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84)
- 2023(13859)
- 2022(11991)
- 2021(11468)
- 2020(9616)
- 2019(22259)
- 2018(22502)
- 2017(43817)
- 2016(24086)
- 2015(27221)
- 2014(27864)
- 2013(27294)
- 2012(25334)
- 2011(23088)
- 2010(23379)
- 2009(21661)
- 2008(21156)
- 2007(19129)
- 2006(17173)
- 2005(15060)
- 学科
- 济(90665)
- 经济(90553)
- 管理(69636)
- 业(63345)
- 企(51702)
- 企业(51702)
- 方法(39750)
- 数学(34242)
- 数学方法(33821)
- 中国(28087)
- 农(27191)
- 财(24782)
- 制(20851)
- 业经(20352)
- 学(20333)
- 地方(19680)
- 贸(17765)
- 贸易(17755)
- 农业(17309)
- 银(17259)
- 易(17254)
- 银行(17213)
- 理论(16491)
- 行(16490)
- 和(15393)
- 策(15343)
- 融(15245)
- 金融(15237)
- 务(14453)
- 环境(14439)
- 机构
- 大学(340962)
- 学院(340935)
- 管理(133388)
- 济(132724)
- 经济(129437)
- 研究(115308)
- 理学(113886)
- 理学院(112607)
- 管理学(110744)
- 管理学院(110112)
- 中国(88375)
- 京(74076)
- 科学(70956)
- 财(65328)
- 所(58345)
- 农(55453)
- 研究所(52645)
- 中心(52476)
- 江(52127)
- 财经(50686)
- 业大(49974)
- 北京(47518)
- 范(46019)
- 经(45842)
- 师范(45591)
- 农业(43141)
- 院(42340)
- 州(42283)
- 经济学(38295)
- 技术(37766)
- 基金
- 项目(223956)
- 科学(174080)
- 研究(168230)
- 基金(158596)
- 家(137213)
- 国家(136000)
- 科学基金(115560)
- 社会(101915)
- 社会科(96264)
- 社会科学(96240)
- 省(88231)
- 基金项目(83780)
- 教育(78095)
- 自然(74625)
- 划(74254)
- 自然科(72766)
- 自然科学(72745)
- 编号(71473)
- 自然科学基金(71411)
- 资助(66144)
- 成果(60147)
- 课题(50040)
- 重点(49698)
- 部(49444)
- 发(47712)
- 创(45926)
- 项目编号(43825)
- 创新(42734)
- 科研(42301)
- 教育部(42116)
- 期刊
- 济(152205)
- 经济(152205)
- 研究(106113)
- 中国(68736)
- 学报(52543)
- 农(50652)
- 管理(49919)
- 财(47926)
- 科学(47470)
- 教育(45531)
- 大学(39655)
- 学学(36760)
- 融(35168)
- 金融(35168)
- 农业(34819)
- 技术(30765)
- 业经(26128)
- 财经(24172)
- 经济研究(23592)
- 图书(20589)
- 经(20516)
- 问题(20151)
- 理论(17972)
- 业(16746)
- 实践(16574)
- 践(16574)
- 技术经济(15973)
- 科技(15938)
- 贸(15899)
- 现代(15795)
共检索到518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尹明华 于森林 石玉科 江苏省农金学会课题组
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秩序有些混乱,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极大,其原因既有历史的体制方面的,也有运行的政策操作方面的,还有法制方面的。建立健全我国信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加强信用道德教育、增强全民信用意识外,还要强化法制保障构建有效信用制度,这也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信用体系 信用制度 法制保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石晓军 陈殿左
信用信息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矫正信息不对称、促进重复博弈两个方面。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体系非常必要。政府主导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存在着公共物品—信息质量、商业激励—政府职能的两对矛盾,因此有必要对此模式进行创新。本文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的创新方案:构造产业链转变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理顺关系;建立信用联盟鼓励创新多样化。
关键词:
信用信息体系 信息不对称 信用联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向群 曹文炼 陈新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永强
从经济学理论看,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减少交易费用、促进信用观念形成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
关键词:
信用理论 交易费用 信用观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师四华,陈晓坤
本文从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企业失信成本的经济学分析两方面作了阐述和探讨,从美誉度和知名度两个影响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从失信成本的角度来剖析市场主体失信的原因;并对如何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培植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几点对策,力求从实践方面寻求防范失信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美誉度 知名度 诚信经济 诚信不经济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燕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面临"低水平均衡陷阱"风险。其症结在于政务活动中的信用信息归集与应用工作明显存在逆向激励问题。要走出这一陷阱,必须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信用信息应用,加强组织推动,多管齐下,互动合作,着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做好政务活动中信用信息的归集与应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姬鹏程
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全与否是衡量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基本标志。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涵盖全社会的复杂系统,行业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耀谋 李世新
在所有市场中,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较突出,而在信贷市场中,个人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更为突出。为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银行均采用提高利率、实行信贷配额、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等措施。这些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触及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必须尽快统一认识,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确立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和立法工作,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统一的个人信用体系,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贷风险,也为扩大内需发挥作用。
关键词:
个人信用体系 信息不对称 消费信贷 征信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莹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非常注重对评级业的监管。目前,我国评级业监管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法规、统一的监管主体、评级机构市场准入及监管认可制度、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等。为构建我国评级业监管体系,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监管体系,统一评级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完善评级机构的监管认可机制,强化对评级机构执业及规避利益冲突管理,推动组建行业协会,促进评级业自律管理。
[期刊] 征信
[作者]
田华
近年来,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机遇良好,但同时也面临着山西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分享经济兴起、大数据发展滞后、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联合激励惩戒机制不健全等挑战。在建设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过程中,应把平台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同时在全省弘扬社会诚信文化,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加快拓展联合激励惩戒应用范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吉鹏 袁开洪 王恕立
信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避免不开的症结问题。近年来,商业欺诈、逃债赖账、财务造假等失信失范行为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构建我国信用体系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肖希明 张璇
基于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论述构建完整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和优化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整体功能的必要性,探讨构建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的若干原则,提出由信息生产政策、信息资源采集政策、信息组织政策、信息安全政策和信息资源体系评价政策构成的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分析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政策 体系框架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磊 刘元甲
非现金支付工具对构建良好信用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当前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采集了经济主体的信用卡还款记录、贷款还款记录、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及兑付记录,但仍有许多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记录尚未纳入征信系统。因此,应扩大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非现金支付数据采集范围,充分发挥商业信用支付工具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推动支付机构与征信机构的资源共享,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客户互联网交易记录的价值,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互利发展。
关键词:
非现金支付工具 信用体系 征信系统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宏涛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应该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这个问题在业界和学界争论已久。提出信用体系建设的三个维度,并阐述三个维度各自代表的内容与存在的意义。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与美国的行业对比分析,得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应由政府主导最终过渡到市场主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