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57)
2023(2985)
2022(2166)
2021(1741)
2020(1204)
2019(2680)
2018(2820)
2017(4863)
2016(2713)
2015(3036)
2014(3159)
2013(3180)
2012(3079)
2011(2782)
2010(2687)
2009(1942)
2008(1886)
2007(2003)
2006(1818)
2005(1278)
作者
(7717)
(6511)
(6337)
(6005)
(3919)
(3018)
(2857)
(2502)
(2466)
(2410)
(2247)
(2224)
(2062)
(2051)
(2026)
(2024)
(2005)
(1894)
(1835)
(1792)
(1624)
(1598)
(1593)
(1507)
(1475)
(1468)
(1467)
(1464)
(1406)
(1273)
学科
(10792)
经济(10789)
管理(10575)
环境(9096)
中国(4545)
地方(4195)
(4032)
(3819)
(3819)
资源(3797)
(3788)
规划(3706)
环境规划(3641)
(3501)
业经(3097)
生态(3015)
(2814)
(2798)
企业(2798)
经济学(2568)
农业(2428)
教育(2009)
环境经济(1982)
(1909)
区域(1904)
建设(1861)
方法(1851)
(1842)
区域环境(1829)
发展(1811)
机构
学院(34460)
大学(33453)
研究(12830)
(12483)
管理(12107)
经济(12095)
中国(9675)
理学(9585)
理学院(9475)
管理学(9296)
管理学院(9240)
科学(7941)
(7830)
中心(6523)
(6409)
(6058)
(5907)
(5737)
业大(5519)
(5261)
研究所(5253)
(5209)
技术(5195)
师范(5145)
(5049)
(4962)
北京(4923)
职业(4508)
农业(4507)
师范大学(3988)
基金
项目(23887)
研究(19559)
科学(18303)
基金(15520)
(13558)
国家(13439)
社会(11425)
科学基金(11319)
社会科(10719)
社会科学(10716)
(10687)
教育(8856)
(8670)
编号(8438)
基金项目(8330)
自然(6749)
成果(6675)
课题(6620)
自然科(6499)
自然科学(6499)
自然科学基金(6352)
(6267)
重点(5828)
(5620)
建设(5418)
资助(5379)
发展(5069)
(4954)
(4916)
规划(4831)
期刊
(16934)
经济(16934)
中国(11521)
研究(10355)
教育(7801)
(5780)
学报(5153)
科学(4683)
管理(4667)
技术(4504)
(4142)
农业(4118)
大学(4085)
图书(4078)
学学(3479)
书馆(3299)
图书馆(3299)
业经(3175)
职业(2961)
(2946)
金融(2946)
资源(2397)
(2296)
论坛(2296)
(2248)
生态(2077)
经济研究(1963)
技术教育(1928)
职业技术(1928)
职业技术教育(1928)
共检索到59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陆健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智慧城市",也就是具有智慧特性的低碳城。低碳城和智慧城市,其实是城市发展最理想的状态,反映一个理想城市不同的方面,它们能够相互促进,同时又能够非常好地整合在城市发展之中。与此相适应,坪地区域应该是一个智慧的城市,以及是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和平  谢云飞  黎宁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基础支撑,始终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1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具有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碳吸收能力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由此促进低碳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庞博  方创琳  
智慧低碳城镇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和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梳理总结了智慧低碳城镇的研究概况、含义、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应用实践、基本模式和主要政策。结果表明:智慧低碳城镇研究尚处于初期起步阶段,虽然众多应用实践已进入规划、试点和示范阶段,政策支持也不断充足完善,但迄今尚无确切统一的定义,缺乏通用性和权威性的指标体系,发展机制和模式研究较少。因此,未来应在明晰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构建适用的测度评价体系,并注重相应的动力机制、模式路径和模拟优化调控研究,为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玉芬  赵弘野  
低碳发展是世界经济社会的潮流和趋势。"十二五"期间,我国制定了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关键时期,我们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赢?本文就此进行思考,探索保障性住区的生态建设在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生态规划以及居民自身等各方面的低碳策略,希冀对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石大千  丁海  卫平  刘建江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5年19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熊彼特创新理论和波特创新驱动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本文结论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平均而言可以降低城市环境污染9%—24%,基于PSM-DID方法的估计结果与上述结论无明显差异。在考虑了2013年后的环境保护政策影响之后,虽然智慧城市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有所减弱,但其降污效果依然十分显著。(2)机制验证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通过创新驱动产生技术效应、配置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而通过上述三大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3)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加剧了环境污染,而大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减污效应明显,智慧城市降低环境污染的效果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强。(4)城市特征异质性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可以显著增强智慧城市的减污效应,且人力资本在智慧城市减污效应的释放中发挥的作用最大。本文对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升级城市建设形态以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生产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边志强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兑现双碳目标承诺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06~2021年我国2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并进一步揭示了该效应的异质性表现和空间衰变规律。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推动试点地区减污降碳水平的提升,且其效应总体呈现出动态增强趋势;(2)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是上述影响发挥的3条内在机制;(3)智慧城市建设对减污降碳水平的提升效应仅显著存在于东部、大规模、非资源型以及人力、财力和物力优势较强的地区;(4)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带动周围地区减污降碳水平的协同提升,表现为在距离试点城市100千米的空间范围内,该效应显著且逐渐衰减。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持续高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珊  湛泳  
