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4)
2023(5589)
2022(4398)
2021(4309)
2020(3284)
2019(7502)
2018(7225)
2017(13158)
2016(7143)
2015(7662)
2014(7521)
2013(7555)
2012(7002)
2011(6427)
2010(6593)
2009(6090)
2008(5942)
2007(5762)
2006(5294)
2005(4658)
作者
(19427)
(17127)
(16397)
(15556)
(10118)
(8139)
(7207)
(6451)
(6343)
(5993)
(5802)
(5453)
(5197)
(5112)
(5036)
(4961)
(4946)
(4918)
(4507)
(4434)
(4297)
(4194)
(4115)
(4079)
(3937)
(3864)
(3857)
(3528)
(3523)
(3474)
学科
(50137)
农业(34179)
(31561)
经济(31526)
(27507)
业经(14509)
农业经济(12326)
管理(11042)
地方(10044)
中国(10028)
(9612)
(9553)
农村(9536)
收入(8782)
发展(8365)
(8359)
分配(8037)
建设(7888)
土地(7517)
(7238)
(6605)
劳动(6604)
农业劳动(6330)
人口(6184)
及其(6108)
方针(5967)
(5964)
动力(5801)
方法(5787)
劳动力(5770)
机构
学院(98617)
大学(90821)
(42286)
(40913)
经济(40025)
管理(36078)
研究(34949)
农业(31540)
理学(30751)
理学院(30473)
管理学(29991)
管理学院(29837)
中国(28939)
业大(23309)
科学(20853)
农业大学(19162)
(18798)
中心(18277)
(17253)
(16966)
(15901)
研究所(15382)
(14942)
(14760)
(14072)
(13990)
师范(13977)
经济管理(13813)
(13282)
发展(12732)
基金
项目(64770)
研究(53688)
科学(50351)
基金(44229)
(37893)
国家(37323)
社会(33866)
科学基金(31362)
社会科(31343)
社会科学(31337)
(28551)
(26596)
编号(25202)
基金项目(23918)
教育(22673)
(21486)
成果(19989)
自然(17103)
课题(16729)
(16630)
自然科(16617)
自然科学(16615)
自然科学基金(16308)
资助(15650)
(14281)
(14202)
重点(14195)
(14173)
(14117)
发展(14012)
期刊
(58615)
经济(58615)
(52139)
农业(35453)
中国(29294)
研究(26899)
业经(18047)
学报(16210)
科学(15559)
(15162)
农业经济(14549)
农村(13832)
(13832)
大学(13818)
教育(13304)
学学(13109)
(12892)
金融(12892)
(9815)
农村经济(9291)
问题(9115)
技术(9057)
(8776)
社会(7991)
管理(7872)
经济问题(7728)
世界(7643)
社会科(7538)
社会科学(7538)
业大(6620)
共检索到160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继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难题,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举措。在此进程中,广大边远贫困村组因其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发展劣势,面临着更加突出的困难和挑战,亟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茹玉  张莉琴  林万龙  
在部分贫困地区,除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以外,由财政出资的互助资金也有效地缓解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实证结果显示,金融环境、家庭特征、地区差异对农户的这3种信贷渠道选择有显著影响。正规金融获贷额度高、从事非农经营的农户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农信社贷款利率高、有生产性借款需求、家庭收入高的农户,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户热衷于互助资金;而互助资金贷款利率高、从事非农经营、距离正规金融机构远的农户更多地利用私人借贷。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沙朝品  
一、从单纯救济性生活扶持转变为扶持以种养业为主的商品生产。在扶贫工作上变过去那种“输血型”扶持为“造血型”扶持,增加贫困户的自救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落后状况。选择和确定投资少、见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红霞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有些地区,地势崎岖,交通闭塞,经济停滞严重,新农村建设和后续发展出现诸多难点,如建成安居房后农民不同程度负债,导致抗风险能力降低及后续发展能力不足;农民思想文化意识的提升落后于硬件建设;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家园现象严重;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等。文章旨在揭示这些难点进而提出建议和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作良  
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形式(一)转让不愿或无力继续承包土地的农户,与其他农户协商一致,经村委会同意,将全部或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剩余期限转给第三方,由第三方与村委会确立新的土地承包关系,出让方与村委会在转让土地上的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青生  陈爱华  袁天昂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问题。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实现农村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是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引擎"。农村金融发展好坏关系着"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城乡社会一体化的推进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也十分关切。本文重点对当前我省群众反响十分强烈的农村金融服务缺失及网点空白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豪奇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广大农村蓬勃兴起。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培育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贩销流通中合理的资金需求,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一项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左停  唐丽霞  李小云  
本文是对我国农村政策在贫困村实施情况调查的总结,本研究发现农村政策在贫困村的覆盖率普遍不高,政策设计过程中的考虑不周排挤了贫困村的受益,贫困村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程度和满意程度也普遍偏低,农村政策对农村反贫困的作用受到了其政策设计和政策实施过程的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尹侠  胡立平  袁仕海  
当前耕地抛荒现象的普通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与进度,其解决办法是加强资金支持,改革土地制度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房风文  
目前,农村和贫困地区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识不足,职业学校基础薄弱,职业技能培训严重不足,民族特色职业学校少且专业与产业对接不紧密。因此,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建设,推动职业学校区域合作办学,加强民族特色学校和专业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占锋  
1978年以来,在中央政府强力推进下,我国农村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贫困也出现新的特征:从普遍性贫困过渡为结构性贫困;由区域性贫困逐渐转为个体性贫困。这就使得扶贫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本文以秦岭山区5个贫困村的调查为例,旨在分析当前西部农村贫困的特征及其内在的演化规律,以便为政府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和转向扶贫路径提供一些相关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颜茵  
本文立足贫困地区现实境况,解析贫困地区的基本特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进而探寻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维杰  
扶贫开发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减贫的有效性方面,更体现在针对性和可持续性方面。一旦扶贫开发工作没有真正瞄准贫困群体,扶贫开发的成效根本无从谈起,因为扶持的对象不再是贫困(群体),而是其他甚至是富裕群体。本文根据对中国扶贫开发策略的演变以及国家主体功能分区规划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分析,指出了现有扶贫开发模式没有有效瞄准贫困群体的不足,提出了开展贫困村分类的建议及其贫困村分类的"指标打分贫困村分类法"和"二元检索贫困村分类法"。贫困村分类不仅能够使扶贫开发更加准确地瞄准贫困群体,极大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更能体现扶贫开发的公平公正,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荷花  欧阳佳俊  
文章以湖南省25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以农户自身能力、普惠金融机构发展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政府扶持政策对我国农村减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扶持政策对农村减贫效果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农户自身能力、普惠金融机构发展两条中介路径的间接影响显著。通过比较两条中介路径系数发现,以普惠金融机构发展为中介的路径可以更有效提升农村减贫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春光  单丽卿  
农村产业扶贫政策作为国家在贫困地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核心是在农业生产层面对小农逻辑进行全面改造,即从"为生存而生产"向"为市场而生产"转型。但是,旨在"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的产业扶贫政策,并不能达成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乃至遭遇失败,产生了"小农境地"。本研究对一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实践进行了历时和共时的分析,揭示了为何政策实践会陷入"动员—失败—再动员"的困境,讨论了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围绕"国家、农民和市场"关系,通过对产业扶贫政策的反思,发现国家在"改造农民"和"驾驭市场"方面面临的双重困境,原因在于政策定位和聚焦不合理。由此本文提出了产业扶贫政策应该进行"服务转向",即要以农业基础设施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