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54)
2023(12705)
2022(10597)
2021(9760)
2020(7998)
2019(18017)
2018(17950)
2017(33448)
2016(18326)
2015(20701)
2014(21051)
2013(20457)
2012(19170)
2011(17356)
2010(17879)
2009(17068)
2008(16926)
2007(15746)
2006(14327)
2005(13127)
作者
(51239)
(42942)
(42710)
(40904)
(27434)
(20181)
(19519)
(16329)
(16291)
(15658)
(14748)
(14302)
(14156)
(13844)
(13826)
(13190)
(12551)
(12389)
(12376)
(12080)
(11040)
(10408)
(10379)
(10064)
(9706)
(9700)
(9614)
(9471)
(8708)
(8381)
学科
(90153)
经济(89982)
管理(59362)
(47757)
(42680)
企业(42680)
(31960)
方法(28708)
中国(25105)
数学(23140)
(22987)
数学方法(22983)
地方(22442)
业经(20407)
(20169)
(17353)
(16731)
(15851)
财务(15808)
财务管理(15760)
(15209)
金融(15202)
(15115)
银行(15098)
企业财务(15033)
理论(15024)
(14439)
财政(14436)
地方经济(13513)
(13420)
机构
大学(261357)
学院(260641)
(116626)
经济(114127)
管理(93711)
研究(93598)
理学(77926)
理学院(77092)
管理学(75945)
管理学院(75444)
中国(73849)
(65663)
(55569)
科学(50485)
财经(47083)
(46609)
(42824)
(42410)
中心(42115)
研究所(40680)
经济学(37603)
(36675)
北京(35686)
财经大学(34384)
(33953)
师范(33635)
(33475)
经济学院(33270)
(32882)
业大(31402)
基金
项目(157258)
科学(123747)
研究(122031)
基金(112651)
(95808)
国家(94947)
科学基金(81519)
社会(80391)
社会科(75217)
社会科学(75193)
(61267)
基金项目(57993)
教育(57352)
(50350)
编号(49701)
自然(47744)
自然科(46600)
自然科学(46586)
资助(46031)
自然科学基金(45757)
成果(43741)
课题(36674)
(35979)
重点(35844)
(35021)
(34072)
国家社会(33168)
(32768)
(32193)
教育部(31879)
期刊
(148105)
经济(148105)
研究(92637)
中国(65732)
(57350)
管理(39387)
学报(36005)
教育(35436)
(34670)
科学(32831)
(31047)
金融(31047)
大学(29236)
学学(27078)
财经(26485)
经济研究(24430)
技术(24089)
(22918)
农业(22212)
业经(20730)
问题(18107)
(13785)
技术经济(13166)
会计(12939)
世界(12838)
财会(12248)
理论(12092)
国际(12044)
改革(11823)
(11823)
共检索到437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项镜泉  
一、财政必须通过改革转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轨道上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财政是这一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全面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行财政改革,大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转变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财政本身所固有的,它虽然随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发展,但其基本职能是不会改变的。这里所说的转变职能,既不是要扩大其职能,更不是要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景焘  
(一) 江泽民同志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科学论断,极其深刻地总结了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经验,诊治了我们在市场和市场经济问题上常犯的“恐资病”,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对长期争论的计划与市场问题作了结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平  
1992年10月24日,商业部胡平部长应邀在中央党校作了题为“关于商业改革与发展的几个问题”的讲话,阐述了四个问题:一、14年来商业改革和发展的成就;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新体制;三、必须把商业作为一个产业来大力发展;四、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搞好商业改革和发展。这篇讲话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结合我国商业实际,概括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场流通革命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和发生的巨大变化,指明了90年代商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刊征得胡平部长同意,现选登这篇讲话的第二个问题,着重论述建立一个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实现社会化、市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洪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14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始终是围绕改革以往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向扩大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方向进行的。通过这1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铁映  
本文是李铁映同志参加中国体改研究会1994年海口年会的发言。本文认为,理顺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必须准确评估资产,界定产权,明确法人财产权,必须合理解决企业的历史负担,必须在盘活国有资产的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把政府职能转变,市场体系发育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配套起来,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和领导体制。本文还认为,应在培育市场体系中,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应合理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尚全  
以邓小平同志的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对于加快改革和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同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使市场经济下的自由平等竞争性、多种成份共存性、相互交叉经营性、商业手段现代性、服务范围广泛性增强。供销社要在适应新的经济形式下发展,关键在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重塑供销社市场机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改革现有机制和重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河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法律地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中国当前实际出发,必须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为此,又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法律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仕元  
回顾改革开放15年的历程,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参照世界上市场经济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大体上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对我们来说还不熟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尚待实践中去发展、去认识、去解决。因此,这里仅仅是提供一个轮廓性的框架,指出一些需要深化研究的课题。 首先需要指出,这个基本框架是由四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是搞市场经济必须包括的基本内容,或者叫主体框架,包括:所有制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体系;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体系;劳动和社会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这四根支柱缺一不可,互...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建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既是经济改革实践向前推进的逻辑结果,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认识的深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首先必须解决市场运作主体、市场调控主体和市场体系的建设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文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党的十四大确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崭新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从理论上认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基本问题,对于我们创建新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光烈  
一、农村信贷投入体制仍然滞留在计划经济轨道上艰难地运转我国农业银行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加快发展农业的需要而恢复起来的。它的恢复,打破了独家垄断,一统天下的银行体制,是改革的产物。但是,它自身却因袭了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又成了改革的对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宁学平  
本文认为,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经济理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分配理论入手,解决好经济分配、财政分配、信用分配三种分配性质的划分问题,按资分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三种原则的调整问题,"先扣除后分配"与"先分配后征税"两种分配顺序的转换问题.二是从财政理论入手,加强综合财政管理,摒弃统收统支的供给制财政观点,正确处理公共财政与建设财政的关系.根据这种思路,作者提出了深化财政改革的目标及基本措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良庆  
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有了长足进展,也面临多重困难。应该确立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为基本着眼点,建立新型财政运行机制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为此,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理顺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以及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改革财政投资体制、完善财政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继增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财政体制改革入手的,十多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关键阶段。深化财政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和财政运行机制,是当前财政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所关心的重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