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0)
- 2023(15314)
- 2022(12764)
- 2021(12256)
- 2020(10208)
- 2019(23454)
- 2018(22805)
- 2017(42079)
- 2016(22549)
- 2015(25329)
- 2014(24843)
- 2013(24118)
- 2012(22583)
- 2011(20310)
- 2010(19866)
- 2009(18098)
- 2008(17632)
- 2007(15133)
- 2006(13043)
- 2005(11444)
- 学科
- 济(97647)
- 经济(97563)
- 管理(60341)
- 业(54175)
- 方法(42901)
- 企(42522)
- 企业(42522)
- 数学(38583)
- 数学方法(38057)
- 中国(28977)
- 农(26080)
- 地方(23242)
- 财(22465)
- 业经(19535)
- 贸(18283)
- 贸易(18273)
- 学(18155)
- 易(17781)
- 农业(17365)
- 制(16415)
- 环境(15041)
- 和(14075)
- 融(14038)
- 金融(14035)
- 银(13679)
- 银行(13662)
- 务(13149)
- 行(13113)
- 财务(13097)
- 财务管理(13065)
- 机构
- 大学(309164)
- 学院(305860)
- 济(131581)
- 经济(129036)
- 管理(117743)
- 研究(109117)
- 理学(101581)
- 理学院(100388)
- 管理学(98470)
- 管理学院(97911)
- 中国(84392)
- 京(66631)
- 科学(65670)
- 财(57509)
- 所(53109)
- 中心(51967)
- 农(49416)
- 研究所(48479)
- 财经(45986)
- 江(44891)
- 业大(44765)
- 经(42273)
- 范(41821)
- 北京(41613)
- 师范(41427)
- 经济学(41315)
- 院(40309)
- 农业(38566)
- 经济学院(37219)
- 州(35435)
- 基金
- 项目(214778)
- 科学(171286)
- 基金(158846)
- 研究(156525)
- 家(139297)
- 国家(138242)
- 科学基金(119255)
- 社会(101914)
- 社会科(96753)
- 社会科学(96723)
- 基金项目(83997)
- 省(82370)
- 自然(76696)
- 自然科(74991)
- 自然科学(74974)
- 自然科学基金(73613)
- 教育(71562)
- 划(69669)
- 资助(64457)
- 编号(61978)
- 成果(49334)
- 重点(48877)
- 部(48339)
- 发(46756)
- 创(44230)
- 国家社会(43686)
- 课题(42356)
- 创新(41596)
- 教育部(41590)
- 科研(41469)
- 期刊
- 济(139517)
- 经济(139517)
- 研究(89763)
- 中国(65427)
- 学报(47667)
- 科学(45146)
- 农(43823)
- 财(43708)
- 管理(42946)
- 大学(37133)
- 学学(34334)
- 教育(33485)
- 农业(30924)
- 技术(28301)
- 融(26411)
- 金融(26411)
- 经济研究(22727)
- 财经(22482)
- 业经(20904)
- 经(19555)
- 问题(18588)
- 图书(18147)
- 业(17721)
- 贸(17307)
- 资源(16981)
- 统计(15720)
- 国际(15566)
- 世界(15442)
- 技术经济(14718)
- 版(14278)
共检索到463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卢艳丽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指区域单位面积建设用地上所承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功能。从工业化与城镇化2个方面,通过极差、极差倍数和离散系数等指标揭示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特征。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地带性特征是其最明显的空间特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在空间指向上具有一致性,但绝对量与增速之间存在"倒挂"关系。基于政府层级体制和行政指令的资源分配机制与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是不相关的。由于资源配置与效率的背离必然会损失效率,进而探讨通过建立跨区域交易制度和相应的补偿机制以实现对建设用地资源更有效率的空间配置。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利用效率 空间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婷
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是导致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的根本原因,并就此展开理论分析及经验研究。理论模型从金融机构风险预期角度出发,揭示了在歧视性金融资源配置行为下,区域非均衡发展造成了区际金融发展差异并不断得以固化的机理与路径;实证分析支持了理论判断,基于2000~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地区发展差异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以及开放程度等几个方面对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差异有着显著影响,而且社会发展程度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作用可能更加深远。最后给出研究的政策含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得文 苗建军
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本质上是相互影响的内生化过程。本文根据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面板数据联立方程,运用GMM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1995~2008年中国省域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空间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U型关系,区域集聚是产生区域差距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对区域的空间集聚存在门槛效应。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市场效应、交通基础设施、知识溢出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我国区域的空间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交通基础设施效应随着区域集聚水平的提高呈递减趋势。研究还进一步验证了对外开放对我国东部地区空间集聚的拉动效应。
关键词:
空间集聚 区域增长 内生性 联立方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刚 高瑀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选取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倒J型关系。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人力资本程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门槛效应,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沿着东—中—西部依次递减,西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弹性系数大于中东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刚 高瑀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选取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倒J型关系。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人力资本程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门槛效应,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沿着东—中—西部依次递减,西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弹性系数大于中东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米运生 谭莹
帕累托式的信贷区域配置对协调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对信贷资本的区域配置效率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宏观经济严重依赖银行信贷,但信贷配置效率差强人意;信贷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为省际层面而非区域层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大区域之间的信贷配置效率并无实质性差异。省际层面上,信贷配置效率差异非常显著,西部大多数省份和东部的浙江、江苏对信贷依赖程度较大;东部的上海、广东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而降低了对信贷的依赖;中部和东北的信贷配置效率较低且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关键词:
信贷资本 配置效率 地区差异 面板数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米运生
帕累托式的FDI空间配置有利于区域协调增长。本文研究表明,中国FDI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特征明显。在动态趋势方面,东部优势减弱,中部综合优势明显。在国家、区域间和区域内3个层面上,FDI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国家层面上,市场、公共资本等因素权重较大。在区域间,区位、知识与技术、劳动力成本等因素较关键。在区域内部,各因素重要性各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臧传琴 吕杰
不同地区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我们选取中国29个省份1995—2014年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倒U型关系,而是呈现出∽型关系。在EKC曲线部分,东部地区拐点出现得较晚,但拐点位置较低,EKC曲线较为扁平;中西部地区拐点出现得较早,但拐点位置较高,EKC曲线较为陡峭。因此,国家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中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吸取东部地区的经验教训,争取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实现环境与经济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祥建 钟军委 邵明伟
