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5)
2023(327)
2022(217)
2021(205)
2020(172)
2019(347)
2018(429)
2017(649)
2016(341)
2015(400)
2014(423)
2013(396)
2012(324)
2011(318)
2010(336)
2009(263)
2008(309)
2007(271)
2006(251)
2005(134)
作者
(853)
(723)
(679)
(675)
(443)
(311)
(306)
(301)
(283)
(276)
(272)
(265)
(247)
(233)
(231)
(224)
(221)
(210)
(209)
(208)
(195)
(190)
(188)
(180)
(179)
(179)
(178)
(157)
(155)
(154)
学科
(1056)
经济(1056)
管理(1014)
(721)
中国(640)
(599)
企业(599)
技术(498)
地方(425)
(389)
教学(363)
业经(349)
教育(342)
理论(337)
技术管理(308)
学校(285)
学法(261)
教学法(261)
农业(256)
方法(251)
学理(237)
学理论(237)
研究(225)
工作(215)
数学(204)
数学方法(201)
(188)
(172)
(164)
产业(162)
机构
学院(4112)
大学(3859)
管理(1590)
研究(1309)
(1288)
理学(1270)
理学院(1261)
经济(1240)
管理学(1230)
管理学院(1223)
技术(970)
中国(956)
(920)
职业(895)
科学(812)
(775)
中心(696)
职业技术(652)
技术学院(636)
(621)
(612)
师范(607)
业大(595)
教育(578)
北京(567)
(559)
(549)
(542)
工程(502)
(497)
基金
项目(2884)
研究(2606)
科学(2211)
基金(1624)
(1439)
(1411)
国家(1390)
教育(1384)
社会(1330)
编号(1252)
社会科(1238)
社会科学(1238)
科学基金(1175)
(1163)
成果(1082)
课题(1068)
(909)
建设(902)
(893)
基金项目(830)
创新(805)
规划(745)
项目编号(738)
重点(703)
(659)
自然(636)
资助(628)
(623)
自然科(620)
自然科学(620)
期刊
中国(1705)
(1685)
经济(1685)
教育(1565)
研究(1275)
技术(910)
管理(795)
职业(679)
(473)
技术教育(471)
职业技术(471)
职业技术教育(471)
图书(448)
(439)
论坛(439)
科学(438)
科技(397)
(386)
农业(356)
学报(335)
书馆(328)
图书馆(328)
高等(326)
大学(324)
业经(305)
高等教育(269)
学学(258)
(239)
(230)
金融(230)
共检索到7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华  
作为独立设置的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的职业师范院校(简称"职技高师"),承担着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重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我国第一所职技高师,近年来,大力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多方参与、灵活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新模式。以"校—企—校"联盟为核心的吉林省职教教师教育联盟就是这种探索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甄国红  王硕  
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牵头建立了由职教师资培养单位、职校毕业生工作单位、职教师资用人单位组成的"吉林省职教教师教育联盟",即"校企校"联盟,形成了"校企校互融,工学教结合"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联盟运行以来,在合作育人、提高师资素质、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实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冷士良  孙婷婷  王德堂  
文章介绍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在分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并对"联盟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认为建立利益紧密相关的校企联盟,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闫海成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按照工作或生产过程组织教学。这个逻辑构架的双核就是在校内的实训和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荣江  
"基地+联盟"是高职院校与市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该模式由区域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协同运作,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对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基地+联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创新三方面探讨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构建,为地方创新高技能人才培育模式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秀敏  龚宇平  
本文从我国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的弊端入手,探讨了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改革措施,要求学校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共同研究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体、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主导、以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主线的策略,并对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模式进行了优化设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巧霞  孙华  张建华  
国务院、财政部在2010年制定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下称"《会计人才规划》")中明确提出:"产学研战略联盟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财政部提出的"推动会计行业产学研战略联盟"这一重大举措,为我国三本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新方向。探索产学研战略联盟下的三本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目标,更是协调三本高校会计教育改革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现实需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建军  林霞琴  张韩良  苏海亚  王小林  
目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合力不够、动力不足、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的问题;学校培养人才规格与企业用工需求严重错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学校构建"66670"校企合作联盟,并依托联盟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创新"候鸟式""工作站式""创业式""五联合订单式""课证融合式"5种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更新课程内容,探索"班组式项目教学""仿真教学""场景教学""导生制"等教学方法;实施"蓝领教师·金领职工"师训工程,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健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长盛不衰的有效途径。通过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讨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实训基地建设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为工学结合的真正落实进行有益尝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文选  聂建武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整合校内办学资源,将校办工厂改造、建设成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闯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条新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晓勇  卢兵  秦咏红  
"技术联盟"是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本文在界定技术联盟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技术联盟是教学团队的混编、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人才培养的联合;从需求链、价值链和知识链的分析视角,阐释技术联盟的构建的目的、意义和课程体系特点;在完善机制、扩大成果,打造国际一流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对技术联盟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元  马宏建  
近年来,无人机行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探讨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联盟双元"培养模式。即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定位:"学历提升+职业训练";无人机应用技术联盟式"双元"培养——资源共建、共享:招生系统联盟创新、教学体系联盟创新、学生管理教育的联盟创新、协同培养质量标准的联盟创新;"联盟双元"模式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等核心内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亚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新阶段的战略性转变,高校面临很多改革任务,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紧紧抓住育人的核心任务,千方百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西部地方高校,甘肃政法学院勇于克服困难,从法学创新人才培养突破,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章金萍  
教材承载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诸多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立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要,通过教材内涵的改革和创新引领教学模式的改革,遵循开放性、多元性、动态性、实用性和个性化的原则,优化教材内容体系,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规范教材编写程序、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鼓励引进境外优秀教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济喜  
重振国学,并不是为了复古,而恰恰是为了创新。对于西方优秀文化,我们应该学习、吸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简单地全盘继承,应该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国学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形式上的"读经学典",更重要的是发扬中华民族的智慧,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07年被教育部列入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积极开展国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