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1)
2023(6779)
2022(5226)
2021(5197)
2020(4097)
2019(9224)
2018(9315)
2017(15776)
2016(9920)
2015(11145)
2014(11512)
2013(10501)
2012(9894)
2011(9274)
2010(9751)
2009(8414)
2008(8637)
2007(8273)
2006(7431)
2005(6676)
作者
(26919)
(22176)
(22149)
(21338)
(14346)
(10912)
(10203)
(8681)
(8442)
(8410)
(7726)
(7614)
(7432)
(7276)
(7195)
(7073)
(6810)
(6527)
(6451)
(6439)
(5974)
(5718)
(5404)
(5264)
(5257)
(5141)
(5012)
(4907)
(4611)
(4559)
学科
(29053)
经济(29021)
管理(22017)
教育(20668)
(19993)
中国(16477)
(15882)
企业(15882)
理论(10840)
(10627)
方法(10575)
(9871)
(8901)
数学(8163)
数学方法(8012)
教学(7630)
业经(7567)
(7271)
地方(7034)
(6555)
农业(6530)
技术(6131)
(5924)
银行(5915)
(5774)
金融(5773)
(5673)
发展(5602)
(5479)
(5254)
机构
大学(137750)
学院(132134)
研究(50960)
(42231)
经济(40912)
管理(38489)
中国(31671)
理学(31665)
(31630)
教育(31508)
理学院(31080)
科学(30766)
管理学(30276)
管理学院(29955)
(29886)
师范(29707)
(26183)
师范大学(24306)
研究所(23612)
(23465)
(23334)
中心(21583)
(21022)
北京(20889)
技术(19069)
(18606)
(18129)
财经(17831)
业大(17598)
职业(17232)
基金
项目(79591)
研究(66062)
科学(63005)
基金(52630)
(45546)
国家(44955)
教育(39329)
社会(38391)
科学基金(36779)
社会科(35929)
社会科学(35916)
(32917)
(29970)
编号(29235)
成果(28133)
基金项目(26298)
课题(25127)
自然(21571)
(21371)
资助(21114)
自然科(21046)
自然科学(21039)
自然科学基金(20676)
重点(20031)
(19914)
(19405)
规划(18396)
(18303)
项目编号(17456)
教育部(17149)
期刊
教育(54605)
研究(53402)
(52894)
经济(52894)
中国(40277)
学报(22971)
(19726)
(19561)
科学(18660)
大学(18370)
技术(15568)
学学(15185)
管理(14909)
职业(13883)
农业(13400)
(11165)
金融(11165)
财经(10538)
图书(9329)
(9177)
技术教育(8956)
职业技术(8956)
职业技术教育(8956)
(8803)
论坛(8803)
业经(7846)
经济研究(7587)
书馆(7406)
图书馆(7406)
(7049)
共检索到222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温恒福  
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是从文明更替的维度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反思、批判与超越的思想与实践。其目的是创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理论,促进后现代教育改革,建设更加美好的后现代教育世界。有机哲学作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的方法论主要表现为机体存在论、过程本体论、创造本性论、整体效能论、积极中庸论、有机整合改革论与和谐共生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的具体观点与内容主要表现在它对现代教育的批判和它的人性假设、教育目的、课程观、教学观等方面。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将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璐  温恒福  
后现代是对现代的批判、继承与超越,是始终与现代缠绕在一起,并将在21世纪走向主导地位的力量。后现代实质上已经来临,后现代品质正在成为21世纪人的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努力培养建设性后现代积极人格,增进学生积极的后现代品质是当今教育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李红霞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解构主义、虚无主义进行批判,主张"在解构基础上实施建构"。在此意义上,建设性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方法论阐释了反对"去本质化"、"去理性化"和"去主客二分化"。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更新离不开方法论的更新,借鉴"建设性后现代"方法可以深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为更加详尽地阐释图书馆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玮  
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倡导创造性,鼓励多元的思维方式,尊重差异和个性,推崇理 解和对话,这对于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德育的发展取向,改进当前研究生德育中存在的 一些问题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勇军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进入了消费社会。由于现代理性主义的影响,消费被异化,产生了消费主义。消费主义重身体消费轻精神消费、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轻商品的使用价值、重个体占有轻自然生态,加剧了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在全球化的今天,消费主义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而,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目的维度和方式维度建构生态消费范式,是克服西式消费主义的理论尝试,对于探索马克思主义消费范式也是有所裨益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霞  
