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
- 2023(51)
- 2022(50)
- 2021(45)
- 2020(22)
- 2019(75)
- 2018(62)
- 2017(133)
- 2016(71)
- 2015(77)
- 2014(75)
- 2013(66)
- 2012(56)
- 2011(57)
- 2010(47)
- 2009(41)
- 2008(48)
- 2007(12)
- 2006(19)
- 2005(14)
- 学科
- 土地(498)
- 问题(404)
- 农(157)
- 济(140)
- 经济(140)
- 农业(130)
- 业(109)
- 法(68)
- 土地法(67)
- 地方(50)
- 管理(46)
- 业经(41)
- 学(39)
- 经济学(39)
- 农业经济(33)
- 人口(32)
- 农业人口(32)
- 农业劳动(32)
- 动力(32)
- 劳(32)
- 劳动(32)
- 劳动力(32)
- 学校(31)
- 教学(31)
- 数学(30)
- 方法(30)
- 数学方法(29)
- 理论(29)
- 学法(28)
- 学理(28)
- 机构
- 学院(872)
- 大学(737)
- 管理(378)
- 理学(338)
- 理学院(337)
- 管理学(328)
- 管理学院(328)
- 农(311)
- 研究(268)
- 济(260)
- 经济(255)
- 业大(222)
- 农业(216)
- 中国(213)
- 科学(177)
- 农业大学(169)
- 公共(168)
- 江(165)
- 共管(160)
- 中心(129)
- 师范(129)
- 职业(129)
- 范(129)
- 资源(123)
- 技术(118)
- 京(115)
- 所(110)
- 省(105)
- 经济管理(104)
- 师范大学(100)
共检索到1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宗腾
发展农业、实现农民的富裕、稳定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要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们现阶段的必然选择。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于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本论文主要通过介绍现阶段我国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从中引出“公司+基地+农户”这一产业化发展模式,并结合马六坡的发展模式对“公司+基地+农户”这一模式进行分析。以期对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探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汝丽
本文论述了农业产业化中“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存在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此模式的运行方式、优点及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局限性。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如何充分发挥此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公司 基地 农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志宏
社会化协作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它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协作关系主要有专业协会、“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黑龙江省桦南县“鸿源米业”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其他模式存在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分割的问题,同时还克服了现有企业存在的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倾向。更重要的是,该模式在促进民营农业科技发展、培养新型农民、实现以工补农,以及扶助农村弱势群体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社会化协作 模式 “鸿源米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新华 王晗
基于天津、广东、成都三地问卷调查所获数据,探讨不同农村宅基地资本化模式中农户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户主年龄、宅基地距城镇距离、人均住房面积对农户参与宅基地资本化改革的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参保人数、家庭主要从业类型、非农收入比例、家庭拥有宅基地数、经济发展水平、村庄特色、对政府行为的评价、对改革的预期对农户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模式差异来看,农户在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参与意愿更多地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对政府行为的评价"的显著影响;在市场主导模式下的参与意愿更多地受到"家庭主要从业类型"和"家庭拥有宅基地数"的显著影响;在自主治理模式下的参与意愿更多地受到"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志丰 陆效平 陈江龙 严长清 朱华燕
研究目的:进行常熟市建设适宜性分区,为不同区域选择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土地整理的因地适宜性与可行性。研究方法:运用收敛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空间叠合分析方法,耦合适宜性分区与现状宅基地,从而进行整理模式的选择。研究结果:基于建设适宜性分区,对区域适宜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常熟市17.0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城乡一体化整理模式整理为城镇用地;62.9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村内合建模式,提高用地集约程度;85.1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迁村并居整理模式,以增加不宜建设区域的耕地数量,增加集中连片保护的耕地面积。研究结论:基于适宜性分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章合运 吕颖洁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项不动产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主要方式有出让、转让、出租等。我国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设计倾向其身份性和福利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宅基地存在法规规章滞后、监管不严、闲置浪费等问题。在分析农村宅基地存在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认为构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应当加强宅基地立法工作,完善宅基地登记公示程序,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流转模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彭长生
