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5)
- 2023(10346)
- 2022(9100)
- 2021(8544)
- 2020(7129)
- 2019(16716)
- 2018(16774)
- 2017(32166)
- 2016(17507)
- 2015(19736)
- 2014(19751)
- 2013(19641)
- 2012(17880)
- 2011(16043)
- 2010(15688)
- 2009(14204)
- 2008(13626)
- 2007(11849)
- 2006(10345)
- 2005(8477)
- 学科
- 济(68890)
- 经济(68820)
- 管理(50499)
- 业(45858)
- 企(38566)
- 企业(38566)
- 方法(33561)
- 数学(29101)
- 数学方法(28777)
- 农(18420)
- 中国(18135)
- 财(16751)
- 业经(15538)
- 地方(15523)
- 学(15024)
- 农业(12184)
- 理论(12014)
- 和(11884)
- 环境(11527)
- 技术(11300)
- 贸(11057)
- 贸易(11049)
- 制(10767)
- 易(10699)
- 务(10592)
- 财务(10524)
- 财务管理(10509)
- 教育(10221)
- 企业财务(9962)
- 划(9782)
- 机构
- 大学(241739)
- 学院(239886)
- 管理(100052)
- 济(91428)
- 经济(89296)
- 理学(87249)
- 理学院(86322)
- 管理学(84849)
- 管理学院(84437)
- 研究(77137)
- 中国(56058)
- 京(51950)
- 科学(49213)
- 财(40661)
- 所(37415)
- 业大(36956)
- 农(36735)
- 中心(35696)
- 研究所(34334)
- 江(33835)
- 财经(33133)
- 北京(32751)
- 范(32360)
- 师范(32088)
- 经(30214)
- 院(28725)
- 农业(28684)
- 州(28094)
- 经济学(26351)
- 师范大学(26004)
- 基金
- 项目(171250)
- 科学(134285)
- 研究(126874)
- 基金(123007)
- 家(106440)
- 国家(105558)
- 科学基金(91202)
- 社会(78124)
- 社会科(73936)
- 社会科学(73915)
- 省(67530)
- 基金项目(66570)
- 自然(59990)
- 自然科(58554)
- 自然科学(58543)
- 教育(58209)
- 自然科学基金(57457)
- 划(56561)
- 编号(52878)
- 资助(50182)
- 成果(42196)
- 重点(37785)
- 部(37428)
- 发(36013)
- 课题(35955)
- 创(35621)
- 创新(33137)
- 科研(32703)
- 项目编号(32613)
- 大学(32117)
共检索到341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春 冯长春
已有的建设用地经济评价指标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多为比较简单的指标,科学性和可比性不强,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经济学理论基础,从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内生决定于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进而构建了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指数(CLI),并据此对我国各省建设用地扩张效率以及东中西部建设用地扩张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经济增长越快的省份,其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指数(CLI)越低,建设用地扩张效率越高;(2)东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普遍优于中西部地区;(3)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指数(CLI)在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测度上可比性、科学性更强。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扩张效率 CLI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方振华 覃豪杰 范昆飞 吴爱群
研究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影响因子,并选取相关性较显著的因子,与建设用地间建立合理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建设用地发展趋势,可对用地扩张规模及需求进行预测。通过对某市历年统计数据中的诸多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剔除存在多重共线性以及与建设用地相关性较弱的因子,建立科学的多元回归模型,并与灰色GM(1,1)模型法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所选取的驱动因子合理,其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趋势相适应,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可靠,可较好的拟合用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用地扩张 影响因子 建设用地 回归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海 夏燕榕 曲福田
研究目的:应用1999—2007年分省数据,测度近年建设用地扩张对中国及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为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效率评价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1999—2007年中国固定资本、劳动力和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745、0.274和0.083;(2)初级产品阶段地区、工业化阶段地区、发达经济阶段地区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376、0.068和0.066;(3)地区技术效率和土地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研究结论:(1)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发展阶段演进逐渐减小;(2)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应实行差别化的土地管...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洪义 何方义 李芳颢 于少康 吴次芳
选择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生产水平、自然资源占有量等5大类8个因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区)2005-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工矿用地扩张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区域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点扩张驱动力主要来源于自然资源占有情况、社会工业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雅楠 王成新
文章以1991-2015年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关联,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建设用地每扩张1%,GDP就会增长1.83%;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不能证明经济增长是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城市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一个标准差的影响具有连续波动的正效应,且作用力较大;经济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反应微弱,甚至出现负向效应。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度达到67.26%;而经济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经济增长 动态关联 山东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梅昀 邓胜华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径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分别为0.4638、0.0251、0.0511,人口增长分别为0.3149、0.1535、0.5317,城市化进程分别为0.4400、0.0365、0.5236;(2)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及两者的耦合作用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3)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主要驱动商住工用地扩张,城市化则侧重公共用地。研究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和谐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胜华 梅昀 陈曲 黎孔清 张信者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城市土地稀缺程度可想而知,能否节约集约用地对理性增长下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至关重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由外因和内因组成。外因包括由国民经济宏观总量部分和国民经济总消费部分组合的经济发展维度、由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综合的人口增长维度、由产业结构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集成的城市化发展维度以及其他因素维度。内因划分为公共用地和商住工用地;②商住工用地扩张是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方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等是其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公共用地扩张主要由其他因素驱动;③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武汉市城...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扩张研究 对应分析 武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庆 陈利根 任辉
