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7)
2023(2036)
2022(1515)
2021(1364)
2020(1077)
2019(2399)
2018(2297)
2017(4047)
2016(2140)
2015(2499)
2014(2544)
2013(2484)
2012(2380)
2011(2166)
2010(2192)
2009(1868)
2008(1980)
2007(2040)
2006(1805)
2005(1299)
作者
(6062)
(5201)
(5043)
(4756)
(3131)
(2383)
(2280)
(1982)
(1951)
(1903)
(1778)
(1739)
(1694)
(1616)
(1598)
(1596)
(1541)
(1418)
(1390)
(1365)
(1325)
(1257)
(1255)
(1223)
(1222)
(1200)
(1161)
(1157)
(1053)
(1023)
学科
(7876)
经济(7874)
管理(6691)
(3758)
中国(3757)
(3685)
地方(3495)
环境(2856)
农业(2550)
(2403)
企业(2403)
业经(2383)
教育(1982)
(1915)
(1889)
(1811)
(1804)
(1775)
土地(1683)
建设(1665)
规划(1513)
理论(1481)
环境规划(1452)
资源(1442)
方法(1400)
及其(1379)
工作(1365)
(1357)
学校(1315)
(1310)
机构
学院(27215)
大学(26553)
研究(10278)
(9237)
管理(9177)
经济(8896)
中国(8139)
理学(7032)
理学院(6936)
管理学(6792)
管理学院(6742)
(6628)
科学(6017)
(5450)
中心(5363)
(5131)
(4853)
(4660)
(4431)
(4407)
师范(4389)
(4386)
技术(4318)
北京(4269)
(4257)
职业(4118)
业大(4055)
研究所(4023)
农业(3654)
师范大学(3405)
基金
项目(17218)
研究(14839)
科学(12984)
基金(10616)
(9176)
国家(9061)
社会(8401)
社会科(7804)
社会科学(7803)
科学基金(7501)
(7443)
教育(7087)
编号(6904)
(6076)
成果(5965)
课题(5516)
基金项目(5458)
(4791)
建设(4707)
(4224)
自然(4140)
重点(4139)
自然科(3991)
自然科学(3991)
自然科学基金(3898)
项目编号(3864)
资助(3835)
规划(3753)
(3620)
(3584)
期刊
(13789)
经济(13789)
中国(11255)
研究(9119)
教育(7635)
(4848)
(3974)
技术(3859)
图书(3821)
管理(3782)
学报(3617)
农业(3436)
科学(3329)
书馆(3084)
图书馆(3084)
大学(2969)
职业(2911)
(2620)
金融(2620)
业经(2524)
学学(2373)
(2103)
论坛(2103)
技术教育(1886)
职业技术(1886)
职业技术教育(1886)
(1757)
资源(1735)
国土(1669)
经济研究(1644)
共检索到51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老屋  
【新闻提要】据《人民日报》报道,发改委、住建部日前发布《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明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必须符合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要求,从严控制用地规模,严格土地审批,严禁超标准占地、低效利用土地,不得占用耕地。【编者点评】新的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对机关办公用地提出了明确要求:严禁超标准占地,不得占用耕地。实现这一目标,应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顾守柏  丁芸  孙彦伟  
上海作为国际性特大型城市,在转型发展和推进"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资源、人口、环境的"紧约束",建设用地规模接近极限,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迫切。为有效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上海转型发展,2014年初,上海市确立了"总量锁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小风   涂刘欣   孟浩   蒋沁超   傅姝  
【目的】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是城镇化后期和人口减少趋势下面临的重要命题,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能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和促进国土空间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系统梳理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内涵、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和途径等研究成果进展,提出未来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的方向和主要任务。【结果】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内涵从数量控制逐步向提质增效和优化布局转变;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时空演变主要集中在宅基地与工业用地减量化潜力测算和空间分异;人口流失和产业衰退造成了城市收缩和农村空心化,引发了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的路径。【结论】未来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应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理论认知—减量化时空演变—减量化调控模式—减量化效应”为研究主线,完整、准确、全面剖析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内涵,加强不同区域、不同空间尺度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演变过程及空间差异研究,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模式总结和案例分析,深化多元效应分析和对比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晓洁  刘子潇  
通过激励机制和强制性管制措施来倒逼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遏制工业化、城镇化过度依赖建设用地扩展的势头,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2014年原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提出"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战略"。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在此背景下,上海、江苏、北京等地区开始实施建设用地减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克强  马克星  刘红梅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运作机制,提出减量化机制完善方向。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五量调控"是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基础运作机制;资本深化和技术积累是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驱动机制;建设用地减量化与规划发展空间需进行动态优化;指标转移机制较为完善,指标使用形式多样;市场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推进了减量化;实现了土地发展权的还原。建设用地减量化是对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还需在相关政策配套方面进一步完善。研究结论: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吸收和借鉴国内其他省市建设用地管理创新经验,是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一个解决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与公平矛盾的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苏建华  
