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2)
2023(6125)
2022(4896)
2021(4458)
2020(3576)
2019(8035)
2018(7979)
2017(14019)
2016(7217)
2015(7698)
2014(7655)
2013(7504)
2012(6962)
2011(6248)
2010(6451)
2009(5913)
2008(5819)
2007(5675)
2006(5112)
2005(4150)
作者
(20359)
(17102)
(16675)
(15775)
(10629)
(8096)
(7413)
(6432)
(6366)
(6140)
(5784)
(5622)
(5542)
(5265)
(5171)
(5000)
(4839)
(4822)
(4726)
(4693)
(4228)
(4170)
(3955)
(3953)
(3931)
(3839)
(3792)
(3718)
(3454)
(3320)
学科
管理(28825)
(25522)
(25424)
经济(25410)
(22440)
企业(22440)
技术(14275)
技术管理(11261)
中国(9940)
(9878)
环境(9664)
业经(8359)
地方(8236)
方法(6985)
(6565)
农业(6468)
(6293)
(6291)
(5811)
(5808)
理论(5696)
生态(5641)
(5074)
资源(4945)
数学(4901)
数学方法(4848)
教育(4809)
(4778)
(4430)
银行(4419)
机构
学院(99683)
大学(96967)
管理(40437)
(37245)
经济(36236)
理学(34218)
理学院(33843)
研究(33371)
管理学(33288)
管理学院(33101)
中国(25303)
(21051)
科学(20869)
(17212)
(16811)
中心(16038)
(15621)
(14633)
师范(14511)
(14138)
研究所(14100)
业大(13707)
(13659)
北京(13533)
财经(12880)
(12744)
技术(12270)
(11583)
师范大学(11346)
(10985)
基金
项目(68542)
科学(55175)
研究(54258)
基金(47239)
(40846)
国家(40439)
科学基金(35525)
社会(34343)
社会科(32311)
社会科学(32303)
(29685)
基金项目(25714)
教育(24660)
(23951)
编号(22031)
自然(21658)
自然科(21071)
自然科学(21066)
(20890)
自然科学基金(20724)
创新(18320)
成果(17690)
资助(16607)
课题(16589)
(16061)
重点(15835)
(14012)
(14003)
国家社会(13753)
规划(13721)
期刊
(47962)
经济(47962)
中国(29217)
研究(29059)
教育(18156)
管理(17863)
科学(13476)
(13467)
(12462)
学报(12264)
技术(11127)
大学(9685)
农业(9473)
业经(9139)
科技(8585)
学学(8551)
(7966)
金融(7966)
图书(7884)
资源(6455)
(6258)
论坛(6258)
书馆(6149)
图书馆(6149)
经济研究(6098)
(5870)
技术经济(5867)
职业(5828)
财经(5754)
问题(5374)
共检索到158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弘  刘雨林  
建设生态文明是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方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生态文明是内在统一的。西藏新型工业化应该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导的工业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工业化。在西藏的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个维度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践行生态伦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正义,实现生态补偿的原则,确保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共创西藏可持续未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天宇  尹治世  李金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源、生态以及环境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从近几年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制约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主要因素就是制度的缺失,尤其是法治的不健全,基于此,文章对生态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展开深入的探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启云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对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编发几篇学习《建议》的体会论文,以飨读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林  
西藏可持续发展建设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边疆安全。为了实现西藏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在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完善法制体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加强西藏的可持续发展法律环境的建设,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西藏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协调,通过完善西藏民族地区的法律环境,从法律方面保障西藏的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建海  
我国提出"十二五"时期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规划目标,这是基于我国长期以来保障房供给严重不足的一次制度纠偏。到2015年底,如果不计算小产权房,保障房供给套数大约可占全部住房的36%,在住房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我国保障房建设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因此3600万套保障房建成之后,大规模的实物保障将逐步过渡到实体保障、资金保障与制度保障并行的阶段,其中通过改革现行制度促进保障房的转化是关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麟  曹巍  徐新良  樊江文  王军邦  
西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江河源区与生物物种基因库,为了保障其生态功能的持续有效发挥,2008年开始实施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论文基于工程规划目标,通过对比监测2000—2008年与2008—2015年西藏高原生态系统及其关键服务的时空变化,科学地评估西藏高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前、后8 a相比,1)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格局稳定少动,生态系统宏观状况趋向良性发展。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荒漠面积显著减少,水体与湿地面积从减少转变为增加。2)草地退化趋势明显减弱、草地恢复态势显著,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爱国  郭胜川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主体以及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多领域的举国工程和全民行动,是一个至少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的整体性治理过程。而生态文明审计是其监督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保障,在本质上是一项责任审计制度、经济监督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生态文明审计应着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管理系统的健全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完备性、适应性和遵循性,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生态文明建设行为作业的价值性、规范性和生态性,生态文明建设业绩成效的效果性、公平性和生态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爱国  郭胜川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主体以及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多领域的举国工程和全民行动,是一个至少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的整体性治理过程。而生态文明审计是其监督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保障,在本质上是一项责任审计制度、经济监督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生态文明审计应着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管理系统的健全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完备性、适应性和遵循性,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生态文明建设行为作业的价值性、规范性和生态性,生态文明建设业绩成效的效果性、公平性和生态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珠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生态文明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必须以维护人类经济利益为前提。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离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人类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必须实行人的生态化转向。具体我们可以从硬约束和软约束两方面着手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文斌  袁承蔚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事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其建设速度,必须从根本上以民为本,依靠人民大众,创新机制体制,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这就需要充分体现出生态资源管理制度的人与自然之协同发展性;要不断增强生态资源市场化机制对人民基本需要的满足性;要不断加强对人民大众生态与经济损失的补偿准确度和力度;要加快加强责任追究和赔偿机制对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力度;要加快加强考核评价机制对人民大众及后代之根本利益与永恒利益的坚持性。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是人民大众的积极参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铁铮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林业专家学者中产生热烈反响。广大专家学者认真研读报告,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对报告内容给予高度评价,对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给予格外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继续提升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著名林学家沈国舫院士说,报告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方略、目标和举措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郝生跃  卢玉洁  任旭  
保障房建设是国家大力推进的重大民生工程,在保障房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下需通过多种方式筹集房源。我国保障房建设主要采取集中建设模式、配建模式和PPP模式,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难点亟待解决。因此"十三五"时期,保障房建设有必要选取更加合理可持续的建设模式。逐步舍弃集中建设模式,从单纯追求保障房数量向注重保障房质量转变,探索更加完善的配建模式和PPP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郝生跃  卢玉洁  任旭  
保障房建设是国家大力推进的重大民生工程,在保障房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下需通过多种方式筹集房源。我国保障房建设主要采取集中建设模式、配建模式和PPP模式,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难点亟待解决。因此"十三五"时期,保障房建设有必要选取更加合理可持续的建设模式。逐步舍弃集中建设模式,从单纯追求保障房数量向注重保障房质量转变,探索更加完善的配建模式和PPP模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绍萍  
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目前保障房建设相应配套政策制度尚不完善,项目建设发展模式多样,投融资模式各不相同,且很多保障房项目存在现金流不足问题,给金融支持保障房建设项目评估和风险评价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本文分析了保障房投融资模式和商业可持续的关键点,并通过实例分析金融支持商业可持续性,研究提出了保障房金融服务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来,西藏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勇于进取,顽强拼搏,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60年来,西藏财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关键词: 助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