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5)
2023(12074)
2022(9866)
2021(8973)
2020(7210)
2019(16501)
2018(16418)
2017(30955)
2016(16436)
2015(18534)
2014(18722)
2013(18475)
2012(17217)
2011(16034)
2010(16804)
2009(15437)
2008(14989)
2007(13687)
2006(12621)
2005(11494)
作者
(49486)
(41030)
(40978)
(38907)
(26181)
(19560)
(18418)
(15769)
(15738)
(14853)
(14188)
(13767)
(13390)
(13238)
(12783)
(12780)
(12088)
(11766)
(11719)
(11425)
(10625)
(10192)
(10132)
(9533)
(9354)
(9314)
(9076)
(8977)
(8471)
(7994)
学科
(93477)
经济(93416)
管理(43220)
(37213)
方法(30040)
(28333)
企业(28333)
地方(27683)
数学(26514)
数学方法(25957)
中国(25936)
(21852)
业经(19486)
(18053)
地方经济(16279)
环境(15593)
农业(14843)
(13868)
(13383)
金融(13382)
(12936)
(12761)
银行(12744)
(12500)
(12471)
理论(12445)
(12185)
(12145)
贸易(12131)
(11577)
机构
学院(241332)
大学(236302)
(105168)
经济(102894)
研究(89762)
管理(87061)
理学(72687)
理学院(71808)
管理学(70255)
管理学院(69823)
中国(68545)
科学(54159)
(51974)
(45860)
(45592)
研究所(41219)
中心(40016)
(38793)
(38324)
财经(34758)
北京(34132)
(33749)
师范(33415)
业大(33084)
(32796)
经济学(32408)
(31514)
(31259)
农业(29079)
经济学院(28530)
基金
项目(152105)
科学(118604)
研究(113459)
基金(105847)
(92042)
国家(91273)
科学基金(77542)
社会(71253)
社会科(67549)
社会科学(67530)
(62501)
基金项目(54513)
教育(52096)
(51256)
自然(48052)
自然科(46791)
自然科学(46784)
编号(46416)
自然科学基金(45863)
资助(44541)
(39506)
成果(37790)
重点(35350)
课题(34586)
发展(31907)
(31831)
(31367)
(31278)
创新(29336)
国家社会(28987)
期刊
(133927)
经济(133927)
研究(77701)
中国(57344)
(36528)
管理(36226)
学报(34042)
(33024)
科学(32994)
教育(31969)
大学(26566)
技术(26233)
农业(25170)
(24772)
金融(24772)
学学(24771)
经济研究(22011)
业经(21921)
财经(17507)
问题(16305)
(15278)
统计(14090)
技术经济(13888)
(13427)
(12696)
图书(12278)
资源(12142)
商业(11880)
世界(11742)
(11529)
共检索到391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清知  
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8%左右,大多数山区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区。如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井岗山区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区,大多处在贫困之中。贫困山区一般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生态失去平衡。因此,建设生态经济群落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化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孔翔  杨宏玲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区域这一空间尺度上以一定的价值理念为指导,为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适应区域发展条件和特点,主要依靠特定生产要素,并在相关保障措施的支持下,谋求区域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区域尺度的生态文明则是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发展到特殊阶段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要求以新的发展路径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这就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以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区域尺度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分析为基础,初步探索了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优化思路。论文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发展理念的更新、全方位的创新以及通过统筹兼顾协调利益关系等乃是基于生态文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凤君  郑志安  
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在正确认识大别山区目然资源和区位环境优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经济增长与资金产出效益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大别山区构筑了能保证经济适速增长而不大起大落的持续发展目标模式和市场推动、社会调节、科技开发增强型动力机制,以及地区内力与扶持外力有效结合的启动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红梅  陆健健  董双林  方建光  
本文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自然资产的相关理论为支撑,提出了"培育自然资产,重建系统功能,拓展环境容量"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模式。即假设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可以双赢,则人们就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的发展需求,对自然资产的双重功能进行利用和培育,最大的整合自然资产的资源价值和功能价值,使环境容量得到拓展,从而达到双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明丽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受灾区域面积广大,已得到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特别关注。依据我国党和政府对灾区的支持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建立政府+公司+科技+协会+农民、政府+科技专家+农户+协会的散户的集约化新农村建设模式或两者相结合的综合模式,能有效适用于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震后灾区新农村建设。鉴于此,本文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凯  
一、山东省经济增长模式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模式的演变趋势基本是投资率持续上升,消费率平稳下降,出口率随经济增长的波动同向变化,其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其典型特征是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上升。这个阶段是短缺经济时期,人均GDP在3000元以下,全省经济以满足基本生活消费为主,消费对经济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锁成  王海英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面临的生态恶化与加快发展的双重挑战,提出超常规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西部摆脱"脆弱—贫困"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中重点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模式的战略依据、内涵以及战略途径,并对如何促进西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梅  董锁成  李泽红  李斌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缘化与生态环境脆弱共存的特征,本文提出生态经济是民族地区打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依据不同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琰  方雯  
该文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进而从一个侧面比较中印经济发展模式之可持续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仇焕广  张祎彤  彭奎  
以政府转移支付为主的生态保护方式虽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效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且无法突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根本矛盾。生态服务型经济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新型发展模式。在界定生态服务型经济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以社区为核心和以社会企业为核心的两种生态服务型经济发展模式,揭示了每种模式中参与主体的特征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而利用典型案例分析两种模式的实践逻辑及其效果。根据社区不同的资源禀赋,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服务型经济模式能够激活社区内部动力,有助于稳定、可持续地提高社区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推广生态服务型经济发展模式,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社区示范推广,培育社区居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的能力,构建生态服务型经济的激励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荣艳  杨茜  
要实现陕南的突破发展,汉中应以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发挥自身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条件与原有的工业基础优势,通过宏观引导和微观激励,打造汉文化品牌,形成机制,发展具有汉中特色的生态经济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丁声俊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强劲东风,吹活了学术领域,对市场经济这个争论百多年的难题,再度掀起探讨热潮。何谓科技生态市场经济? 它是科学技术、生态环境、市场经济三位一体化的发展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实现社会主义为大理想;以整个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态环境为大视野;以振兴第一、二、三产业等各项经济事业为大中心;以完备商品、要素、技术市场体系为资源配置大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琳瑜  
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因此面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城市建设中必要的一环。它既强调城市开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又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本文提出了面向生态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化原则,即工业园区化、园区循环化、产业知识化、企业清洁化,并以广州市南拓区为例,根据四化原则设计了适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婧  
<正>国家一直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作为经济社会的重心,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投身经济转型领域,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城市发展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一书,立足我国城市生态文明转型的现状,科学分析几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可行度和实施方案并提出参考性较强的对策建议,对研究城市现代化、生态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淑景  朱乐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推动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进一步加快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和全面提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综合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促进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构造与产业配置结构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有效转变与重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