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7)
2023(5674)
2022(4550)
2021(4224)
2020(3352)
2019(7173)
2018(7204)
2017(12792)
2016(6938)
2015(7698)
2014(7062)
2013(6707)
2012(6233)
2011(5589)
2010(5915)
2009(5373)
2008(5459)
2007(5434)
2006(4792)
2005(3765)
作者
(18678)
(15695)
(15571)
(14405)
(9616)
(7423)
(6884)
(5900)
(5718)
(5576)
(5271)
(5196)
(5029)
(4775)
(4747)
(4693)
(4480)
(4451)
(4383)
(4333)
(3876)
(3773)
(3701)
(3651)
(3513)
(3506)
(3456)
(3413)
(3149)
(3138)
学科
管理(25925)
(24008)
经济(23997)
(20224)
(17930)
企业(17930)
技术(11279)
中国(9122)
环境(9105)
地方(9047)
技术管理(8780)
(8350)
业经(7500)
方法(6129)
(6081)
(5610)
生态(5556)
(5511)
理论(5477)
(5395)
农业(5353)
(4962)
(4832)
银行(4824)
(4724)
(4676)
教育(4612)
(4602)
金融(4601)
资源(4545)
机构
学院(90368)
大学(86409)
管理(34198)
(33338)
经济(32519)
研究(30670)
理学(28427)
理学院(28100)
管理学(27606)
管理学院(27431)
中国(23347)
科学(19110)
(18625)
(15950)
(15146)
中心(14719)
(14422)
(13190)
(13106)
师范(13007)
研究所(13006)
(12865)
业大(12419)
技术(12035)
(11950)
北京(11835)
财经(11723)
(10638)
(10439)
职业(10068)
基金
项目(61210)
研究(49120)
科学(48344)
基金(40970)
(35558)
国家(35211)
社会(30574)
科学基金(30416)
社会科(28831)
社会科学(28821)
(26898)
教育(22119)
基金项目(21972)
(21464)
编号(20668)
自然(17500)
自然科(16977)
自然科学(16973)
成果(16897)
自然科学基金(16627)
(16190)
课题(15507)
创新(15272)
(14597)
资助(14397)
重点(14276)
(12764)
国家社会(12534)
(12469)
项目编号(12309)
期刊
(42521)
经济(42521)
研究(26060)
中国(25193)
教育(16503)
管理(14221)
(12609)
(12382)
学报(11927)
科学(11847)
技术(10194)
大学(9225)
农业(8529)
学学(8281)
业经(8247)
(7962)
金融(7962)
图书(7156)
科技(6780)
职业(5948)
经济研究(5725)
(5612)
论坛(5612)
财经(5292)
书馆(5237)
图书馆(5237)
(5140)
资源(5114)
问题(4926)
(4693)
共检索到144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萍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①,西部边疆地区应按生态文明的科学理论,发展生态经济,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生态文明体制,建成我国生态安全重要屏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超  罗敏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还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呈现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较低、物种濒临灭绝程度较高、植被土地沙漠化较严重、城市环境质量日趋变差等生态恶化的现象。因此,以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法治化路径、制度化路径、社会化路径、科学化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彬彬  
文章从辨析生态文明系统构成及其形态出发,认为不同区域生态文明的实现形态,是以各区域生态承载力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未来空间的映射,并从生态承载力内涵、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入手,形成"承载体-承载强度-承载对象"的模型,用修正的矢量模法和熵值法,得出西部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空间状况,据此提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省区格局构想与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华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引领和行动指南,是推进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导。全面推进山西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为指导,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科学构建推进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贾玉梅  
阐述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基础,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发挥林业的牵动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重点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支撑体系。国有林区应主动适应新常态,更好地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谨慎  陈食霖  
建设生态文明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又是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强烈期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理解和遵循新常态的大逻辑,着力解决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立足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实现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和发展绿色科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燚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美学的提出及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理论贡献。首先是生态审美生存的界定。它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中心,以生态平衡为途径,以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的发展为旨归,形成一个鸢飞鱼跃的生态审美之境。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其次是生态审美观的形成。它借鉴了中西哲学和美学中的审美范畴,形成具有生态意味的审美观,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态思想观念。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是生态审美意识的养成。它是人对自然在生态思维前提下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识,也是深入到人类日常生活之中的生态智慧。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实质上,生态美学通过改变人的审美方式和行为方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维民  
文章从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意义;从学理上界定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外延;从操作层面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杜受祜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国力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建设生态文明要实现从"经济人"到"生态人"的转变,从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建设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变"两难"为"双赢"。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方发龙  周江  
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肩负着中国经济大盘整体提升和中国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正确处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演进。论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晓阳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然而,由于贵州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正在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贵州要紧紧抓住各种机遇,重视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推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才能逐步走出发展的困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成  吴传清  
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参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要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0-2016年全国31个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指数。研究发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进展缓慢、绿色发展阻力较大、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力度不强等是制约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提高城镇化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构建农产品主产区乡村振兴新格局,巩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建立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施行差异化的主体功能区绩效考评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开芳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变暖、资源短缺等问题日趋严峻,成为困扰和阻碍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大问题。面对人类发展新的外部约束条件和环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既是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新纲领,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这些新议题、新理念虽然均是面向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开芳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变暖、资源短缺等问题日趋严峻,成为困扰和阻碍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大问题。面对人类发展新的外部约束条件和环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既是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新纲领,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这些新议题、新理念虽然均是面向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