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4)
- 2023(11109)
- 2022(8410)
- 2021(7706)
- 2020(5872)
- 2019(13340)
- 2018(13303)
- 2017(24127)
- 2016(12865)
- 2015(15048)
- 2014(14913)
- 2013(14273)
- 2012(13009)
- 2011(11863)
- 2010(11940)
- 2009(10693)
- 2008(10683)
- 2007(9587)
- 2006(8771)
- 2005(7952)
- 学科
- 济(58281)
- 经济(58229)
- 管理(32372)
- 业(29946)
- 中国(23823)
- 企(22027)
- 企业(22027)
- 农(18675)
- 方法(18261)
- 业经(18039)
- 数学(15606)
- 数学方法(15505)
- 贸(12913)
- 贸易(12899)
- 易(12646)
- 农业(12114)
- 产业(11627)
- 地方(11491)
- 制(11396)
- 财(10768)
- 发(10636)
- 银(10540)
- 银行(10534)
- 行(10248)
- 信息(10089)
- 融(9871)
- 金融(9870)
- 总论(9750)
- 信息产业(9478)
- 学(9038)
- 机构
- 大学(181199)
- 学院(181128)
- 济(80891)
- 经济(79437)
- 研究(68090)
- 管理(64144)
- 中国(53766)
- 理学(53519)
- 理学院(52894)
- 管理学(52106)
- 管理学院(51759)
- 京(40166)
- 科学(37611)
- 财(36237)
- 所(32951)
- 中心(30195)
- 研究所(29818)
- 财经(27968)
- 江(27024)
- 农(26780)
- 经济学(26740)
- 北京(26173)
- 经(25754)
- 范(25698)
- 师范(25477)
- 院(24897)
- 经济学院(24021)
- 业大(22354)
- 州(21616)
- 财经大学(20720)
- 基金
- 项目(116737)
- 研究(92203)
- 科学(92116)
- 基金(83504)
- 家(72590)
- 国家(71996)
- 科学基金(60925)
- 社会(60030)
- 社会科(56854)
- 社会科学(56840)
- 省(43260)
- 基金项目(42457)
- 教育(42389)
- 编号(38124)
- 划(36937)
- 自然(34357)
- 自然科(33587)
- 自然科学(33580)
- 资助(33088)
- 自然科学基金(33000)
- 成果(32419)
- 课题(27464)
- 发(27182)
- 重点(27041)
- 部(26537)
- 国家社会(26407)
- 中国(24878)
- 创(24578)
- 性(23231)
- 创新(23133)
共检索到291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时代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许正中 周静
数字技术的突破使数据成为关键性生产要素,进而给产业经济及社会结构带来广泛而深刻的颠覆性变革。数字技术在全面赋能传统税收体系和征管模式的基础上,应如何重塑及调整以充分发挥税收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杠杆和支柱作用,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以及数字全球化等多个维度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税收现代化及其推动经济现代化呈现的时代特征,并从完善以数治税的税收体系、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完善税收服务新体系、构建全球税收治理体系以及开辟多元协同共治新局面等方面,提出税收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家栋 张千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内涵,又蕴含着中国特色。中国在积极探索和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意义。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生产方式,形成了新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运行全过程。数字技术和数字要素贯穿现代经济发展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数字中国乃至数字强国的基础之上构建。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扩大全社会数字经济建设投入、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在数字中国基础之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保平 迟克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指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迎来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得以重塑,现代化新动能得以培育,现代化新优势得以形成。从阶段性目标来看,经济体系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三个方面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发生了内涵上的拓展。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面临着推进和拓展的任务,包括由单一发展战略向综合发展战略的拓展,由外向型发展战略向内外结合型发展战略的拓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要坚持并联式发展道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协调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构建数字平台体系。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经济 社会主义现代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婷 周巍
数字中国建设是当前我国针对数据资源、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的重要战略措施,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我国2016—2022年284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中国建设可显著提高中国式现代化水平,且经过平行趋势检验、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中国建设能够通过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效率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中国建设对东部地区城市、三线及以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作用更强。对此,提出构建数字化发展治理机制、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为合理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
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驱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存在产业规模与资源富集度异质性;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素集聚在数字金融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加速推动要素集聚的政策建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三希 武玙璠 李嘉琦
发展数字经济契合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回顾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即充分发挥市场高效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主导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体系。但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底层关键技术缺失、数实融合有待加强、数字社会与数字政府建设有待优化以及数字生态建设尚处初级阶段等。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发展数字经济应当正确认识并发挥我国的特色优势,从数字技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构建新优势,全面提高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优化我国数字生态支撑体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健
新时代新征程实施好数字经济战略对于走深走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意义重大,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数字经济能赋予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具有绿色性、高效率性、空间全球性等新内涵新特征。同时,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还遵循规模经济等效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经济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理论创新逻辑。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字人才供给短缺等难点。基于此,应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筑牢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科技根基;加快高水平数字人才供给,夯实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可持续人才保障;形成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合力,打造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动力之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梁华
基于2012-2022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由异质性分析可知,数字经济对资源型省份、经济发达地区与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邻近省域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雁冰 赵露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对于促进就业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2006—2019年中国265个城市数据和企业信息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数字化的就业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可以有效促进就业,并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创业活跃度促进就业,但提高生产效率也会抑制就业。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制造业、采矿业等从事简单重复和危险工种的劳动力,往往会受到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就业机会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提升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因此,建议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加快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拓展产业链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创业活跃度,通过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甘泗群
数字经济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以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在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通过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因此,应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因地制宜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甘泗群
数字经济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以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在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通过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因此,应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因地制宜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文 施炫伶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从历史纵向维度看,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力量。从横向对比维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是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性;二是系统观念的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系性;三是人本逻辑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四是制度保障的数字经济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五是和平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基于此,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健全平衡保护与共享的数据产权政策、兼顾公平与活力的数字平台竞争政策、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数字经济监管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胜利 万政
当前,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影响机制,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就作用机制而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韧性是数字经济提高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3个重要渠道。(3)空间溢出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会促进本地区现代化水平提升,也会对周边地区现代化水平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4)在区域异质性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现代化水平的积极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