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7)
2023(7350)
2022(5657)
2021(5412)
2020(3827)
2019(8818)
2018(8266)
2017(14367)
2016(7673)
2015(8497)
2014(8479)
2013(7891)
2012(7354)
2011(6673)
2010(6941)
2009(6234)
2008(6206)
2007(5948)
2006(5399)
2005(4655)
作者
(20735)
(17241)
(17088)
(16499)
(10836)
(8107)
(7649)
(6616)
(6538)
(6234)
(5845)
(5803)
(5421)
(5392)
(5378)
(5361)
(5045)
(4895)
(4852)
(4766)
(4291)
(4260)
(4124)
(4023)
(3969)
(3856)
(3758)
(3726)
(3446)
(3409)
学科
(30369)
经济(30331)
管理(22700)
(16380)
(13432)
企业(13432)
中国(11573)
(11457)
业经(9501)
(9112)
方法(8919)
地方(8192)
理论(7613)
农业(7472)
(6771)
(6722)
国家(6581)
教育(6549)
(6343)
数学(6217)
数学方法(6128)
工作(5693)
(5561)
财政(5541)
(5425)
环境(4867)
(4852)
金融(4851)
(4798)
银行(4798)
机构
学院(108003)
大学(107480)
(42281)
经济(41230)
管理(38476)
研究(37645)
理学(32329)
理学院(31969)
管理学(31500)
管理学院(31283)
中国(28584)
(23202)
(23023)
科学(21218)
(17631)
(17136)
中心(17112)
财经(16847)
(16700)
师范(16595)
(15733)
研究所(15653)
(15421)
北京(14733)
(14134)
(13825)
业大(13453)
经济学(13399)
师范大学(13304)
财经大学(12467)
基金
项目(68677)
研究(57082)
科学(53995)
基金(47301)
(40185)
国家(39745)
社会(36376)
社会科(34171)
社会科学(34163)
科学基金(33650)
(27394)
教育(26557)
编号(24874)
基金项目(23858)
(22556)
成果(21952)
课题(18306)
自然(17724)
资助(17471)
自然科(17237)
自然科学(17235)
自然科学基金(16899)
(15958)
(15937)
重点(15865)
国家社会(15244)
项目编号(15081)
(15061)
(14958)
(14630)
期刊
(54663)
经济(54663)
研究(36108)
中国(27686)
教育(21105)
(18122)
(16449)
管理(14864)
学报(14504)
科学(13277)
大学(12033)
农业(11484)
学学(10716)
技术(10704)
业经(9361)
(9176)
金融(9176)
财经(8622)
经济研究(8419)
图书(7974)
(7574)
问题(6873)
职业(6723)
书馆(5983)
图书馆(5983)
(5556)
论坛(5556)
(5455)
(5215)
现代(5074)
共检索到174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吕火明  许钰莎  刘宗敏  
粮食是民生之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提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四川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历史逻辑看,四川粮食发展早、产量大,自给有余,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余粮外运,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从理论依据看,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直接体现,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举措,也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从现实需要看,四川粮食产业面临增产稳产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要素约束趋紧、单产增长疲软、产业质效不高等现实困境,迫切需要立足新时代要求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鉴于此,从加强耕地保护和调整品种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创新经营模式、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科技支撑、构建利益均衡机制和柔性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实现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蓝红星   贺唯玮   胡原  
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既是加快建设大国粮仓的先行示范,更是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本文在深入剖析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与新发展理念、粮食安全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率先阐明其新内涵、新特征和新标准,并提出可行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了理论指引。粮食安全是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核心目标,后者是保障粮食空间安全的实践基础。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是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下,要素更集约化、结构更均衡化、功能更多样化、链条更综合化、发展更生态化的大国粮仓,遵循“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藏粮于仓”四大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钏助仁  张涛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这为下一阶段深化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指明了方向。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必须牢牢坚持以骨干专业群建设为基本载体,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发展动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实践主线。在严格遵循行动逻辑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办学方向,保障品质内涵,坚持创新驱动和合作发展,提升技术技能积累,推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走向国际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书写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时代答卷,共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5月30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四川省社科联)、《世界农业》编辑部、四川农业大学主办,国家粮食安全与天府粮仓重点实验室、西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东坡区人民政府协办的首届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东坡论坛暨第二届《世界农业》工作坊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举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等,进行了前瞻性、战略性和应用性研讨,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回应、关切“粮食安全”和“天府粮仓如何建、怎样建得更好”等时代命题和现实课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申始占   杨春学  
<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根据经典理论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民经济与市场结构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解构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能为理清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逻辑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城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其理论机理内含目标维度上的城乡全民富裕、动力维度上的城乡共建富裕、内容维度上的城乡全面富裕和策略维度上的城乡渐进富裕。本文通过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以“全民、共建、全面、渐进”为原则提出了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健全城乡全民共富提升机制,以紧密型城乡协作共同体建设激发城乡共建创富活力,以政策集成改革撬动城乡全面富裕建设,以区域性共富联盟和特色化发展战略支撑城乡渐进富裕路径,最终推动城乡共荣和全民共富的如期实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慧   郑霖豪   任羽卓  
