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8)
2023(1751)
2022(1473)
2021(1366)
2020(1082)
2019(2439)
2018(2341)
2017(4790)
2016(2540)
2015(2903)
2014(3117)
2013(2994)
2012(2918)
2011(2664)
2010(2749)
2009(2630)
2008(2598)
2007(2554)
2006(2343)
2005(2039)
作者
(7877)
(6560)
(6516)
(6140)
(4154)
(3050)
(2991)
(2648)
(2486)
(2405)
(2213)
(2186)
(2121)
(2108)
(2097)
(2034)
(1903)
(1886)
(1885)
(1739)
(1704)
(1626)
(1575)
(1532)
(1531)
(1510)
(1470)
(1443)
(1293)
(1291)
学科
(11236)
经济(11216)
管理(7715)
(5589)
(4776)
(4251)
企业(4251)
方法(4134)
中国(3984)
数学(3751)
数学方法(3743)
(3674)
(3323)
(3241)
金融(3239)
(3217)
银行(3212)
(3141)
(3134)
体制(2725)
地方(2672)
(2242)
制度(2241)
(2193)
贸易(2190)
业经(2145)
(2081)
市场(1768)
农业(1764)
(1637)
机构
大学(38181)
学院(38086)
(16805)
经济(16384)
管理(14216)
研究(14025)
中国(12409)
理学(11429)
理学院(11312)
管理学(11207)
管理学院(11124)
(9601)
(8475)
财经(7019)
科学(7007)
(6799)
中心(6634)
(6454)
(6375)
(6087)
研究所(5843)
北京(5578)
经济学(5261)
财经大学(5182)
(5174)
(5087)
业大(4797)
经济学院(4668)
(4666)
(4665)
基金
项目(21979)
研究(17347)
科学(17300)
基金(15784)
(13436)
国家(13318)
科学基金(11306)
社会(10876)
社会科(10265)
社会科学(10263)
(8298)
基金项目(8075)
教育(7922)
编号(7125)
(7087)
自然(6718)
资助(6616)
自然科(6536)
自然科学(6533)
自然科学基金(6426)
成果(6234)
课题(5313)
(5260)
(5192)
(5140)
重点(4933)
(4506)
(4466)
教育部(4456)
国家社会(4435)
期刊
(23240)
经济(23240)
研究(14027)
中国(9360)
(7505)
(7270)
金融(7270)
(5897)
管理(5890)
学报(5022)
科学(4623)
教育(4460)
财经(4112)
大学(4061)
学学(3804)
业经(3796)
农业(3639)
(3510)
经济研究(3465)
技术(3300)
问题(2892)
(2481)
理论(2411)
改革(2283)
(2283)
实践(2119)
(2119)
国际(2094)
商业(1906)
经济问题(1894)
共检索到67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进  
近年来,我国工程保证担保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毕竟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的配套相对不成熟,因此,宜以建筑市场的"四个体系"建设与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相结合,推动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发展。"四个体系"包括:信用信息体系、教育培训体系、权益工资卡和信用信息卡体系、建筑行业信息数字化平台体系。具体措施为:建立建筑市场的五色信用标示系统;推行农民工实名权益工资卡;建立建筑业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加大宣传力度,务必使建筑市场各主体充分认识到工程保证担保的风险防范功能,不断强化其工程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锐  
本文阐述了工程保证担保的含义,在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担保模式和担保品种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推行建设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在建设工程领域的作用和目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安  陈立文  
建设工程保证担保是担保人应工程合同方要求,向其担保履约或做出其它形式的补偿。各地在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本文认为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以工程保证担保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构建制约和谐论,用以阐释实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根本原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军霞  罗刚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手段。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粗具规模,对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很不健全,存在一些制度性的缺陷,如组织机构不完善、资金供给机制不稳定、风险分散机制不合理、相关法制建设滞后等。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成立中央级担保管理机构、建立稳定的担保资金补偿机制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信用担保法律体系等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杰辉  
本文在分析银行开展建设工程保证担保业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之后,重点研究银行对建设工程保证担保业务的定价机制,分析了银行合理定价的决定因素,保证额度的确定以及合理价格的确定,同时又分析了合理价格形成的保障机制,以达到合理定价及收益覆盖风险的目的,加强业务的风险防范,促进业务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建国  
在山西,近9万户中小企业对全省GDP的贡献超过50%,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促增长、调结构、保民生"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遭到了极大冲击,生产经营遇到了很大困难,尤其是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为此,2008年12月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贷款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信用担保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生事物,同时又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其作为新生事物,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从多方面鼓励其健康成长、发展壮大;其作为高风险行业,政府制定若干稳健运营的硬约束制度、规范对担保机构的监管,对信用担保行业内部自律监督等制度做出安排,在促进担保体系发展特别是在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极不成熟的阶段,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顾海峰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所存在的制度性金融缺陷,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金融创新机制来治理缺陷。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全国147家融资担保机构的数据,以实证分析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所存在的制度性缺陷为切入点,提出了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发展的金融创新机制的战略性思路,为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理论,加快推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科学化发展进程,实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任淮秀  孙剑平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出砚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社会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居民以及地方政府的利益逐渐受到重视。分配格局的变化导致财政融资方式转变为政府主导型间接融资方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银行信贷行为受到很强的控制,国内资金十分紧张,此时,股票融资虽然已经出现,但却因为涉及所有制问题而无法得到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债券市场的出现就成为历史的必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本文根据对国内部分地区实行工程担保制度情况的调查分析,从四个方面充分说明了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实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制度的必要性,介绍了当前全国和北京市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现阶段应积极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为政府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提供法律依据,保障这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霓  陶云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针对融资困难 ,国家提出了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设想 ,从 1998年开始 ,在全国进行了试点推行 ,但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在四年中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本文从云南省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现状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入手 ,对融资困难的原因与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与国内较为成功的担保模式进行比较 ,试图对云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出较为可行的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阿坝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郑琨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要有健全的信用体系为保证,目前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本文对从多方面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问题进行了思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秦默  梅强  
本文从历史沿革、资金来源、运行模式、责任类型与分担比例、再担保收费标准、经营业绩、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日本和韩国再担保制度的运行情况,并为我国再担保制度提供了完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