空间集聚和区域间税收竞争具有相互联动的内生影响机制。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和财政学交叉的视角,从分析空间集聚和区域间税收竞争的相互影响机制出发,运用联立方程的估计方法对我国2000-2013年的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空间集聚对区域间税收竞争的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税收竞争对空间集聚存在"天花板"效应,Tiebout的税收竞争的"逐次理论"在我国并不成立。研究还进一步验证了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模型的税收竞争对空间集聚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市场挤出效应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税收竞争对空间集聚具有拉动效应。
关键词:
空间集聚 税收竞争 内生性 联立方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晓燕 周京奎
在非传统新古典城市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公共投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增长理论模型,利用1999—2006年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共投资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这种影响没有迅速传导到中西部地区,即东部地区的城市增长与公共投资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更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这说明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要素市场在调节城市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地区城市理性增长的趋势已日益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增长则主要由非市场因素推动,政府主导的、蔓延式增长成为这些地区城市增长的主流模式。
关键词:
公共投资 土地利用效率 城市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万伦来 李浩
利用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行业、地区异质性视角,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升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在生产性服务业总体集聚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升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其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的中介作用显著。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集聚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升过程中能够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未能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其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集聚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升过程中表现出遮掩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陶然 袁飞 曹广忠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土地制度与政府间行政管理、财政体制安排对地方政府大规模协议出让土地的激励,并讨论了区域间政绩竞争和地方禀赋条件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基于1999~2003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我们考察了地方政府协议土地出让对地方财政的当期和滞后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差异。本文还对目前中央在土地征用与出让体制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行了初步评估,指出了现有政府反应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区域竞争 土地协议出让政绩激励 财政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逸 陈志刚 周艳 黄贤金
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是中国目前乃至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文章以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为例,采用DEA模型计算了2005和2014年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总体略有下降,尤其是苏中和苏北地区平均分别下降了21.8%和14.7%。进一步对比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发现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过快而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却明显降低,两者之间明显不协调,苏中苏北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但是由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中对苏南地区的严重倾斜,苏南地区在维持土地高效利用的同时,过度集中的开发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投入产出效率 优化配置 江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逸 陈志刚 周艳 黄贤金
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是中国目前乃至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文章以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为例,采用DEA模型计算了2005和2014年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总体略有下降,尤其是苏中和苏北地区平均分别下降了21.8%和14.7%。进一步对比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发现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过快而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却明显降低,两者之间明显不协调,苏中苏北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但是由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中对苏南地区的严重倾斜,苏南地区在维持土地高效利用的同时,过度集中的开发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建设用地效率提高与区域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平衡,是中国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投入产出效率 优化配置 江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沂 贺灿飞 黄志基 王伟凯
本文基于2004~2008年的全国土地变更数据以及城市统计面板数据,选取距省会城市、邻近大城市、港口城市以及邻近省域省会城市的距离以及城市地理因素,研究了地理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重点探讨距离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目前我国大城市溢出效应还未完全发挥,距大城市越近土地利用效率反而越低;距省会城市越近,有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距邻近省域省会城市距离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距港口城市越近,较低的交通成本有利于获取国外市场,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因此,在经济转型时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城市间沟通,缩短与省会城市、港口城市的距离,将更加有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地理 距离 区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建设用地、资本产出比率与经济增长——基于1999—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效应的空间差异——基于2000—2013年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结构、技术、管理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中国环境治理的拐点研究——基于1998—2010年中国空间面板数据
河南省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研究——基于2003—201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地方政府竞争:税负水平与空间集聚的内生性研究——基于2000-201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联立方程模型
适宜技术、人力资本与区域知识溢出——基于1995—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镇化的技术创新效应——基于1990~2010年中国区域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基于土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的建设用地区际优化配置——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中国旅游业空间聚集的理论机制及实证研究——基于2000~200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