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4)
2023(9888)
2022(8129)
2021(7685)
2020(6167)
2019(13528)
2018(13740)
2017(25120)
2016(13756)
2015(15213)
2014(14764)
2013(14081)
2012(12739)
2011(11727)
2010(11877)
2009(11163)
2008(10524)
2007(9766)
2006(8685)
2005(7611)
作者
(37680)
(32129)
(31518)
(29809)
(19535)
(15229)
(14085)
(12389)
(12048)
(11264)
(10703)
(10547)
(9957)
(9796)
(9729)
(9556)
(9537)
(9091)
(9085)
(9066)
(7996)
(7912)
(7775)
(7607)
(7326)
(7229)
(6974)
(6953)
(6520)
(6455)
学科
(50308)
经济(50238)
(48906)
(40480)
农业(32650)
管理(32614)
(20113)
企业(20113)
业经(18664)
中国(15721)
方法(13657)
地方(13161)
(12999)
农业经济(12434)
数学(11244)
数学方法(11104)
(11011)
(10872)
(10532)
(10284)
(9551)
农村(9531)
发展(9202)
(9187)
(9006)
(8618)
银行(8602)
理论(8516)
(8515)
贸易(8509)
机构
学院(185285)
大学(176196)
(70184)
经济(68492)
管理(68465)
研究(62504)
理学(58652)
理学院(58071)
管理学(56938)
管理学院(56638)
(54372)
中国(49282)
农业(41418)
科学(38872)
(36994)
业大(35488)
(31254)
(30963)
中心(30695)
(30430)
研究所(28158)
农业大学(25731)
(25724)
师范(25431)
(23991)
财经(23424)
(23172)
技术(22290)
北京(22165)
(21881)
基金
项目(124007)
科学(96624)
研究(96516)
基金(86148)
(74926)
国家(74110)
科学基金(62924)
社会(59555)
社会科(55577)
社会科学(55567)
(52168)
基金项目(45740)
教育(43817)
编号(43643)
(41790)
自然(38539)
自然科(37627)
自然科学(37618)
自然科学基金(36910)
成果(35193)
资助(33110)
(31406)
课题(29760)
(28381)
重点(27513)
(26593)
(25799)
(25318)
(24641)
(24369)
期刊
(91243)
经济(91243)
(60786)
研究(50577)
中国(46943)
农业(41122)
学报(30981)
科学(28079)
教育(26662)
大学(24382)
业经(23453)
学学(23038)
(22612)
管理(21298)
(19303)
金融(19303)
(18687)
技术(16902)
农业经济(14758)
农村(14395)
(14395)
(12769)
问题(12574)
经济研究(11476)
财经(10588)
世界(10205)
业大(10067)
图书(9972)
社会(9871)
经济问题(9630)
共检索到287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钊  邓宗兵  
对重庆地区农民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多数农民已经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但由于受维权能力有限、新农村建设知识贫乏以及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在实际建设中农民并未积极参与。因此,应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加大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重视农民能力建设;从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培育新型农民组织等方面来引导并强化农民的参与行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宗兵  王钊  
本文基于368份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统计资料,测度并分析了农民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的总体状况和内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仍有近一半的农民还未认识到自己应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受主体意识不强、维权能力受限、建设能力不足等影响,在实际建设中农民尚未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农民对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从加大现代农业知识传播、培育新型农民组织、提高农民建设能力等方面来引导并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晋源  
从理论上分析,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主体作用、政府主导作用之间构成了统一互动的关系。然而,就现实而言,在各种因素制约下,农民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实际上却处于远远偏离主体地位的畸形状态,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必须从农民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定位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努力探索一条农民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和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的良性互动之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王晓红  
在我国国情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地位相结合。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突出其主体地位。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切实加强,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面临多方挑战,而要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干部素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潘锦云  李晏墅  
人力资本理论将更多的眼光聚焦于工人人力资本研究上,而对农民人力资本的研究有着天然的漠视与偏见,造成农民长期被资本投资边缘化。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有没有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匹配的农民人力资本,而旧路径依赖对培育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形成了锁定效应。本文分析了农民人力资本作为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的缺陷及重塑的可行性,探索了重塑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新的路径依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伟  
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是衡量新农村民主建设的重要标志,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对于农村基层民主、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及农民向现代公民的转化都产生了消极影响,要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至发  程利仲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系统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均衡系统,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打破农村社会经济系统的均衡,从根本上改造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证分析表明,嘉兴市创建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全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是现实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关键是:(1)政府应着力制度创新,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制定激励性政策和广泛的组织动员。(2)坚持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培育农民的自主意识,提高农民自主能力。(3)建立城乡文化结对、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和民企联村的"三结对"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新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本文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基层政府行为既有主体性又有客体性的特征。并指出,其二重性特征,对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有较大影响;农民行为的可塑性,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温锐  陈胜祥  邱贵明  
本文以江南某省为例,从农民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组织化程度三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加以考察。实证研究发现:农民积极性较高,但缺乏自主性,农民理事会几乎没有作用;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性别、受益、政策和理事会作用的显著影响;农民的自主性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宗族、受益和政策的显著影响;理事会作用受到农民受益和积极性的显著影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面临诸多困难,既缺乏人力支持,又没有组织依托,还受到政府政策失灵的不良影响。政府应重新定位农民理事会与村委会的职能边界,培育农民组织,为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温锐  陈胜祥  
本文结合实地访谈、考察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说明:政府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面太宽,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农民自主作为的领域则很小,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府主导面太宽与农民作为领域太小互相影响,导致前者越位、缺位而主导功能失灵,后者导致自主作为受抑而主体性消减,不利于两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合力。政府应纠正现有失灵现象,着力构建农民组织以增强农民主体作用,避免新的越位、缺位以改善其主导作用,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湛礼珠  
“利益-效能-信任”的分析视角下,基于对G市、Z市和H市的实地考察,研究发现,“美丽乡村建设-美丽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中的利益断链和农民参与公共事务权利保障中的治理失效,形塑了农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不足的困境,而利益断链、治理失效和社会转型之下的信任式微相互作用与确认,使得农民信念维系在低水平的利他性期望和制度化规则无法得到共同遵守之上,由此构成农民村治参与不足的内生基础。打破农民关于村治参与行为和信念的低水平均衡、强化农民主体性建设,需要以系统推进理念弥合利益断链、以行政嵌入自治促进效能再生,同时以制度信任为起点推动信任重塑,实现利益、效能和信任的整体再塑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这极大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状态。然而,中国经济增长引致的财富分配效应并不是相对均质的,在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高速增长的背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雷晓明  陈宁化  
该文首先从人本价值角度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目标导向及实现方式内涵;进而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保证农民主体地位的产权条件与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条件;并从农民自身出发,认为农民具备发挥主体作用的理性前提,同时综合素质具有很强的作用;最后结合我国目前农村制度和政策特点,提出了保证农民主体地位的公共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东雷  刘晓梦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进行了充分肯定。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实现民族复兴都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面对现阶段我国农民主体意识依然十分淡薄的现状,必须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构建农民的主体意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晓峰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学界对此已经有诸多的讨论,也提出了不少的观点和政策建言,地方政府也在实践中开展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实验性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综观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农村地区都出现了"政府动、农民不动"的局面。政府的行动,尤其是税费改革和不断增加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