多尔认为,我们正在由牛顿式的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前者以简单、稳定、永恒为特征,后者以复杂、混沌、有限为特征。他充分借鉴、吸收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社威的过程说、怀特海的有机论等理论和观点,构建起一种后现代课程模体。这是一个不同于泰勒原理的模体,在这个模体中,多尔用课程的"4R"标准取代了传统的"3R"标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崴  
本文对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和女权主义等西方后现代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理论方面的运用与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认为这些理论提出的知识、权力、解构、理解、对话、交际、自由、解放、平等和正义等已经成为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重要话语,并推动了教育管理实践的改革与发展。尽管我国还处于现代化过程中,但信息化和全球化使得我国教育管理也遇到了西方后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因此,理解和借鉴西方后现代理论及其教育管理思想对促进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和实践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吴南中  
MOOC运动掀起了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课程资源建设的热潮,迎合了后现代教育时代对群体性学习的要求。建设性后现代视角下的MOOC资源建设应该体现开放与包容、传承与创新和学习者中心的特质,强化培养建设性的后现代人为目的,通过学习者的理解、反馈以及对资源发展性的评价不断修正和完善形成路径。因此,建设性后现代视角下的MOOC资源建设应面向学习者视界,体现生成的实践本性;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体现开放与包容本性;着力于课程理解,体现资源的理解本性;参照现实需求,体现整体价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晓  黄志成  
基于对后现代主义教育主张的理解,STS教育在多层面上体现出后现代性:STS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蕴含着后现代性;STS教育追求主体个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开放、多元,在教学中关注"对话"与交往,这些都显现出了STS教育的后现代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西华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考察了现代主义国家安全哲学范式的理论基础、发展阶段和根源,批判了强力意志论、主客体对立的二元论、机械唯物主义、孤立主义和利己主义,提出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国家安全哲学范式,主张相互合作、主客体统一、和谐以及创造性奉献价值观,以有机主义哲学观来处理国家间关系。我们要吸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国家安全哲学范式的合理成分,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安全哲学新范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晓  
本文针对当前由于教师权威的失落与教师角色功能的变换造成的教师价值危机 ,力求通过整合后现代教育学中有关师生关系的各种思想重建教师价值框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险峰  
后现代教育研究在我国大陆有近30年的历史,大致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尝试期、90年代的持续发展期以及21世纪初近10年的高涨期。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的节律深受哲学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其研究主体主要是中青年学者群体,从研究旨趣看,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实践关怀意识,近30年来,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经历了一条由引进、介绍到本土化尝试的内在发展轨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易连云  陈时见  
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主义崇尚理性,期望通过培养所有人的理性能力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教育目标的批判、对语言的确定性和意义可靠性的怀疑、对真理和价值的否定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文化上的虚无主义以及教育目标的多元性。对后现代主义对理性教育价值哲学基础所作批评的回应,在于从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对理性解放的理解,在于重新界说教育与民主的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斌  
20世纪下半叶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 STS教育在西方国家同时兴起。 STS教育的取向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主旨在诸多方面是一致的 ,STS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后现代科学观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但是 ,后现代主义在矫枉过正之时 ,却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烙上了浓厚的泛神论 ,非理性主义色彩。STS教育在构建理念与实践时 ,自觉地摒弃了这些消极因素 ,这就是两者本质的区别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