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1)
2023(12711)
2022(10415)
2021(9394)
2020(7884)
2019(17524)
2018(17474)
2017(32893)
2016(17587)
2015(19518)
2014(19667)
2013(19113)
2012(17355)
2011(15356)
2010(15739)
2009(15197)
2008(15213)
2007(14527)
2006(12836)
2005(11738)
作者
(49693)
(41710)
(41469)
(39094)
(26395)
(19449)
(18637)
(15871)
(15638)
(15139)
(14181)
(13929)
(13434)
(13392)
(13100)
(12487)
(12336)
(12049)
(12036)
(11824)
(10361)
(10288)
(10002)
(9611)
(9544)
(9412)
(9141)
(9085)
(8357)
(8271)
学科
(83790)
(77805)
企业(77805)
管理(75256)
(69941)
经济(69814)
业经(28519)
(28140)
(25693)
方法(25399)
(21249)
(20580)
财务(20540)
财务管理(20517)
技术(20351)
中国(19876)
企业财务(19447)
农业(18066)
数学(17123)
数学方法(16987)
(16818)
理论(15878)
(15290)
(15229)
(14516)
技术管理(13709)
体制(13561)
地方(13165)
(12635)
银行(12612)
机构
学院(253027)
大学(246383)
(103133)
管理(101682)
经济(100939)
理学(85947)
理学院(85156)
管理学(84116)
管理学院(83631)
研究(78452)
中国(64199)
(53800)
(51899)
科学(44775)
(42032)
(41610)
财经(40689)
(38237)
中心(36838)
(36669)
业大(34925)
研究所(33646)
(32626)
农业(32394)
北京(32202)
经济学(30187)
财经大学(29591)
(29097)
(28911)
商学(28766)
基金
项目(159783)
科学(127744)
研究(123280)
基金(114626)
(97663)
国家(96702)
科学基金(85372)
社会(78984)
社会科(74711)
社会科学(74698)
(65717)
基金项目(60502)
教育(56172)
自然(53104)
(52645)
自然科(51899)
自然科学(51886)
自然科学基金(51062)
编号(50194)
资助(44678)
成果(41105)
(39750)
(36954)
(36548)
创新(36077)
课题(35721)
重点(35501)
(35074)
(34721)
国家社会(32096)
期刊
(127609)
经济(127609)
研究(77081)
中国(59863)
(47361)
管理(46157)
(40974)
学报(33372)
科学(32817)
教育(30636)
农业(27847)
大学(27023)
技术(25905)
(25501)
金融(25501)
学学(25293)
业经(23784)
财经(21156)
经济研究(18686)
(18327)
(16645)
问题(15758)
技术经济(14468)
财会(13908)
科技(13432)
现代(13197)
会计(12717)
商业(12070)
世界(11712)
(11539)
共检索到400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敬琏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着很复杂的局面,沿用需求侧因素的诸如强刺激等经济政策,带来了包括投资报酬递减、债务积累等问题,而且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明显。在供给侧因素下,可以通过推动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的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即:依靠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从增加投资转向增加索洛余值,而这当中的关键是创建新的体制机制。说易行难,要改革、要创新,面临不少的阻力和障碍,需有足够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来克服阻力和障碍,切实推进改革,建设能够激励创新和创业的体制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雁鸿  
文章结合心理学领域中的激励理论,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析了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包括激励方式缺乏变化、激励内容太过笼统、激励时机拿捏不准、激励机制运行不公等,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校在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前,并没有充分研究相关激励理论在创业活动中的应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并未体现创新性与科学性,资源整合没有做到统筹兼顾。为此,文章提出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必须建构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应遵守的原则,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思路,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玲  黄昊  
基于大型国企集团交错发布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办法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实证考察了容错免责机制对国有企业创新意愿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结果显示:容错免责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激发了企业参与创新的热情。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横截面分析发现,上述提升效应在高管政治晋升机会较高、具有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经历以及面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时表现得更为明显。最后的经济效果检验表明,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使其获得了显著为正的市场绩效。研究成果拓展和丰富了企业创新行为影响因素以及科技评价领域的相关文献,探究了试错容错环境变化影响高管创新意愿的作用机理,为后续关于业绩考核与国有企业创新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为政策制定部门深入推动试错、容错有关制度规范的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理论借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延荣  
基于激励理论的影响企业内创业的相关因素包括激励方式、激励强度、激励频次、激励内容等。建立企业内创业机制应 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鼓励创新和创业,积极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文化氛围;加强企业内部风险事业开发,建立企业内创业驱动 机制;制定创业评价办法,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建军  
文章认为在创业投资家风险中性的假设下,通过模型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创业投资家资金的有限性,纯粹线性的薪酬合约不能激励创业投资家在基金管理中实现社会有效的投入以及选择最佳的基金组合风险水平;而包含看涨期权的线性薪酬可以设计适当的执行价格使创业投资家付出社会有效的努力并选择社会最优的基金组合风险水平。表明通过事前为创业投资家设定一个收益基准,在创业投资家达到收益基准后才参与基金收益分配是一种比纯粹的线性薪酬更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志丹  晏艳琴  刘俊  
全民创业不仅对巩固和发展我国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小康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必将对实现富民兴国的长远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对创业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对创业激励机制的建立,认为政府主要应从诱导因素集合、行为导向制度、行为幅度制度、行为时空制度四个方面加强对全民创业的激励引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建忠  
现行的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弊端或障碍性因素。具体审视、深入剖析这些障碍性因素形成的原因 ,对于重构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设计方案 ,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侃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构建的不合理,导致"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长期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不佳。美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构建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武  
企业创新人才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博弈的关系。创新人才的贡献是对企业激励的理性决策。企业要构建一种有利于创新人才才能发挥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产权激励、精神激励、文化激励。政府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创新行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火弟  蒲勇健  
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许志勇   王瑾   张娜   韩炳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基石。然而,当前许多企业资产结构错配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系统GMM及PSM-DID等方法,考察企业资产结构错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激励机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资产结构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对开发式创新的负向影响不显著。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调节效应显示,高管股权激励缓解了资产结构错配对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高管晋升激励和高管薪酬激励则加剧两者之间的抑制作用。高管薪酬激励和研发薪酬激励缓解了资产结构错配对开发式创新的负向影响,高管晋升激励则加剧两者之间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资产结构错配促进了平衡式双元创新,抑制了组合式双元创新。资产结构错配对制造业、专精特新、重资产和低研发强度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大,对非制造业、非专精特新企业、国有企业以及轻资产企业开发式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为有效化解资产结构错配、优化企业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双元创新水平提供经验证据。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而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基石。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资产结构错配问题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系统GMM及PSM-DID等方法,深入考察企业资产结构错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激励机制的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振永  党兴华  
技术创新对推动企业及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看,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国内外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风云  赵静梅  
期权、期股具有整合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功能 ,但在现实中 ,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无论是从把对企业家的激励同企业资本增值紧密地、直接地联系起来的角度看 ,还是从企业家的职业化、市场化的趋势看 ,在我国采用期权、期股方式构建对企业经营者的新的激励机制 ,其改革方向都是正确的。但是 ,由于国有企业面临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特殊矛盾 ,对企业经营业绩及其成因难以作出科学评估的现实困难 ,使得对企业经营者实施期权、期股激励还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 ,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