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2)
- 2023(14139)
- 2022(12201)
- 2021(11610)
- 2020(9667)
- 2019(22164)
- 2018(22343)
- 2017(42430)
- 2016(23068)
- 2015(26248)
- 2014(26351)
- 2013(26404)
- 2012(24051)
- 2011(21629)
- 2010(22053)
- 2009(20995)
- 2008(19872)
- 2007(17857)
- 2006(15918)
- 2005(13957)
- 学科
- 济(92797)
- 经济(92614)
- 业(73587)
- 管理(71559)
- 企(53800)
- 企业(53800)
- 农(50772)
- 方法(39577)
- 农业(33701)
- 数学(32359)
- 数学方法(32046)
- 业经(27293)
- 财(24888)
- 中国(24723)
- 地方(20020)
- 制(18788)
- 学(18588)
- 理论(16852)
- 和(16229)
- 务(15764)
- 财务(15682)
- 财务管理(15648)
- 策(14841)
- 贸(14683)
- 贸易(14675)
- 企业财务(14656)
- 易(14233)
- 发(14184)
- 银(14107)
- 银行(14074)
- 机构
- 学院(325143)
- 大学(323005)
- 管理(134224)
- 济(126944)
- 经济(123919)
- 理学(114686)
- 理学院(113491)
- 管理学(111752)
- 管理学院(111149)
- 研究(104836)
- 中国(82287)
- 京(69223)
- 农(67081)
- 科学(64661)
- 财(58554)
- 业大(53203)
- 所(51855)
- 农业(51076)
- 中心(49987)
- 江(49383)
- 研究所(46857)
- 财经(45516)
- 范(43509)
- 北京(43464)
- 师范(43191)
- 经(41368)
- 州(40064)
- 院(37030)
- 经济管理(36288)
- 经济学(35374)
- 基金
- 项目(217721)
- 科学(170556)
- 研究(164380)
- 基金(155864)
- 家(133916)
- 国家(132618)
- 科学基金(114427)
- 社会(103185)
- 社会科(96629)
- 社会科学(96598)
- 省(86263)
- 基金项目(83758)
- 教育(74510)
- 自然(72898)
- 自然科(71111)
- 自然科学(71100)
- 划(70667)
- 编号(70530)
- 自然科学基金(69810)
- 资助(62639)
- 成果(56988)
- 部(48094)
- 重点(47480)
- 课题(47028)
- 发(46094)
- 创(44629)
- 创新(41425)
- 项目编号(41197)
- 教育部(41067)
- 国家社会(41008)
- 期刊
- 济(152742)
- 经济(152742)
- 研究(94979)
- 中国(69456)
- 农(69171)
- 学报(50413)
- 管理(48150)
- 科学(47198)
- 农业(47036)
- 财(45295)
- 大学(39762)
- 教育(38885)
- 学学(37046)
- 融(30779)
- 金融(30779)
- 业经(30218)
- 技术(28865)
- 业(23366)
- 财经(21418)
- 经济研究(20590)
- 问题(19917)
- 图书(19672)
- 经(18190)
- 版(17944)
- 理论(15972)
- 技术经济(15928)
- 现代(15773)
- 科技(15423)
- 农业经济(15207)
- 农村(15203)
共检索到492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竹梅 郑少锋 吴梦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机遇。而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但农机消费却是其制约因素,因此必须要降低农机的消费成本,促进农机消费,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江文胜
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大了支农力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农村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得机遇,未来经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石山
“中国农村象非洲”、“共产党还要我们穷多久”,这两种声音应该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大农业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县级领导的作用与县域经济的现状,关系到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应将山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农村工作中的点面关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摆到主导位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山区建设 领导作用 合作组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德元
近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更热了,许多新闻界的记者朋友说,他们已经在安徽跑了些地方, 找到了些“房也漂亮、路也漂亮”的典型村庄,以为那就是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了。我想这样理解新农村建设可能会有麻烦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世录
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本文根据中央有关方针、政策,结合金堂县的实际情况,对建设金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具体指标、措施和实施步骤。
关键词:
新农村 目标 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霞
2006年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必须认清我国农村潜伏的危机,并力图提升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关于农村公共危机,文章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公共危机的五种类型,最后根据张成福的“全面整合”模式提出了提升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七种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慧
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韩国新村运动,其价值取向完全一致,即都是为解决本国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而开展的全民性工程。综合考评中国农村落后“三农”问题日益突出种种因素,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管理民主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管理民主为核心紧紧地抓住这一工作主题。管理民主,首先是村委会管理民主,村委会实现管理民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一要摆脱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二要得到村党支部的工作支持,三要村委会成员文化素质的迅速提高。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核心 管理民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健辉 童冬生 黄志坚
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会资本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慧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形成一个结构合理、有机衔接、高效运行的动力机制体系,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不偏离正确的轨道,持续、高效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由各种动力要素所构成,包括经济动力、政治动力和文化动力,其中经济动力机制是根本,政治动力机制是主导,文化动力机制是支撑。经济动力机制、政治动力机制和文化动力机制由各自的动力要素组成。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立清 李明贤
本文以解决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问题为基本任务,概括了国内包括重庆市“简便实用型”、北京市房山区“新农村数字化模型”、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和南京市江宁区、湖南湘西自治州等地方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评价、简便可行、系统性、可比性和导向性等六大基本原则。文章采用AHP方法,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50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运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 评价实践 指标体系 评价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练军 李长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再文 李刚
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意义与内涵,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重点,新农村建设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理论研究 综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晶 卢鸿鹏 毕亚林 张阳武
首先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并分析了广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成效,指出其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而阐述了广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和战略思路。最后指出广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十一五”规划的政策要点。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心镇 广州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前虎 田英 任海斌
按照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农村软环境建设现状的研究,提出解决新农村软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从而使社会主义新农村软环境建设与硬环境建设同步,更好地指导正在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软环境 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