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7)
- 2023(12257)
- 2022(10194)
- 2021(9489)
- 2020(7766)
- 2019(17090)
- 2018(17023)
- 2017(31869)
- 2016(16998)
- 2015(18712)
- 2014(17978)
- 2013(17446)
- 2012(15897)
- 2011(14461)
- 2010(14818)
- 2009(14049)
- 2008(13782)
- 2007(12920)
- 2006(11539)
- 2005(10376)
- 学科
- 济(66541)
- 经济(66373)
- 业(61838)
- 管理(53128)
- 农(49352)
- 企(42616)
- 企业(42616)
- 农业(32959)
- 业经(25317)
- 中国(20866)
- 方法(20651)
- 制(19261)
- 技术(18181)
- 财(17879)
- 数学(15472)
- 数学方法(15302)
- 地方(15046)
- 体(13738)
- 发(12481)
- 农业经济(12465)
- 技术管理(12122)
- 理论(11969)
- 策(11729)
- 银(11707)
- 银行(11694)
- 行(11252)
- 学(11156)
- 和(10790)
- 融(10554)
- 金融(10551)
- 机构
- 学院(233196)
- 大学(227779)
- 济(98267)
- 经济(96202)
- 管理(91982)
- 理学(78812)
- 理学院(78020)
- 研究(77513)
- 管理学(76941)
- 管理学院(76484)
- 中国(61576)
- 农(52678)
- 京(47165)
- 财(46405)
- 科学(43691)
- 农业(39465)
- 江(38130)
- 业大(37469)
- 中心(37439)
- 所(37076)
- 财经(34949)
- 研究所(32741)
- 经(31653)
- 范(30453)
- 师范(30223)
- 州(29432)
- 北京(28991)
- 经济学(28534)
- 院(27430)
- 经济管理(26865)
- 基金
- 项目(153331)
- 科学(123108)
- 研究(120936)
- 基金(110113)
- 家(94006)
- 国家(92988)
- 科学基金(81258)
- 社会(80355)
- 社会科(74850)
- 社会科学(74830)
- 省(62981)
- 基金项目(58842)
- 教育(54527)
- 划(50463)
- 编号(50381)
- 自然(48143)
- 自然科(47033)
- 自然科学(47025)
- 自然科学基金(46251)
- 成果(41293)
- 资助(41013)
- 创(37759)
- 制(36324)
- 课题(35130)
- 部(34421)
- 发(34418)
- 创新(34345)
- 重点(34151)
- 国家社会(32746)
- 性(31026)
- 期刊
- 济(123131)
- 经济(123131)
- 研究(71605)
- 中国(60652)
- 农(58659)
- 农业(39511)
- 财(36207)
- 管理(34537)
- 科学(32523)
- 学报(32241)
- 教育(31247)
- 大学(27099)
- 业经(26142)
- 融(25498)
- 金融(25498)
- 学学(25242)
- 技术(21803)
- 业(18844)
- 财经(17496)
- 问题(16310)
- 经济研究(16269)
- 经(15080)
- 农村(15033)
- 村(15033)
- 农业经济(14956)
- 版(13470)
- 科技(13374)
- 世界(12616)
- 技术经济(12328)
- 经济问题(11614)
共检索到370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刘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一种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新的总体发展思路,标志着我国开始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本文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因,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源是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于制度创新,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一系列改革。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乡二元结构 制度创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丽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正逐步深入的进行。但我们认为,仅如此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系统地对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进行创新,本文主要从完善农村金融制度的必要性、基本思路和原则、农村金融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内容等方面透视农村金融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希望能给有关部门以参考。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金融 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丽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略,也是落实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抓手。根据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形成新的发展机制和工作机制,分阶段、分步骤,统筹协调,扎实推进。
关键词:
山西 新农村建设 思路 重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继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是对农民利益的合理补偿,实质是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校正长期以来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方式真正实现以工补农和以城带乡。因此,各地应立足实际,找准制约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制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新性地进行建设,切忌将其作为主要满足政绩需求的政治运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万龙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对技术创新强烈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擎作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引擎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建萍
胡锦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与邓小平的农村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指导思想:实现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创新;战略思想:完成从"两个大局"到"两个趋向"的历史跨越;指导方针:实施从"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归自己的"到"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转变。
关键词:
新农村 理论 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洪民 林万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我国已经进入了其他发达国家普遍经历过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阶段。这一典型经验性理论认识充分证明了当前加大对农村发展投入的必要性。但是,单纯以增加投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搞好扶贫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川仪陇县试点基于存量资源整合的制度创新,试图为我国农村特别是类似贫困地区提供一种可借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资源整合 制度创新 新农村建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亚红
稳定与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对应的双层经营体制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正是对双层经营体制改进和完善的表现,同时也是农业基本经营制度进行创新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
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专业合作组织 制度创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尹栾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新文化。农村文化产品消费的整体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提供这些产品的必然性;农村文化产品消费所具有的强大的正外部性效用,决定了政府提供这种产品的必要性。政府在提供农村文化产品时扮演的是双重角色——既是制度供给者,也是产品供给者。但是,二者是有主次的,政府首先应该是制度供给者。政府在完善正式制度供给的同时,要紧密结合源于农民自身的非正式制度,建设起真正属于农民的先进文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礼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国安
一、切实做好“多予”文章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去讲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在意识形态和生产关系方面做文章,这次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是在“多予”上下功夫,说到底是一个加大投入增加“钱”的问题。财政肩负着筹措分配资金、管理使用资金的重要任务,我们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改革创新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计承江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理应责无旁贷地围绕“三农”发挥好杠杆作用,担当起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在“新的历史起点”下,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是如何发挥好金融杠杆作用,切实有效地解决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滞后或乏力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正国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中介组织创新的需求,并探讨了农村中介组织创新的制度供给。认为要实现农村中介组织创新的均衡,必须从加快相关法制的建设、增强政府支持力度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来改变农村中介组织创新制度供给不足的现状。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中介组织 创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蔡立雄 何炼成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比强制性制度变迁能获得更大收入流,同时付出更少变迁成本,是一种高效率的制度变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三次大规模制度变迁表明,凡是有广泛制度需求基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都能取得好的绩效;而没有需求基础的强制性变迁则成本高昂并最终失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新的大规模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有广泛的制度需求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顺势而为,防止落入高成本、低收益的强制性变迁陷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兹国 王文龙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紧迫问题,但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度创新是其核心,没有制度创新新农村建设就难以落到实处。只有在推动农村内部制度创新的前提下,合理处理政府支持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界限,综合统筹农业的内源性发展与外源性发展,才能使新农村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