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05)
2023(8208)
2022(6435)
2021(6394)
2020(5096)
2019(11564)
2018(11599)
2017(20271)
2016(12496)
2015(13939)
2014(14271)
2013(13206)
2012(12596)
2011(11668)
2010(12290)
2009(10648)
2008(10957)
2007(10191)
2006(9112)
2005(8121)
作者
(34533)
(28705)
(28452)
(27488)
(18630)
(13801)
(13130)
(11080)
(10949)
(10730)
(9959)
(9932)
(9498)
(9286)
(9237)
(9009)
(8743)
(8407)
(8337)
(8266)
(7481)
(7380)
(6987)
(6759)
(6748)
(6610)
(6457)
(6323)
(5989)
(5903)
学科
(38001)
经济(37950)
管理(26822)
(23984)
教育(20954)
中国(18323)
(18309)
企业(18309)
方法(14322)
(13467)
(12605)
数学(11609)
理论(11515)
数学方法(11380)
(10347)
业经(8931)
(8548)
农业(8512)
地方(8467)
教学(7865)
(7825)
金融(7824)
(7738)
银行(7715)
(7579)
(7446)
技术(6983)
(6368)
发展(6270)
(6215)
机构
大学(171073)
学院(165166)
研究(66117)
(55450)
经济(53819)
管理(50477)
中国(43329)
理学(42393)
理学院(41620)
科学(41024)
管理学(40492)
管理学院(40124)
(39350)
(34468)
(34400)
师范(34141)
教育(33728)
研究所(31417)
(29960)
(28761)
中心(28317)
师范大学(28119)
(28076)
北京(25714)
业大(24314)
(23928)
农业(23581)
技术(22685)
财经(22044)
(22023)
基金
项目(105669)
科学(83505)
研究(82871)
基金(72465)
(64084)
国家(63385)
科学基金(51872)
社会(48715)
教育(46671)
社会科(45618)
社会科学(45603)
(42156)
(38547)
基金项目(36976)
编号(35286)
成果(33131)
自然(32451)
自然科(31687)
自然科学(31673)
自然科学基金(31127)
资助(29490)
课题(29279)
重点(26235)
(25261)
(24440)
(23880)
(23833)
教育部(21798)
规划(21762)
(21746)
期刊
(65115)
经济(65115)
研究(60737)
教育(56396)
中国(46697)
学报(29578)
(27880)
科学(25322)
大学(23059)
(21924)
学学(19740)
农业(19296)
管理(18975)
技术(17239)
(15057)
金融(15057)
职业(14301)
财经(11247)
(10546)
图书(10251)
(9997)
论坛(9997)
经济研究(9950)
(9756)
业经(9347)
技术教育(9287)
职业技术(9287)
职业技术教育(9287)
(8951)
(8395)
共检索到269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璐  温恒福  
后现代是对现代的批判、继承与超越,是始终与现代缠绕在一起,并将在21世纪走向主导地位的力量。后现代实质上已经来临,后现代品质正在成为21世纪人的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努力培养建设性后现代积极人格,增进学生积极的后现代品质是当今教育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温恒福  
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是从文明更替的维度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反思、批判与超越的思想与实践。其目的是创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理论,促进后现代教育改革,建设更加美好的后现代教育世界。有机哲学作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的方法论主要表现为机体存在论、过程本体论、创造本性论、整体效能论、积极中庸论、有机整合改革论与和谐共生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的具体观点与内容主要表现在它对现代教育的批判和它的人性假设、教育目的、课程观、教学观等方面。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将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玮  
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倡导创造性,鼓励多元的思维方式,尊重差异和个性,推崇理 解和对话,这对于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德育的发展取向,改进当前研究生德育中存在的 一些问题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卫  王娟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教育领域影响的日益扩大,在西方课程研究领域出现了向后现代转向。文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课程观,并借鉴其中一些观点从网络课程系统开放性、内容呈现形式和学习环境建设三个方面阐述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阎亚军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是当代科学实在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背景下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方法论趋向。它虽然仍高举着科学理性的大旗,但却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在科学主义的精神中引入人文主义的精神,把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科学看作是一致的,从而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推进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许多思想、观念对教育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及方法等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丁勇  
全纳教育是21世纪世界教育及特殊教育的重大发展趋势之一。全纳教育与后现代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在揭示这种密切联系的基础上,从后现代的视角对全纳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作出新的诠释,以求从中得到有益于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的启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吴南中  
MOOC运动掀起了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课程资源建设的热潮,迎合了后现代教育时代对群体性学习的要求。建设性后现代视角下的MOOC资源建设应该体现开放与包容、传承与创新和学习者中心的特质,强化培养建设性的后现代人为目的,通过学习者的理解、反馈以及对资源发展性的评价不断修正和完善形成路径。因此,建设性后现代视角下的MOOC资源建设应面向学习者视界,体现生成的实践本性;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体现开放与包容本性;着力于课程理解,体现资源的理解本性;参照现实需求,体现整体价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勇军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进入了消费社会。由于现代理性主义的影响,消费被异化,产生了消费主义。消费主义重身体消费轻精神消费、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轻商品的使用价值、重个体占有轻自然生态,加剧了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在全球化的今天,消费主义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而,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目的维度和方式维度建构生态消费范式,是克服西式消费主义的理论尝试,对于探索马克思主义消费范式也是有所裨益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静波  
在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应充分尊重知识和真理在当下社会的不确定性特质,规避自"现代"以来自身的诸多局限和定式,在遵循学生主体性需求和学科基本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建构具有生成性、反思性和转变性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易连云  陈时见  
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主义崇尚理性,期望通过培养所有人的理性能力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教育目标的批判、对语言的确定性和意义可靠性的怀疑、对真理和价值的否定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文化上的虚无主义以及教育目标的多元性。对后现代主义对理性教育价值哲学基础所作批评的回应,在于从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对理性解放的理解,在于重新界说教育与民主的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增田  靳玉乐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的主要思想包括:世界的二重性与人生的二重性;关系的本体性;"之间"领域的确立;皈依"永恒之你"。其主要特征有三:强调直接性,注重相互性及动态相遇。其深邃的精神内核使人们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等有了全新的理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崴  
本文对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和女权主义等西方后现代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理论方面的运用与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认为这些理论提出的知识、权力、解构、理解、对话、交际、自由、解放、平等和正义等已经成为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重要话语,并推动了教育管理实践的改革与发展。尽管我国还处于现代化过程中,但信息化和全球化使得我国教育管理也遇到了西方后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因此,理解和借鉴西方后现代理论及其教育管理思想对促进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和实践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霞  
多尔认为,我们正在由牛顿式的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前者以简单、稳定、永恒为特征,后者以复杂、混沌、有限为特征。他充分借鉴、吸收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社威的过程说、怀特海的有机论等理论和观点,构建起一种后现代课程模体。这是一个不同于泰勒原理的模体,在这个模体中,多尔用课程的"4R"标准取代了传统的"3R"标准。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李红霞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解构主义、虚无主义进行批判,主张"在解构基础上实施建构"。在此意义上,建设性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方法论阐释了反对"去本质化"、"去理性化"和"去主客二分化"。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更新离不开方法论的更新,借鉴"建设性后现代"方法可以深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为更加详尽地阐释图书馆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智勇  毋丹丹  
全球金融危机袭来,就业环境更加严峻,高职课改势在必行。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等思想,在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宏观方面均能给高职课程改革诸多启示,藉此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开放而又反思的超越式后现代高职课程体系,以增强高职生就业竞争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