文化在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人文经济是文化与经济交融互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我国乡村振兴、赋能高质量发展上起着引领作用。人文经济可通过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径、实现乡风文明传承创新、促进乡土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乡村美丽宜居环境五个方面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然而,当前人文经济引领乡村振兴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数字融合度较低、发展主体缺失三重现实挑战。据此,提出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文化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加强人才储备提高乡村振兴内驱力等途径破解现实困境,实现人文经济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戴翔  
过去40年中国推动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顺应了第三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形势并抓住了战略机遇,获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形势、新特点,中国也进入到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新阶段,即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本质上看,制度型开放就是从以往"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的拓展、延伸和深化,在促进规则变革和优化制度设计中,形成与国际经贸活动中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规则和制度体系,是对新一轮高标准化的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和完善具有引领作用的先进制度安排。据此,加快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国内改革机制、加快并以更大力度实施"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及积极为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和完善做出应有贡献等,是中国转向制度型开放的必由之路。如此,才能在顺应乃至引领第四轮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实现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杜育红  赵冉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凸显了在中国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背景下,立足教育、科技、人才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科教兴国的时代意涵,充分把握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在逻辑,必须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底层逻辑、新经济逻辑、创新逻辑与国际竞争逻辑。面对新的数字革命的特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全新战略需求,必须要依托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以及教育体系的高质量重构培养创新型人才来完善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刘欢颜   胡卫卫   常亮  
党建引领是推进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事业的核心机制。党建与乡村振兴有效互动具有一体两面的鲜明特征,它既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也是促推党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二者是党和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相互增能、相互证成的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党建与乡村振兴有效互动的内在机理表征为党建与乡村振兴的一致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必然性和乡村振兴促进党建的锻造性。通过对山东省招远市的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党建与乡村振兴互动实践取得卓越成效,但仍存在共识凝聚难、主体协同难、平台搭建难和策略实施难等问题,据此应以建构主体认同凝聚价值共识,以推动协同治理实现效能提升,以搭建互动平台奠定物质基础,以确保精准施策提供有力保障,最终实现党建与乡村振兴的互动互促和深度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远志  
推进绩效评价改革是高职院校优化内部治理、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指挥棒”。在改革中,应辩证处理目标考核与过程管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竞争发展与协同合作三个关系,强化组织领导、分类考核、动态管理、结果应用,完善顶层设计、工作制度、指标体系、激励约束,构建多维立体、科学闭环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勇  商译彤  康欢  
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是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高职院校经过从"扩张"到"提质"、从"示范"到"双高"、从"层次"到"类型"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下以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为逻辑取向。以服务升级,智慧化建设;开放共享,融合化发展;学以成人,人本化办学;价值生成,精准化组群为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为应然向度。高职院校应激发内生动力,以文化引领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建立综合驱动,多元主体形成产教共同体;凝聚发展合力,以高水平专业群触发集聚效应;搭建技术支持,创设智慧育人环境;启动强基工程,优化"双师型"教师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婧   宋茜   陆苗   查燕   吴文斌  
[目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和商品粮输出基地,被誉为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压器”和“压舱石”。加强黑土地保护,夯实我国粮食生产的“第一粮仓”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国家战略。[方法]文章运用数据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黑土粮仓”发展现状、科技支撑“黑土粮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支撑我国“黑土粮仓”建设的战略与对策。[结果]缺乏科技攻关目标顶层设计、黑土地资源底数和保护利用边界认识不清、耕地质量提升科技创新和应用不足等是我国“黑土粮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新形势下,以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平衡以及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提出了未来科技支撑“黑土粮仓”建设的技术发展路线和重大科技行动建议。[结论]应从顶层科学统筹布局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加大种质创制、退化阻控与耕地保育科技创新、强化技术先导对产业健康发展支撑,以点带面推动技术模式落地,力争为我国“黑土粮仓”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凤芹   陈亚平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需要宏观和微观多主体参与实现协同共治。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目标要求下,科技治理更需要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以微观主体为核心推进科技创新建设。本文基于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要求,构建科技创新的双层治理体系。其中,宏观治理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系统推进宏观政策改革,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环境;微观治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明晰各主体的功能定位,强化自我组织和协同创新,从而激发内生创新活力。宏微观双层治理需有效贯通,共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广  
师范大学作为优秀师范教育人才的专业培养机构,在促进社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进入新时代,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不仅作为全民关注的关涉重大民生的热点问题,而且也作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师范大学更有质量、更具特色、更富内涵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与新定位的应有之义,也必然成为师范大学自身属性认知与发展定位必须面对与思考的现实问题。坚守本色,突出特色,传承红色,应成为新时代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理路。即在办学目标定位上,坚守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师范本色;在办学战略举措上,突出优先发展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特色;在办学文化品位上,弘扬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红色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