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6)
2023(13965)
2022(11822)
2021(10888)
2020(9190)
2019(21426)
2018(21235)
2017(40218)
2016(22265)
2015(25238)
2014(25153)
2013(25100)
2012(23638)
2011(21461)
2010(21739)
2009(20115)
2008(20364)
2007(18582)
2006(16377)
2005(14587)
作者
(66077)
(55567)
(55337)
(52835)
(35460)
(26890)
(25294)
(21316)
(21052)
(19906)
(19014)
(18942)
(18044)
(17469)
(17433)
(17292)
(16810)
(16277)
(16271)
(16139)
(13898)
(13752)
(13534)
(12816)
(12492)
(12465)
(12445)
(12347)
(11142)
(11107)
学科
(91312)
经济(91187)
管理(62507)
(55981)
(44316)
企业(44316)
方法(36561)
数学(31769)
数学方法(31410)
中国(27535)
(26633)
(24388)
地方(24301)
(20932)
(20611)
业经(20164)
农业(17716)
(16024)
贸易(16016)
环境(15334)
(15315)
(14141)
(14069)
银行(14030)
(13958)
财务(13916)
财务管理(13876)
(13840)
金融(13834)
理论(13763)
机构
大学(322488)
学院(319903)
(126600)
经济(123497)
管理(116594)
研究(114424)
理学(99300)
理学院(97894)
管理学(96066)
管理学院(95415)
中国(85614)
科学(71863)
(70179)
(61552)
(59279)
(56409)
研究所(53656)
中心(53157)
(51464)
业大(48057)
财经(47748)
(45638)
师范(45193)
农业(44267)
北京(44046)
(43069)
(41659)
(40721)
经济学(39354)
师范大学(36740)
基金
项目(213335)
科学(166831)
研究(155547)
基金(153078)
(134539)
国家(133433)
科学基金(112742)
社会(97376)
社会科(91959)
社会科学(91930)
(83599)
基金项目(82350)
自然(72814)
教育(71555)
(71419)
自然科(71018)
自然科学(70994)
自然科学基金(69673)
编号(63205)
资助(61080)
成果(52985)
重点(49103)
(47127)
(46932)
课题(45089)
(43669)
(41314)
创新(41047)
科研(40940)
国家社会(40186)
期刊
(145524)
经济(145524)
研究(97230)
中国(68286)
学报(51924)
(51139)
(48931)
科学(48864)
管理(41107)
大学(38892)
教育(36436)
学学(36252)
农业(34004)
(28458)
金融(28458)
技术(27494)
财经(23489)
业经(22825)
经济研究(21738)
问题(20895)
(20222)
(18479)
图书(16903)
资源(16638)
(16595)
技术经济(14706)
(14658)
现代(14550)
(14417)
科技(14384)
共检索到488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钰  詹晨霄  张鹏岩  孙东琪  马海涛  王振波  张浩  
建设用地剧烈扩张和城市人口快速聚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人地空间失调已成为城市和区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本文以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区为案例,采用基尼系数、空间指向系数、比较优势指数和离差系数模型分析了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的空间失调和演化特征,使用OLS和GWR模型探讨了城市人地空间失调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人地空间分布失调的主要症结是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快、分布失衡、波动剧烈,并具有先扩大后缩小的动态特征;(2)城市人地空间格局失调的主导症结是建设用地向中心城市的聚集超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钰  詹晨霄  张鹏岩  孙东琪  马海涛  王振波  张浩  
建设用地剧烈扩张和城市人口快速聚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人地空间失调已成为城市和区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本文以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区为案例,采用基尼系数、空间指向系数、比较优势指数和离差系数模型分析了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的空间失调和演化特征,使用OLS和GWR模型探讨了城市人地空间失调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人地空间分布失调的主要症结是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快、分布失衡、波动剧烈,并具有先扩大后缩小的动态特征;(2)城市人地空间格局失调的主导症结是建设用地向中心城市的聚集超前于城市人口聚集,表现为区域分异和空间极化特征,并伴随城市发展呈现"人口冒进-土地冒进-人地协调"的演化特征;(3)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土地城镇化水平、土地的经济效率和城市区位差异是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空间失调的重要驱动因素。相关结论可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军  左晓萌  
以海峡西岸和台湾为例,通过对1990年以来两地区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实证分析可知,当以GDP作为衡量指标时,发现两地区经济不仅在长期内存在共同趋势,而且在短期内两地区的产出也存在共同周期;当以投资、消费等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指标时,发现这两组经济指标之间高度相关,这充分说明海峡西岸与台湾经济周期的同步程度非常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水红  曾菊新  
依据经典的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应把少数优区位地区培育成经济增长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成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极,在TP模型理论框架下,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技术扩散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的技术扩散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上促进资本流动与融合,继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实行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别化战略来提高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扩散效应从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青海  张国钦  崔胜辉  
