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2)
2023(479)
2022(340)
2021(355)
2019(750)
2018(811)
2017(1461)
2016(793)
2015(906)
2014(930)
2013(845)
2012(677)
2011(629)
2010(674)
2009(609)
2008(581)
2007(498)
2006(462)
2005(412)
2004(377)
作者
(1831)
(1502)
(1401)
(1387)
(946)
(760)
(680)
(638)
(584)
(534)
(524)
(516)
(510)
(500)
(500)
(498)
(491)
(478)
(453)
(438)
(389)
(389)
(384)
(363)
(341)
(337)
(327)
(310)
(308)
(293)
学科
(3487)
经济(3486)
(3471)
企业(3471)
(2584)
(2247)
(2181)
金融(2181)
管理(2159)
(2110)
业经(1955)
(1934)
银行(1934)
(1920)
体制(1818)
企业经济(1490)
中国(1443)
国有(1266)
国有企业(1262)
地方(933)
学校(816)
技术(793)
(652)
(644)
理论(593)
(556)
中国金融(553)
制度(446)
(446)
事业(437)
机构
学院(8757)
大学(7899)
(3962)
经济(3864)
研究(3557)
中国(3546)
管理(3094)
理学(2364)
理学院(2347)
管理学(2321)
管理学院(2308)
(2289)
职业(1816)
(1790)
(1773)
(1731)
(1705)
银行(1666)
科学(1654)
中心(1647)
技术(1626)
(1588)
研究所(1559)
财经(1487)
人民(1461)
(1374)
(1316)
(1314)
(1303)
职业技术(1293)
基金
项目(4655)
研究(4368)
科学(3722)
基金(2989)
(2529)
国家(2484)
社会(2442)
教育(2348)
社会科(2315)
社会科学(2315)
(2102)
科学基金(2096)
编号(2023)
成果(1784)
(1741)
课题(1714)
(1476)
(1450)
基金项目(1447)
规划(1248)
(1233)
重点(1199)
(1198)
(1158)
资助(1140)
自然(1134)
项目编号(1120)
(1110)
(1102)
自然科(1096)
期刊
(5782)
经济(5782)
中国(3562)
研究(3502)
(2648)
金融(2648)
教育(2568)
管理(1846)
(1840)
技术(1492)
职业(1319)
(1303)
技术教育(929)
职业技术(929)
职业技术教育(929)
财经(879)
业经(869)
科学(855)
经济研究(828)
(790)
改革(768)
(768)
学报(665)
(664)
论坛(664)
问题(653)
农业(652)
农村(623)
(623)
大学(601)
共检索到17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俊  粟俊江  
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界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院校与企业共生共荣、共同发展是职业教育特有的规律。打造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平台、实现开放式办学,是高职教育基本的办学理念,也是高职院校基本的办学模式,更是实现高职院校功能的重要载体。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动因分析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办学,主要因素在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石伟平  郝天聪  
寻求本土创新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由于对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人才工作模式、经济模式等概念内涵及其对应关系的混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关键被定位于校企合作而非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思维之下,办学模式改革更多地被看作教育问题。而产教融合思维强调,办学模式改革不仅是教育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扎根于经济模式,并以技能为中介实现内在关联。在中国经济模式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为了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不仅需要实现从校企合作思维向产教融合思维的转变,而且需要实现办学模式核心要素的系统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洪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律。研究发现,升格后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招生制度、课程体系等没有跳出普通教育的圈子。高职院校没有实现校企利益对接,企业校企合作内生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没有形成利益责任共同体。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构建校企功能互补耦合、教育责任拓展、业务相向渗透的深度合作模式,具体改革路径是: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共同体,改革高职院校招生制度,制定校企人员互聘交流和实习管理责任分担制度,加强政策支持和立法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扬  
本文认为,在尚未形成确保校企合作法规制度的现实条件下,职业院校的办学应朝建设管理平台的方向发展,在探索各种定单培养模式、多元合作、引企入校、组建集团等方面改变以往校企合作比较零碎和局部的状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杰  周桂瑾  徐安林  王振华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方面存在的政策困境以及合作能力不强、合作层次不高等现实问题。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企业参与程度、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等方面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思路,并着重分析介绍了笔者所在学校探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具体举措和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萍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应认识到校企合作的价值与意义,重新定位校企合作的价值取向,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与企业合作时,高职院校应建立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中一体化育人的体制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万伟平  
中山职院基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托本校重点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与专业镇(区)政府、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在专业镇(区)产业园区创建多所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董(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镇校企行"多元投资体制,构建镇校企行协同育人机制(包括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实习就业共推、共同创新机制)。这种新型合作办学模式是提高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的有益尝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春平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推行"信息产业园"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革。只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才能实现政、校、企三方共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乐军  
我国正在推进的供给侧改革赋予了校企合作办学新的历史使命,使其成为人才强国战略、城镇化建设和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供给侧”改革理论下的校企合作内涵核心是通过优化政府、职业院校供给侧的结构来提升校企合作办学的成效,从而满足推动经济发展、充分就业和实现科技创新等社会发展需要。据此,建议从将立法工作摆在首位、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坚持创新引领,以及坚持问题导向等四个方面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实现的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迟艳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办学模式始终是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校企合作模式由于其诸多优势而受到重视,我国对此模式探索经历多年,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完善。但当下校企合作仍然处于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的阶段,许多新生问题还亟待完善解决。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罗玮琦  
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下,企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与高校密切联系、携手合作,不仅有利于为学校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促进高校的发展,同时也能加强企业与外部的交流与联系,促进企业的多元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适度融合能够促进企业与高校双方建设的双赢。然而,当下校园文化建设与校企合作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在新的内外部环境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融合,需要人们进行更多积极有益的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银年  孟巧红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面临更大的挑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办学平台,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了办学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惠峰  文云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充分发挥农林院校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以满足产业需求和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开展了"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义伦  刘铁雄  
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既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千万计高级工程人才的任务,在整个教育创新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近些年来,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工程教育学术化倾向严重,直接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低、创新能力差、工程素质弱等弊端凸显。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在回归工程的同时,着力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工程,理解工程,掌握工程。中南大学大胆改革创新,以培养面向工程"下得去、上得来、见效快、后劲足"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领军人才为目标,举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琼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部署,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创新的关键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特点和使命,必须面向社会才有创新题材,高职学生才有创业机会;企业要对接学校,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因此,要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必要由政府主导,搭建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平台,使高职院校面向社会面向生产第一线办学,同时又降低企业在技术创新、职工培训、补充人力资源的成本,从而实现政府、学校、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