为综合考察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长株潭地区为例,结合脱钩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建设用地扩张与二三产业GDP增长之间的脱/复钩关系,分析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脱钩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02—2010年间,长株潭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与二三产业GDP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扩张性复钩状态,即存在着明显的耦合关系。对长株潭地区二三产业GDP的建设用地弹性系数和增长源泉分析表明,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得并不明显,但通过区域横向对比发现,株洲市和湘潭市的建设用地弹性系数明显高于经济相对较发达的长沙市。随着经济质量的改进和发展阶段的提升,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趋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铭 肖寒 荀文会
[目的]通过分析沈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将1999~2015年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同划分为1999~2003年、2004~2009年和2010~2015年3个时间阶段,并从人口、耕地、产业和宏观经济等4个方面确定10个指标研究其对沈阳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深入分析沈阳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张驱动力的作用机理及扩张的特点,为沈阳市制定合理的土地调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取地区生产总值等10个影响因素,分别计算了沈阳市3个尺度上各社会经济因素与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关联程度,分析各因素对3个时间尺度上沈阳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以及各因素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1999年以来人口与城市化、耕地、产业、宏观经济等方面因素都对沈阳市建设用地扩张形成了重要影响。其中,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发展是影响沈阳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最主要因素,但2010年以后影响作用明显减弱;产业因素对沈阳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仅次于人口与城市化,并于2010年以后成为首要影响因素;由于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和后备资源的日渐匮乏,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的占用呈减少趋势;宏观经济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弱于以上3方面因素。2010年以后,由于城市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以及"后全运时代"的影响,产业因素影响作用明显加强,其他因素不同程度有所减弱,且预计这种趋势未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结论]为更好地发挥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土地要素的保障作用,促进新常态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下一步沈阳市要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提高土地城镇化质量;合理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科学划定"三线";挖掘存量用地潜力,拓展建设用地扩张新空间;此外还要做好建设用地集约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铭 肖寒 荀文会
[目的]通过分析沈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将19992015年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同划分为19992003年、20042009年和20102015年3个时间阶段,并从人口、耕地、产业和宏观经济等4个方面确定10个指标研究其对沈阳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深入分析沈阳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张驱动力的作用机理及扩张的特点,为沈阳市制定合理的土地调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取地区生产总值等10个影响因素,分别计算了沈阳市3个尺度上各社会经济因素与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关联程度,分析各因素对3个时间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浩 卢新海 任文琴 陈东军
专业镇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就地城镇化水平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专业镇建设用地的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有助于理解镇域国土空间的均衡可持续发展趋势。该文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批量化测算模型与Tobit回归分析方法等,考察分析1985—2020年中国专业镇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及其扩张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涵盖东北和华东的“第一象限区”是中国专业镇的主要集聚区,而以华南和西南为主的“第四象限区”为次集聚区;各地区专业镇建设用地规模总体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十三五”期间的增速明显减缓;专业镇建设用地的景观聚合度和景观形状指数均有所上升,表明其建设空间不断趋向融合和集聚,但同时也存在无序蔓延的风险。此外,专业镇建设用地扩张的主导驱动因子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其中镇域人口密度、县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区域路网密度等变量均表现为正向驱动。
关键词:
专业镇 建设用地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因素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文斌 陶建斌 程会平 陈瑞卿
提出一种采用植被物候校正的指数VPAUI,并将其应用于中部城市群的建设用地扩张监测.首先利用植被物候参数对NTL数据进行去饱和处理并构建VPAUI,然后建立建设用地丰度和VPAUI的线性关系模型.以中部城市群的3个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为研究区域,利用VAPUI指数进行长时序的监测.结果表明,利用VPAUI提取的建设用地丰度能更好地解决夜间灯光强度饱和现象,能有效辨识出城市扩张的热点区域.在2001年~2013年间,武汉和长沙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相当,扩张速度由慢变快,发展迅速,南昌建设用地扩张面积偏少,扩张速度由快变慢,发展滞后于武汉和长沙.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慧敏 刘玉 王成新 姚士谋 苗毅 于尚坤
基于中国30个省域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扩张强度、变异系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分析城市用地效率和用地扩张的关系。结果表明:(1)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每增加1%,城市建设用地有效效率分别增长1.469%和2.642%;但能源投入每增加1%,建设用地效率减少7.689%。(2)研究期内,各省份城市用地效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总体增长活力不足;空间分布上,高值地区呈现"团状"集聚和"条带状"延伸发展的特征。(3)用地扩张强度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先升高后衰减,空间分布上大致以"胡焕庸线"为界。(4)当前城市化阶段下,多数城市用地扩张有利于用地效率的提高,城市空间延展有其合理性。但从发展趋势上看,仍要注重精明增长理论的现实应用,尤其是大中城市发展要及时转变思路,高效使用城市空间,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晓 黄贤金 赵雲泰
从时点序列的总量投入与阶段性年均增量投入两个视角,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对不同产出情形下江苏通州的建设用地扩张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分析视角下、不同产出的平均效率均表现出提高态势,而仅考虑经济产出的效率提高幅度相对较大。②从不同视角的对比来看,年均增量投入视角下的效率相对较高,反映了年均增量利用过程中较高的要素利用程度、资源配置与规模收益水平。③从不同的效率类型来看,不同投入产出下的纯技术效率均高于规模效率,反映出技术进步的贡献比要素规模满足需求的程度高;而单纯考虑经济产出的技术效率更高,反映出技术进步过程中仅注重经济效率的提高而忽视了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鑫 欧名豪
首先从索罗增长模型出发分析表示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关键指标,其次通过1998—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建设用地规模对相关关键指标影响,以推出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影响。结果表明:①索罗增长模型中单位资本产出水平是考量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决定经济增长率与增长空间;②面板计量结果中1998—2008年间中国建设用地数量对单位资本产出水平有显著负影响,说明期间建设用地扩张减小经济增长率与增长空间。研究认为,在经济转型期中国应严控建设用地扩张,以减小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依赖程度,进而促进技术进步,倒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