江苏省海安县积极推行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思路,通过实施增减挂钩、盘活存量土地、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优化镇村建设用地布局,实现了农村建设用地减少、耕地数量增加的目标,确保了优质项目落地。自2006年以来,新增农用地面积2.36万亩,获批流量指标3.7万亩,累计批复挂钩周转指标1.08万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红梅  孟鹏  马克星  王克强  张冰松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内涵和必要性,探讨减量化的理论基础,总结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用地减量化经验,为在其他地区推行减量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上海市为例,总结建设用地减量化经验;借助"经济新常态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建设用地减量化研讨会"的专家研讨,研究减量化内涵、必要性和减量化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政策建议。研究结果:(1)建设用地减量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2)建设用地减量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的需要。研究结论: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还不完善,建议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经济发展驱动转型、差别化政策、三农保护、资金来源和农用地复合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爽  楼江  
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全面实施"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管理策略,上海市从2014年起全面实施集中建设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不仅整理了一些低效的集体建设用地,甚至还通过国有土地退出等方式对一些国有建设用地实施整理复垦。但在整理复垦后国有耕地的权属调整工作中面临不少难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红梅  刘超  孙彦伟  王克强  刘伟  龙腾  
研究目的:基于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背景,分析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为上海市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存在交易半径较狭小、市场化程度较低、定价机制不合理、收益分配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应研究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指标交易机制。研究结论:针对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指标短缺的现实矛盾,上海市政府应从机制构建与配套措施两方面进行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体系建设,以推动上海市土地市场的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文华  张迪  郭瑞雪  
近年来,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增长迅速,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获得大量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贷款,为地方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但随着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城市快速扩张,许多已超过国际公认的国土开发极限,以及其土地利用规划的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与此同时,已供土地却并未得到有效开发,闲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红梅  刘超  孙彦伟  王克强  刘伟  龙腾  
研究目的:基于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背景,分析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为上海市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存在交易半径较狭小、市场化程度较低、定价机制不合理、收益分配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应研究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指标交易机制。研究结论:针对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指标短缺的现实矛盾,上海市政府应从机制构建与配套措施两方面进行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体系建设,以推动上海市土地市场的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梦瑶  张正峰  谷晓坤  刘静  卢照地  邱莎莎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青浦区、浦东新区和金山区为例,剖析减量化对乡村转型发展的影响效果及机理,探索减量化实施对乡村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原始资料,经过三级编码过程,提炼总结减量化对乡村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资源配置是减量化对乡村转型发展的核心影响,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是减量化对乡村转型发展的直接影响,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和文化传承是减量化对乡村转型发展的间接影响。研究结论:注重减量化的规划引导,依托减量化政策大力推动产业升级、转移和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完善落实减量化配套政策,构建合理的减量化指标使用方和供给方之间的增值收益补偿机制,以及合理保障村民和村集体的基本权益是实现减量化推进乡村转型发展目标的有效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晓坤  周小平  刘博研  张思露  刘瑞  
探索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治理对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格局、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低效工业用地治理复杂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建构“情境—结构—行为—结果”分析框架,以超大城市上海市为例,采用扎根分析方法,揭示减量化过程和运行机理。结果显示:(1)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具有规划限制性、公共利益性和乡村嵌入性特征,由外部环境、用地效益、主体角色和减量化治理共同构成“外缘—内核”式的复杂适应系统。(2)建设用地“天花板”刚性约束下的宏观资源—环境—发展压力与微观用地效益是减量化的外部情境;内源性主体治理能力不足与外源性主体基于公共利益主动介入共同构成基于价值共享的治理结构;刚性政策、激励政策和支持政策形成了“三元互补”系统推动了集体行动;结果则呈现出城市高质量发展与资源再配置的协调,而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解决减量化短期压力将成为持续开展减量化的重点与难点。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其他城市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治理提供经验和案例的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近年,上海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提出全域范围内建设用地减量化目标,这一新的战略目标无疑对多年来以城市规模外延扩张为主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业界在广为关注的同时也质疑四起:如此"高不可攀"的目标靠什么实现?对此,我们最近在赴上海市松江区的调研中基本上找到了答案: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已在地方党委、政府中形成高度共识,正在从治理理念走向治理实践,并初步找到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办法手段。这个办法手段,我们称之为"超级增减挂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小平   巩淑敏   申端帅   谷晓坤  
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治理有效缓解了大都市发展用地需求与供地指标矛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基于助推理论,通过对上海市Q区Z镇实地调研分析发现,镇级地方政府在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末端治理过程中将减量指标要求与柔性助推手段相结合,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境差异组合运用助推工具,干预和推动目标主体行为决策,有利于消解政策实施障碍。建议政府在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基于企业、村集体等目标主体的复杂行为和心理特征,结合其多元利益诉求,优化调适政府治理行为,提升政策执行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