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比较,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总结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一些特征,包括: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产值提升促进城市化率及其年递增幅度的增长;第二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城市化中前期,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共同增长,城市化后期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降低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城市化发展进入质的提高阶段;海西经济区工业化快速发展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第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人口集中于城市。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期,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与建设应重点放在城市经济发展上,促使各城市良性发展,并在自由发展过程中具备城市群的基本要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斌,谢章澍  
本文研究了台湾海峡两岸区域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分析了动力机制、耦合机制、外部环境控制机制、自组织运行机制等机制构成,并建立起机制系统网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卫  沈渭寿  张慧  孙明  孙俊  
在区域生态承载力及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后发地区敏感的生态环境、强烈的发展愿景和以产业区域转移为主的后发优势战略,阐明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判定标准和衡量对象,构建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概念模型;与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相结合,运用多目标规划,建立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目前海西区生态系统所承受的人类干扰总体上较轻,重点产业发展尚未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健康等级构成威胁。若海西区土地产出率升至2007年上海市土地产出率的75%,海西区及其多数分区生态系统可以持续支撑其重点产业中长期发展。海西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承载状况具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陆晓倩  庄贝妮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泉州、厦门为中心城市,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海域与陆地。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厦门特区现已形成了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保税区、经济开放区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振彬  杜建国  
为了评估台湾海峡南部条尾绯鲤的种群资源现状,2000-2002年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单拖渔船采集的条尾鲱鲤样品,进行其种群结构和生长与死亡的研究,并与1977、1994年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探讨种群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条尾鲱鲤渔获群体叉长范围65~169mm,优势叉长组101~130 mm,平均116.3 m。体重范围6~86 g,优势体重组21~40 g,平均34.4 g。年龄范围0~5龄,优势年龄组1龄,平均年龄1.12龄。渐近叉长L∞为182.73 mm、渐近体重W∞为131.42 g、生长速率K为0.4204t、0为-1.0424、体重生长拐点tr为1.5933。总死亡系数Z为2.1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明水  谢红彬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经历了提出、发展和形成3个阶段,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意义,应用引力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进行计算,并用Mapinfo9.0专题地图显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发展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部"双核"城市群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沿海放射长廊,中、西部"次增长点"构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多级体系,沿海发展轴对中、西次增长点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区域内部的经济联系度由沿海向内陆山区随着距离成本的增加呈现出衰减规律;区域内陆各城市之间的彼此经济联系强度较弱,其中山地地形条件和距离成本是海西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主要阻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永平  李晓华  
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给赣东地区带来新的发展良机。本文分析了赣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优势以及不足,认为赣东地区要继续做强比较优势,才能巩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增强影响力。阐述了赣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各种现实基础,并着重探讨了赣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最后提出了赣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洪彦  王列辉  杨华玮  杨帆  
城市化是影响现阶段海峡西岸经济区城镇体系经济增长格局的重要因素。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海西城镇体系经济增长空间格局,构建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计量横截面数据模型,探索在空间效应的影响下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初中期阶段,人口结构城市化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产业结构城市化未能很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现阶段城镇体系网络构建程度较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最后,提出未来海西城镇体系经济发展的重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雅芝  马平  杨圣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文声  安增军  
目前,福建省正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制造业应当挑大梁。文章分析了福建发展制造业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打造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的几个主要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