农民分化的类型和程度导致农民对宅基地的功能诉求产生差异,进而对其宅基地退出中的补偿模式选择意愿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安徽省6个县5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在受访者中,有24%的农民选择货币化补偿模式。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户主的空间流动、年龄,学历是否为高中及以上,家庭人口数、子女中是否有男孩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用以度量收入分化的非农就业、家庭年收入、是否在城镇中拥有住房等变量,以及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还表明,农民分化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
关键词:
农民分化 宅基地 退出 货币化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新仪 徐颖欣 高原 赵凯
研究目的:基于实地调研的农户微观数据,以四川省邛崃市宅基地异地置换模式为例,明确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研究方法:PSM-DID模型。研究结果:(1)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韧性存在正向政策影响,其中,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倡导力和社区能动力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社区包容力有显著抑制作用;(2)社区生态环境水平、多元主体治理参与水平和社区基础设施水平在宅基地退出政策与社区韧性之间起正向推动的中介作用;(3)社区韧性水平的高低受社区倡导力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包容力,最后是社区能动力。研究结论:实施宅基地退出政策有助于农户迁入社区恢复稳定,这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原伟鹏 刘新平 高玥 曾庆敏
通过选取昌吉州3县市12个村镇255份实地调查问卷,运用Probit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宅基地抵押贷款意愿的因素和抵押偏好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类型、村委会对宅基地抵押贷款态度、宅基地抵押贷款风险认知、对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满意度等是影响农户宅基地抵押贷款偏好的主要因素;调研区宅基地抵押意愿的偏好等级与调研区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状况、距离乡镇的距离区位优势和谋求发展致富的主观意识息息相关;针对高、中、初和低四个等别的不同区域差异化施策,设计对应的宅基地抵押贷款模式分别是市场决定模式、政府引导模式、集体组织模式和农民自发模式,慎重稳妥地推进农村宅基地的自愿抵押贷款和有序有偿退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原伟鹏 刘新平 高玥 曾庆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梦琳
综合运用微观经济模型、比较分析、逻辑归纳等方法,研究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的演进路径及其演进机理,以提炼和总结宅基地流转的演化动力和变迁方向。结果表明,农村宅基地形成了一条从农民自发流转到政府探索主导流转,从实物流转到指标(发展权)流转的演进路径。其实质机理是交易主体、交易机制和建设用地指标适用范围的不断变化,内在动力是经济主体寻求土地报酬最大化或土地收益分配格局调整的结果,而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稀缺性程度以及政府选择性政策则构成宅基地流转模式变迁的外部推力。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农民福利,未来农村宅基地流转应强调市场竞争性、探索农民自主宅基地治理模式;并协同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征地制度及政府权力规范等相关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村宅基地 流转模式 演进机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梦琳
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不同的实践模式。该文基于比较制度分析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比解读各模式的制度特征,表明各地因采取的方法与路径不同所产生的效应及其显著程度亦不同。立足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民利益维护,未来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应强调以农民为交易主体的市场竞争性原则、突出远距离的跨区域流转、注重政府的引导与规范。具体政策建议是:因地制宜选择农村宅基地流转操作模式,建立科学完善的拆迁补偿机制,强化市场机制,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同时协同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流转 模式比较 制度选择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梦琳
运用博弈理论和演绎归纳等分析方法,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博弈决策模型,以期认识宅基地流转模式的成因及其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的博弈均衡受地理区位、农民宅基地物权属性认知、中央政府宅基地流转政策取向等诸多参数的影响与制约。鉴于当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权益诉求等差异,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设计应因地制宜。但不论采取何种配置方式,宅基地流转模式选择与演进都应遵循利益平衡,尤其要保护腾地农户利益。而长期来看,切实实现土地收益均衡分配和农民权益保障,需要将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流转、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当然,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也需要多种制度协同完善以保证政府与农民联合决策下预期博弈结果的实现。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流转模式 决策博弈 政策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义博
目前,我国宅基地流转主要存在"宅基地换房"、"联建"和"地票交易"三种典型模式。在推动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应该支持流转模式探索,因地制宜推动流转方式创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明确参与主体的责任与定位,做好政府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流转模式 地方探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卫柏 贺海波
通过横向比较分析后认为: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存在管理制度缺陷、村庄规划滞后、基层监管欠缺等问题。在对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进行实证调研后,总结出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主要有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外部转让、农户自由转让、地方政府主导转让等几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宅基地流转 流转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