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37)
2023(15952)
2022(13179)
2021(12220)
2020(10356)
2019(23515)
2018(23325)
2017(44627)
2016(24144)
2015(26763)
2014(26552)
2013(26239)
2012(23963)
2011(21453)
2010(22098)
2009(21120)
2008(21220)
2007(19424)
2006(17406)
2005(15916)
作者
(67745)
(56952)
(56468)
(53503)
(36310)
(27260)
(25526)
(22019)
(21575)
(20394)
(19458)
(19244)
(18181)
(18159)
(17613)
(17063)
(16517)
(16478)
(16355)
(16246)
(14196)
(14082)
(13842)
(13283)
(12752)
(12738)
(12730)
(12683)
(11509)
(11321)
学科
(104560)
经济(104341)
(99581)
管理(82678)
(82100)
企业(82100)
(51000)
方法(41653)
业经(35616)
农业(34030)
(33069)
数学(32614)
数学方法(32132)
中国(27181)
(25708)
(22495)
财务(22438)
财务管理(22407)
企业财务(21250)
地方(20909)
技术(19314)
(18911)
(18845)
理论(18222)
(17779)
(17607)
(16695)
(16161)
贸易(16149)
(15685)
机构
学院(343866)
大学(337059)
(143364)
经济(140364)
管理(136525)
理学(116760)
理学院(115575)
管理学(113538)
管理学院(112886)
研究(111635)
中国(89082)
(70500)
(70320)
(67887)
科学(65074)
(56141)
(55606)
财经(53932)
业大(52884)
中心(52743)
农业(51505)
研究所(49364)
(48769)
北京(43878)
(43643)
(43017)
师范(42665)
经济学(42452)
(39946)
(39621)
基金
项目(222201)
科学(176838)
研究(167419)
基金(161149)
(138386)
国家(136987)
科学基金(119432)
社会(109341)
社会科(102543)
社会科学(102512)
(90808)
基金项目(84829)
教育(76724)
自然(75028)
自然科(73347)
自然科学(73330)
(72651)
自然科学基金(72055)
编号(68846)
资助(65234)
成果(55963)
(49680)
重点(49420)
(48216)
(48071)
课题(47826)
(46462)
国家社会(44358)
创新(44325)
(44312)
期刊
(174778)
经济(174778)
研究(101990)
中国(77489)
(70107)
(57671)
管理(54136)
学报(49888)
科学(48654)
农业(47146)
大学(40515)
学学(38176)
教育(37984)
(35010)
金融(35010)
业经(34034)
技术(32512)
财经(27198)
经济研究(24860)
(24656)
(23442)
问题(23119)
技术经济(18818)
(18170)
世界(17398)
现代(16503)
统计(16277)
农村(16271)
(16271)
(15672)
共检索到537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乔晓楠  
本文首次提出了"综合制度变迁模型",并以此剖析了山西省龙门村的案例。文章通过对社区型企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治理结构以及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3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提出:在一定的条件下,社区型企业可以解决规模经济、社会保障、风险规避、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民主、可持续发展、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等重大问题,因此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制度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孚桥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做法和经验以及带给人们的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刘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一种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新的总体发展思路,标志着我国开始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本文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因,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源是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于制度创新,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一系列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志忠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成功的。我们应该借鉴韩国的经验与成功的做法,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目前应该是首先解决农民最需要、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要和城镇化、工业化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要建立让农民表达自己意愿的正常渠道,要尊重农民的“主人”地位,保障农民的话语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丽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正逐步深入的进行。但我们认为,仅如此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系统地对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进行创新,本文主要从完善农村金融制度的必要性、基本思路和原则、农村金融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内容等方面透视农村金融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希望能给有关部门以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葛孚桥  
广东全省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已经起步,开局良好,其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同时,有些地方在认识上和实践中也存在需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予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总结经验,认清问题,能使我们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尹栾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新文化。农村文化产品消费的整体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提供这些产品的必然性;农村文化产品消费所具有的强大的正外部性效用,决定了政府提供这种产品的必要性。政府在提供农村文化产品时扮演的是双重角色——既是制度供给者,也是产品供给者。但是,二者是有主次的,政府首先应该是制度供给者。政府在完善正式制度供给的同时,要紧密结合源于农民自身的非正式制度,建设起真正属于农民的先进文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谨  张金梅  
从回归乡土,传承农耕文明的视角,探究新农村建设的一种价值发展范式。从实践看,"乡土性"的缺失严重滞缓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须通过重构村社共同体,强化礼治秩序,延承农耕文明,壮大乡土人才队伍等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兆君  宣莹  王军  
建设新型农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效解决了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相比而言,韩国的情况与青岛市有着更多相似之处,表现在农村建设运动的背景、所处地理位置及传统文化等方面。因此,韩国新村建设经验的分析总结,对青岛市新农村建设具有更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晓诺  
以“勤勉、自助、协同”精神为主体的新村运动使韩国农村的经济、政治和精神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文化传统和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韩国当年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在总结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从其保证农村建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五点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煦照  
2005年10月,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特征。文章分析了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如何发展民营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洪军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它不但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胜利,而且,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同样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自觉地以毛泽东农民问题中的正确理论为指导,重视农民、尊重农民、发动农民、引导农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蔡立雄  何炼成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比强制性制度变迁能获得更大收入流,同时付出更少变迁成本,是一种高效率的制度变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三次大规模制度变迁表明,凡是有广泛制度需求基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都能取得好的绩效;而没有需求基础的强制性变迁则成本高昂并最终失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新的大规模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有广泛的制度需求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顺势而为,防止落入高成本、低收益的强制性变迁陷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德文  
农村改革40年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上进行的,即其回应了中国农村社会巨变的事实,既继承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内涵的农村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又融入到了市场转型进程中。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改革方法论、新集体经济、保护性城乡二元结构等农村改革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制度基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鲁晋  
新农村建设应统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典型引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发展,使新农村建设有序向前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