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6)
2023(11926)
2022(9979)
2021(9217)
2020(7615)
2019(17564)
2018(17435)
2017(32268)
2016(17339)
2015(19247)
2014(19174)
2013(18768)
2012(17548)
2011(15873)
2010(15900)
2009(14937)
2008(14723)
2007(13456)
2006(12118)
2005(10671)
作者
(48402)
(40898)
(40362)
(38460)
(26074)
(19565)
(18139)
(15742)
(15471)
(14666)
(13918)
(13861)
(13250)
(12823)
(12677)
(12555)
(11987)
(11833)
(11767)
(11631)
(10198)
(9832)
(9718)
(9479)
(9125)
(9105)
(8968)
(8904)
(8107)
(8028)
学科
(67714)
经济(67618)
管理(58294)
(53020)
(45338)
企业(45338)
方法(23587)
(20927)
地方(20160)
中国(19514)
数学(18881)
数学方法(18645)
(18592)
业经(18468)
技术(17839)
(17822)
(14270)
农业(14123)
理论(12848)
技术管理(12437)
(12026)
环境(11903)
(11255)
银行(11243)
(11167)
金融(11163)
(11097)
(11059)
(10774)
(10616)
机构
学院(240433)
大学(240053)
(95366)
管理(93330)
经济(93011)
研究(80704)
理学(79373)
理学院(78422)
管理学(77209)
管理学院(76729)
中国(62265)
(51965)
科学(48365)
(47320)
(40387)
(38978)
中心(38432)
(37340)
财经(35797)
研究所(34877)
业大(34129)
(33593)
师范(33305)
北京(32281)
(32212)
(32177)
(30200)
农业(28733)
(28573)
经济学(28524)
基金
项目(160591)
科学(127644)
研究(122293)
基金(114165)
(98156)
国家(97247)
科学基金(84709)
社会(77789)
社会科(73461)
社会科学(73442)
(66620)
基金项目(61462)
教育(56337)
(54247)
自然(53334)
自然科(52047)
自然科学(52034)
自然科学基金(51102)
编号(49945)
资助(43724)
成果(41061)
(38650)
重点(36510)
课题(36353)
创新(35273)
(35254)
(34995)
(34972)
国家社会(31192)
(30259)
期刊
(116589)
经济(116589)
研究(74419)
中国(60382)
(38280)
管理(37816)
(34641)
科学(33495)
学报(33492)
教育(33322)
大学(26249)
学学(24055)
农业(23206)
技术(23178)
(23024)
金融(23024)
业经(19162)
财经(17897)
经济研究(16217)
(15524)
问题(14973)
科技(13611)
图书(13472)
(12858)
资源(12848)
技术经济(11855)
(11595)
论坛(11595)
现代(11471)
(11196)
共检索到380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晓丽  冯淑怡  吕沛璐  刘子铭  
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广东省佛山市联滘地区的具体案例,从外部环境变化和集体行动两方面揭示"三旧"改造制度创新的激发和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要素相对价格、产权结构、政策法律限制和集体信念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有制度安排变得不相适应,诱使相关行为主体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对制度安排进行修正,由此产生了低效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的制度创新需求;同时,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村民)三大行为主体通过集体行动进行利益调整和再分配,最终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制度变迁成本,有效推动了"三旧"改造的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小刚  卓妮  
据调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面积为171.37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5.96%。大量集体建设用地分散在全区230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这种所有权主体模式与现代规模化产业方向和城市集聚发展的用地模式难以匹配。同时,南海区产权交易平台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南海区工矿仓储用地的73.95%和商服用地的72.28%来自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对于南海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如何解决集体建设用地量大分散、利用低效以及农民集体各自为政的问题,降低土地的统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海素  谢建春  陈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设施配套和招商引资上的优势,探索建立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备制度(以下简称"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为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产生的背景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矛盾。目前,南海区通过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两条轨道同时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让农民集体充分分享到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然而,由于南海区存在2000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成农村集体经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海素  谢建春  陈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设施配套和招商引资上的优势,探索建立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备制度(以下简称"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为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产生的背景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矛盾。目前,南海区通过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两条轨道同时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让农民集体充分分享到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然而,由于南海区存在2000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成农村集体经营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学明  石磊  
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地方政府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展中的重要障碍。本文在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上,以国家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市合肥市为例,分析了以"双向约束"为主的制度创新模式及主要成效。并对进一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潘汝海  胡西武  