随着我国迈入“双碳”目标下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攻坚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发展“赋能聚力”和“加档提速”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文章基于2003—2020年2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用多期DID模型和PSM-DID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显著降低区域碳排放水平,产业转型升级是智慧城市建设抑制区域碳排放的有效路径,其中数字化发展和绿色创新能力较好、具备经济集聚优势、严格环境规制的城市碳减排效应更为显著。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向赋能可以开创循环经济新格局,对区域经济减污降碳和绿色转型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的核心结论有助于激活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对区域碳减排效应的“创新红利”和“结构红利”,也为实现“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愿景提供了路径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宁宁   王勤升   冯尊  
聚焦数字生态视角,使用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兼顾整体与个体效应,从关联性、动态性和聚集性视角探究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整体网络和个体网络来看,智慧城市建设明显提升碳排放效率网络的指标性能,促进城市间的合作,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发达型、资源型城市在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能力较大。(2)从网络拓扑结构来看,无标度性质和小世界性质表现不显著,同时东南沿海与华北地区的核心城市的数量逐渐增加,并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渐成熟,局部聚集性明显加强。(3)从影响因素来看,互惠性对网络呈正相关;智慧人才对网络的影响最显著;智慧环境、智慧经济和智慧科技的发展对碳排放效率有改善作用,但存在周期性变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规律性不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倩冰  陈林  裴丹  
选择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化技术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为切入点,以共享单车为例,研究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以及共享交通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搜集广州市空气质量指数及空气质量监测的六种污染物浓度数据,以广州市共享单车低碳出行为例,检验了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中伴随共享经济发展而兴起的短距离"绿色出行""低碳出行"方式是否在真正意义上有助于环境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建  冯升波  牛彦涛  
智慧城市一直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目标之一,但智慧城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不足,文献综述通过"每千人网站数"和"每千人IP地址数"对碳排放影响的计量分析发现,前者与后者并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通过扩展智慧城市指标,增加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智慧保障等指标,以中国智慧城市评估报告为数据来源,构建了其对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的计量分析模型,结果发现,智慧城市上述指标对单位GDP能耗指标仍然没有显著的线性影响,但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引用的智慧城市指标存在一定的共线性,其核心指标仍然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且未考虑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协同性。为此,基于绿色低碳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构建了"三层次、两保障"框架,为前述研究不足提供解决思路。最后运用该框架对北京市和江苏省南京市进行了定性评价。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唐杰  
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国家发改委、非常感谢各个相关的部门,还有广州总领事馆,如果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我们不会有机会今天在这里讨论中荷低碳城的建设。我其实参观过荷兰好几次,所见到的让我感到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健  高歌韵函  吕海燕  蔡盈莹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智慧农业是农村发展的新方向,科学发展农业生态园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我国目前对于智慧农业在农业生态园中的应用仍处于试验阶段,虽然在各个地区开展了应用试点,但大部分试点对智慧农业的应用几乎停滞在农业生产层面,未能最大化利用智慧农业资源打造农业生态园。论文通过分析增城创鲜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案例,在阐述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引入智慧农业后仍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健  高歌韵函  吕海燕  蔡盈莹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智慧农业是农村发展的新方向,科学发展农业生态园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我国目前对于智慧农业在农业生态园中的应用仍处于试验阶段,虽然在各个地区开展了应用试点,但大部分试点对智慧农业的应用几乎停滞在农业生产层面,未能最大化利用智慧农业资源打造农业生态园。论文通过分析增城创鲜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案例,在阐述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引入智慧农业后仍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政务建设正在成为助力政府精准把脉"放管服"改革"痛点"、深化机构改革、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特殊国情决定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更大的责任。政府不仅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职能,还直接和间接承担着经济建设功能。随着中国经济量变,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必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经历了恢复期、发展期、深化期三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对法治的认识不断加深。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内容与每个阶段的使命任务紧密相连,始终坚持法治的“人民性”,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注重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人民权益的维护,坚持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相互促进。在法治建设的数十年间,我国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法治经验,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