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6)
- 2023(11487)
- 2022(8970)
- 2021(7882)
- 2020(6339)
- 2019(14010)
- 2018(14109)
- 2017(26348)
- 2016(14569)
- 2015(16573)
- 2014(16975)
- 2013(16164)
- 2012(15061)
- 2011(13921)
- 2010(14363)
- 2009(13322)
- 2008(13196)
- 2007(12506)
- 2006(11511)
- 2005(10458)
- 学科
- 济(79258)
- 经济(79191)
- 管理(42564)
- 业(36588)
- 企(30340)
- 企业(30340)
- 地方(22750)
- 中国(22490)
- 方法(20455)
- 农(18883)
- 业经(18752)
- 数学(16378)
- 数学方法(16237)
- 学(15971)
- 制(14329)
- 财(13971)
- 地方经济(13852)
- 农业(12751)
- 理论(12051)
- 体(11894)
- 发(11868)
- 和(10809)
- 银(10743)
- 策(10721)
- 银行(10719)
- 融(10625)
- 金融(10618)
- 环境(10516)
- 行(10341)
- 产业(9703)
- 机构
- 学院(212988)
- 大学(210294)
- 济(92454)
- 经济(90367)
- 研究(79666)
- 管理(74412)
- 理学(61806)
- 理学院(61047)
- 管理学(59978)
- 管理学院(59559)
- 中国(59214)
- 科学(46256)
- 京(45741)
- 财(42366)
- 所(40381)
- 研究所(36215)
- 江(35728)
- 中心(34589)
- 农(34057)
- 财经(32134)
- 范(30278)
- 师范(29969)
- 北京(29172)
- 院(29132)
- 经济学(28904)
- 经(28812)
- 业大(28104)
- 州(27956)
- 农业(26084)
- 经济学院(25416)
- 基金
- 项目(130888)
- 科学(102065)
- 研究(100367)
- 基金(91222)
- 家(79124)
- 国家(78406)
- 科学基金(66028)
- 社会(63947)
- 社会科(60304)
- 社会科学(60286)
- 省(52935)
- 教育(46424)
- 基金项目(46396)
- 划(43474)
- 编号(41959)
- 自然(38831)
- 自然科(37852)
- 自然科学(37838)
- 自然科学基金(37155)
- 资助(36500)
- 成果(35728)
- 课题(31415)
- 发(30830)
- 重点(30306)
- 部(27863)
- 创(26497)
- 国家社会(26439)
- 年(25902)
- 发展(25624)
- 性(25403)
- 期刊
- 济(121023)
- 经济(121023)
- 研究(71133)
- 中国(52410)
- 财(33705)
- 农(33117)
- 管理(32200)
- 学报(31948)
- 教育(31431)
- 科学(29362)
- 大学(24580)
- 学学(22753)
- 农业(21942)
- 技术(21573)
- 融(20477)
- 金融(20477)
- 经济研究(19949)
- 业经(19108)
- 财经(17410)
- 问题(15302)
- 经(15271)
- 图书(11900)
- 技术经济(11415)
- 业(11250)
- 贸(11206)
- 坛(10754)
- 论坛(10754)
- 世界(10496)
- 现代(10486)
- 职业(10294)
共检索到351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段光鹏 王向明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中跨越发展关口的迫切要求,是有效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只有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分配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开放体系、经济体制等方面准确地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构成,在实践中理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路,努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度,建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积极开创经济体制改革新局面,全力打造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从而明确主攻方向、强化战略支撑、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制度保障、构建自我强化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建设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志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此,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就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中基于建设
关键词:
经济体系 结构性改革 现代产业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喆 汪海
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三有"经济体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现阶段,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面临着产权制度改革滞后、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滞后、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跟进不力、发展规划评估科学性有待提升、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因素。深化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要着力完善产权制度,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近期改革着眼于打基础、管长远,中期改革着眼于抓重点、统全局,远期改革着眼于再升级、再深入。要重视顶层设计,尊重首创精神,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创造包容性、宽容性、建设性和参与性的改革氛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公丕宏 张磊
党的十九大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的江苏省,经济综合实力稳步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正在绘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江苏版本。在这一进程中,既发挥强政府作用,实现有力、有效的治理,又发挥服务型政府的作用,用心用情为企业解困助力,推进重点领域深化改革,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推进制造业高端发展,创新财政与资金支持方式,推动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正在绘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蓝图。
关键词:
江苏 现代化 经济体系 政府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绍勇 张林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中国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从内在逻辑机理来看,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和推动作用,立足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成就,突出解决当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矛盾。在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与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整体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驱动力;着力缩小发展差距,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在新征程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蓄势前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丽姝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系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和全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路径指引。科技创新中心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支撑。分析了以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北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夯实创新能力和创新主体,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创新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加强产业创新,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升级。
关键词:
创新引领 现代化经济体系 科技创新中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方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阶段决定发展需求。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近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民需求也有了较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环境下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结构性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我国现阶段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出紧迫要求,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将有关任务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要求经济发展将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中心位置,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三大关口",而且对金融业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华汉阳 朱启贵 李旭辉
本文基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1”战略构想,从7个维度选取33个指标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以及四大地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对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大;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性和渐进演化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揭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演变特征,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2020年,习近平对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间点、"十四五"时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力军和重点,以及建设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学术界围绕习近平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论述展开研究,重点是理论、量化评价、实践路径和构建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等。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 区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郝晓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首次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本文根据十九大报告的基本精神,系统梳理和解读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以及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以史为鉴,认为税收是联系财政与经济、政府与市场的纽带,税制改革不仅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柱。为此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项要求,深化税制改革,助力构建现代化经济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财政制度 税制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论述 研究述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关键词:
新时代 现代化经济体系 研究述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毕吉耀 原倩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整个经济体系的现代化进程,登高望远、审时度势,作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等7个领域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应有之义,也是因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环节。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蹄疾步稳向前推进。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文玮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实现这样目标显然是要从生产端,也就是供给侧入手。我国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生产端,性质是结构性的,包括供给和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这些结构性的问题,最终集中体现在市场上就是产能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矛盾。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煤炭、钢铁、水泥、平板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