国有划拨留用地是一种特殊的征地安置方式,在国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按征收土地面积的一定比例安排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保障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建设用地。目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集体建设用地面积约250.7平方公里,占全区建设用地的46.7%。其中,留用地约11.3平方公里。为了推动国有划拨留用地的流转,南海区大胆尝试,积极创设国有划拨留用地经营权。笔者拟从理论、实践两个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克昊  刘艳芳  谭荣辉  周鹏  
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能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广,及指标理想值确定提供相关技术借鉴和指导,采用目标值法、极值法、平均值法、发展趋势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确定了武汉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各指标理想值,研究表明:武汉市2011年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地均固定投资、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7 468人/km2,29 156.79万元/km2,38 129.86万元/km2时,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度达到最优状态;此外,在把握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有利于减少主观因素对理想值确定产生的干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艳梅  李景刚  张效军  
通过城市更新改造,实现城市土地的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城市改造与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与分析。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三旧"改造为例,在对禅城区"三旧"改造概况介绍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禅城区"三旧"改造前后土地利用效益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禅城区经过四年的"三旧"改造,土地利用效益总体上有显著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改造中,仍需大力调整土地功能及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於海滨  
最近,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推出"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鼓励、监测监管、评价考核、共同责任"八项制度,意义深远。笔者认为,开展八项制度建设,要针对当前在土地利用上比较普遍的急功近利现象,从体制、机制上着手,解决实际工作中动力不足的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雷爱先  
节约集约用地,从口号、理念到政策制度,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用地新问题、新情况,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下一站"将走向哪里,是业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顶层设计:不断微调推动质的飞跃其实,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近几年,国家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走向和运作机制一直都在不停地进行着微调。探索与实践,仍是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途径。尤其2013年以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春湘  
建国以来关于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与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节约集约化利用困境主要表现在土地制度的供给不足、土地政策制定中的制度模糊、政策执行中的制度异化等,因此,亟需制度的顶层设计来实现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常春  陈烈  王爱民  
快速工业化区域是工业化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经济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新兴地域类型,普遍存在着建设用地总量急剧扩张、空间无序分散、城乡缺乏统筹等问题。本文从佛山市南海区典型案例入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归纳和解析了快速工业化区域城乡建设用地的主要问题,认为双二元管理体制、农村土地产权不完善、城乡土地市场发育不平衡和部门规划不协调等是建设用地发展的主要体制性障碍因素,并从管理、产权、市场、规划等方面系统提出相应的制度优化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炎   杜汝旭   周恩培   叶睿  
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化重构是盘活存量,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其核心是对土地权益的配置与调节:自上而下的规划管控中形成了土地权益的非均衡配置,制约着规划实施,公平正义的权益调节机制成为空间集约化重构的关键。研究构建了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化重构中权益格局形成、演变与调节的理论框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案例,揭示了以下发现:在模糊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市场驱动的村庄自主土地开发形成了集体建设用地初始权益配置的差别。以集约、节约为导向的规划管控不可避免地强化了这一差别,造成市场与规划的双重公平偏离。非均衡的权益配置制约着空间的集约化重构,有赖于公平的权益调节机制加以化解:地方政府充分发挥权益调节职能,在重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三种不同的权益调节模式,并呈现出统筹尺度上移、分配标准明晰、调节力度增强的演变特征。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化重构当在利益平衡的思路上,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应不同发展特征的动态权益调节机制,兼顾效率和公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勇  徐文海  韩啸  唐铁  
以湖南湘江新区建设的核心区——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基础上,从影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角度出发,选择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投入状况、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利用效益4个因素层,建立指标体系对梅溪湖新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梅溪湖新城建设用地利用水平分值为85.93分,土地利用基本实现了节约集约,但仍存在提升的空间。最后文章结合地区实际以及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的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萧  
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农民工"居者有其屋"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条件和主要特征。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并结合有关部门的数据资料,在参考国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测算了佛山市保障性住房供给成本。该成本如全部由地方政府负担,就佛山目前的财力而言,面临较大的压力。为此本文建议,分层分类、渐进式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住房问题,并建立多主体分担、多形式供给的住房供给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