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33)
2023(15907)
2022(13264)
2021(12310)
2020(10204)
2019(23470)
2018(23372)
2017(44620)
2016(24403)
2015(27532)
2014(27474)
2013(27018)
2012(24887)
2011(22248)
2010(21992)
2009(19920)
2008(19217)
2007(16990)
2006(15137)
2005(12990)
作者
(70778)
(59086)
(58469)
(55791)
(37357)
(28299)
(26519)
(23080)
(22543)
(21059)
(20141)
(19805)
(18735)
(18559)
(18095)
(18052)
(17485)
(17322)
(16907)
(16714)
(14647)
(14380)
(14222)
(13464)
(13201)
(13151)
(12975)
(12953)
(11863)
(11641)
学科
(99229)
经济(99124)
管理(67309)
(63223)
(50616)
企业(50616)
方法(42664)
数学(36875)
数学方法(36455)
(30410)
中国(28137)
地方(25763)
业经(23833)
(23068)
(21525)
农业(20435)
(17211)
理论(16303)
环境(16294)
(15516)
(15291)
贸易(15279)
技术(15116)
(14702)
(13709)
财务(13628)
财务管理(13609)
(13492)
(13360)
(13360)
机构
大学(339036)
学院(337952)
管理(133107)
(130105)
经济(126983)
理学(115017)
研究(114816)
理学院(113691)
管理学(111568)
管理学院(110974)
中国(84024)
科学(73779)
(73594)
(59099)
(58689)
(57439)
业大(53524)
中心(52841)
研究所(52648)
(51258)
(47334)
师范(46894)
财经(46843)
北京(46245)
农业(46051)
(42633)
(42265)
(41815)
经济学(38553)
师范大学(38010)
基金
项目(238350)
科学(186657)
研究(174418)
基金(170684)
(149155)
国家(147878)
科学基金(126876)
社会(108441)
社会科(102574)
社会科学(102542)
(95387)
基金项目(91850)
自然(82861)
自然科(80887)
自然科学(80869)
教育(79769)
自然科学基金(79373)
(79369)
编号(72018)
资助(68795)
成果(57422)
重点(53707)
(51480)
(51450)
课题(49970)
(49200)
创新(45915)
科研(45193)
国家社会(43960)
大学(43829)
期刊
(145183)
经济(145183)
研究(98821)
中国(70162)
学报(56213)
(54447)
科学(51296)
管理(47472)
(43455)
大学(42071)
教育(42008)
学学(39081)
农业(37693)
技术(30576)
(27204)
金融(27204)
业经(24975)
财经(21916)
经济研究(21817)
图书(21547)
问题(19807)
(19475)
(18683)
资源(17966)
科技(17187)
(16258)
理论(16040)
技术经济(15876)
现代(15282)
书馆(14871)
共检索到499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飞  
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和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性,构建了河南省城镇化和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度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城镇化总体发展方面呈现出多个城市处于较高水平,黄淮四市处于最低水平。土地利用效率指数呈现出郑州单极最高的情况。②河南省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效率协调合理程度高的城市比例为很低,不合理的城市比重高达41%。③全省城镇化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度水平要比耦合协调度水平差。结合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地区分布情况,文章最后给出了差异化推进城镇化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刚  
[目的]为了对河南省地级市新型城镇化效率差异进行准确把握,努力改善城镇化差异,促进城镇化之间合理发展,缩减城镇化之间的距离。[方法]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更加契合新型城镇化的投入产出指标,运用DEA方法计算河南省地级市新型城镇化效率,分析部分地级市新型城镇化DEA无效的原因。[结果](1)郑州市、鹤壁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周口市及济源市的新型城镇化效率是DEA有效的,驻马店市、商丘市及信阳市的规模效率虽然是DEA无效的,但是纯技术效率却是有效的;(2)平顶山市、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南阳市、开封市及洛阳市的新型城镇化效率是DEA无效的,并具体分析了DEA无效的原因;(3)部分城市新型城镇化效率DEA无效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资源分配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及资源消耗过多等,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对新型城镇化内涵认识不足、管理不当等造成的。[结论]在以上分析DEA的差异化基础之上,可以从地方政府管理、资源合理分配、节约资源及环境保护等角度入手,提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并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詹  
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决策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CCR、BCC模型和超效率模型,研究中部省份城市物流活动的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因纯技术效率低下导致中部省份城市物流活动整体效率不高,大部分城市处于短期易改进状态,规模效率好于纯技术效率。指出改进规模、加强组织和协调是中部城市改善物流活动效率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翔  
[目的]新型城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探讨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在评价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其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结果](1) 2008—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介于0. 2~0. 6之间,从中度失调衰退发展到勉强协调发展,其中2008—2010年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失调衰退,2011—2012年耦合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衰退,2013—2016年耦合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发展,2017年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发展;(2)不同市区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介于0. 2~0. 6之间,其中郑州市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周口市、驻马店市和南阳市等3市区的耦合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发展阶段,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商丘市、信阳市和济源市等10市区的耦合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衰退阶段,平顶山市、鹤壁市、漯河市和三门峡市等4市区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失调衰退阶段。[结论]目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各市区发展不平衡,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秀  姚玲玲  李阳  陈晓红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8、2011和2014年为评价时点,采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指标的方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大多滞后于新型城镇化质量,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显著;(2)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均处在颉颃耦合阶段,以中等强度耦合为主,高强度耦合城市渐少;(3)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协调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呈典型"T"型地域分布特征,与优质协调存在一定差距,但呈不断优化态势;(4)城市间的协调性呈弱相似属性随机分布状态,集聚状态趋好但远不及最佳规模效应;协调性的次热点区数增加,冷点区数减少,冷热点演变渐趋稳定,热点区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南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秀  姚玲玲  李阳  陈晓红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8、2011和2014年为评价时点,采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指标的方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大多滞后于新型城镇化质量,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显著;(2)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均处在颉颃耦合阶段,以中等强度耦合为主,高强度耦合城市渐少;(3)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协调度相对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代亚强   张玥   柯新利   陈媛媛  
