新服务方式,加强风险管控,提高支农服务能力和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牛艳梅  
金融监管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金融监管理论是金融监管实践的抽象总结,它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金融监管实践的发展变化。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农村监管存在的功能缺陷和问题,这些缺陷和问题的产生都是与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的机构视角联系在一起的。然后,结合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功能的特殊性,阐述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功能监管的制度选择问题。最后,以金融体系的功能视角为出发点,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的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琳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市场中资金的供需矛盾,增加了农村资金的供给量,并且激活了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经济二元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出发,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营绩效评价体系,并据此提出现阶段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现良性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郑永哲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投资回报率低、风险大,因此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撤出农村,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同时出现了农村资金的漏出现象。近年来,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试点成立了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仍然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投资,进行各种形式的补贴,使社会各界对农村的投资达到或超过投资其他经济领域的利润回报率;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等经济组织,构建农村资金的内循环机制,遏制农村资金的漏出效应;正视民间金融存在的积极意义,尽快使其合法化,并纳入政府的有效监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武晓明  罗剑朝  
基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起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变化的视角,文章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服务能力和非正规金融机构正规化程度等三个维度,运用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方法构建了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度绝对指数和相对指数,分别测度了2008-2013年30个省、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八大经济区域的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度。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开放总体程度水平非常低,处于开放的初期阶段;各省农村金融开放水平程度普遍较低,省际差距增大;三大区域西部农村金融开放度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呈U字型特征;八大经济区域开放度差异大,提升速度快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劲松  邓永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加速情况下,为引导资金流向农村而自上而下的建立的一种商业化经营的农村金融机构,其目的是为了服务三农。本文分别对它们能否有效解决农村金融不足做了有益探索,指出村镇银行存在制度设计缺陷、金融服务水土不服、政策支持缺失等问题,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商业性组织存在贷款偏离农村和农业的倾向,正规合作性质农村资金互助社也有商业化经营冲动。认为构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应将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合作金融相融合,民间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的主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