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镇化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耦合关系,开展两者的耦合研究对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和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厘清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镇化的耦合作用机制基础上,选取河南省为案例区,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PVAR模型等方法探究两者的耦合作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河南省耕地利用转型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演变过程,并且呈现日益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2)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逐渐上升,并且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发展格局。(3)河南省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并且呈现日益均衡的空间演化趋势;但是,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镇化的良好协调区域数量仍然较少,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升。(4)河南省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受自然、经济、社会、政府等多维因素的综合影响,各影响因素贡献程度和影响效应有所不同。其中,海拔、产业集聚、人口密度、公共财政支出的贡献程度相对较高;产业集聚、公共财政支出等对耦合协调度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海拔、人口密度等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炜  马承伟  杨晓东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沁阳市村镇建设用地的现状进行了现场踏勘 ,并结合GB5 0 188— 93《村镇规划标准》 ,利用定性判定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沁阳市村镇建设用地的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 ,沁阳市村镇建设用地的内部潜力为 86 1 6hm2 ,城区建设用地潜力为 16 6 0hm2 ,闲散地的潜力为 2 2 5 7hm2 ,建设用地潜力合计为12 5 3 3hm2 。提出了村镇建设用地整理的途径 :可以通过撤乡并镇、迁村并点 ,调整村镇等级结构 ,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 ,为村镇建设提供大量用地 ;可以通过改造村镇内部的闲置土地 ,盘活建设用地存量 ;通过乡镇企业进入工业园区 ,非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安俞静  刘静玉  刘梦丽  乔墩墩  
人口与空间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界定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河南省1990-2015年两者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分析方法,从省域、市域、县域三个层面对2005、2010、2014年两者协调发展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序列上,河南省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但人口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2)从空间分异格局看,市域级、县级尺度耦合协调状况整体相似,但随着研究尺度的细化,空间分布格局异质性特征逐渐明显;(3)从空间关联特征看,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空间关联均以正相关为主,但冷热点的分布区域及分布范围有所不同,市域级冷热点多呈零散分区分布,县级尺度则多为集中连片状分布。在此基础上对不协调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两者发展状态主要受到城市发展的外在制度因素与内在基础因素的共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占辉  梅林  刘艳军  郑茹敏  田靖  
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脱钩模型等方法探讨1997—2015年县域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时空演进特征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南阳市县域城镇化水平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基本公共服务高水平和中等水平类型由带状分布逐步演变为连片分布,继而演变为分散布局。总体来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空间不匹配,多错位发展。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耦合协调度值较低,二者耦合协调水平较差,总体以失调和勉强协调为主。从脱钩状态来看,主要以脱钩和负脱钩为主;从脱钩程度来看,方城、西峡、内乡、淅川等4个县(市)为扩张负脱钩,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为正向增长;南召、镇平、桐柏属于城镇化水平下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长、脱钩系数小于0的强脱钩;而唐河、邓州则与南召相反,属于强负脱钩。11个县域中仅有社旗、新野的脱钩关系较好,属于增长连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严绍毓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目前仍比较低。在当前大力推进城镇化战略下,是否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在一个简单的理论分析框架下,运用2002—2013年1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城镇化率降低了城乡收入差距,并不存在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型关系;而在长期内,城镇化率提高了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城镇化率与城乡家庭消费支出之比的倒U型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是降低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影响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明斗  莫冬燕  
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的高度耦合协调,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的测算得知,并没有城市处于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同步型的发展阶段,而是全部位于滞后型或超前型的状态,且滞后型成为主流趋势,城市数量也呈现递增的态势;②东北三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程度总体较高,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在区域内部,辽宁省内中高度耦合的城市比例明显高于吉林和黑龙江;③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协调度分析得知,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汀汀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选取河南省1978-2014年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Eviews8.0进行数据建模,对河南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城镇化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汀汀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选取河南省1978-2014年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Eviews8.0进行数据建模,对河南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城镇化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志伟  
利用2001年~2012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PVAR的GMM估计、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脉冲响应分析和面板方差分解等诸多实证方法,笔者考察了金融发展对就业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城市建设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河南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金融发展显著抑制了就业城镇化的推进,但是短期内显著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对生活方式城镇化和城区建设城镇化的支持则很不明显。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就业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渠道产生。研究对河南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推进中配套金融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