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72)
- 2023(4456)
- 2022(3757)
- 2021(3566)
- 2020(2971)
- 2019(6787)
- 2018(6896)
- 2017(11650)
- 2016(6861)
- 2015(8022)
- 2014(8615)
- 2013(8133)
- 2012(7709)
- 2011(7008)
- 2010(7408)
- 2009(6913)
- 2008(7141)
- 2007(6862)
- 2006(6362)
- 2005(5749)
- 学科
- 济(22096)
- 经济(22060)
- 管理(21084)
- 业(16614)
- 企(13986)
- 企业(13986)
- 中国(9542)
- 农(8573)
- 地方(7146)
- 制(7093)
- 财(7061)
- 教育(6961)
- 理论(6638)
- 业经(6474)
- 方法(5896)
- 教学(5572)
- 农业(5438)
- 学(5378)
- 银(5358)
- 银行(5355)
- 行(5087)
- 和(4612)
- 融(4241)
- 金融(4240)
- 度(4207)
- 制度(4205)
- 体(4071)
- 数学(3979)
- 务(3978)
- 财务(3950)
- 机构
- 学院(91896)
- 大学(90201)
- 管理(30902)
- 研究(29946)
- 济(29371)
- 经济(28205)
- 中国(26123)
- 理学(23897)
- 理学院(23515)
- 管理学(22889)
- 管理学院(22675)
- 京(20981)
- 江(19378)
- 财(18462)
- 科学(17886)
- 中心(15879)
- 州(15608)
- 范(15352)
- 师范(15212)
- 所(15170)
- 北京(13878)
- 省(13609)
- 技术(13310)
- 农(13186)
- 研究所(12795)
- 职业(12767)
- 财经(12569)
- 师范大学(11672)
- 院(11143)
- 经(11048)
- 基金
- 项目(48270)
- 研究(41145)
- 科学(36193)
- 基金(30095)
- 家(24985)
- 国家(24614)
- 社会(22359)
- 教育(21101)
- 社会科(20765)
- 社会科学(20762)
- 省(20724)
- 科学基金(20694)
- 编号(20177)
- 成果(18720)
- 划(16623)
- 课题(15334)
- 基金项目(14925)
- 年(13638)
- 资助(12912)
- 自然(12206)
- 项目编号(11925)
- 自然科(11861)
- 自然科学(11859)
- 自然科学基金(11638)
- 性(11011)
- 重点(11003)
- 规划(10512)
- 发(10322)
- 研究成果(10223)
- 大学(9944)
共检索到172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凌起
“建设地理学”的提出,是地理学进入现代发展阶段的产物。作为应用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它试图在地理学面向社会经济问题和显示“改造世界”功能方面,发挥建设性的综合的作用,而得到广泛关注。近50 年来,中国的任美锷、原苏联的И.П.格拉西莫夫、中国的陈传康,于不同时期分别从综合经济地理学视角、综合自然地理学视角和综合地理学视角,对之作出具有阶段代表性的认真探索,不无曲折和反复。然而至今它仍未能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得以系统的创立。从地理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高度上看,已有学科名称中“建设”歧义的含混导致研究界限的模糊、“建设地理学”与其它地理学应用理论学科关系的特性区别这两方面,是今后完善创立中先须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1926—2021年中国出版有53种经济地理学大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949—1978年除了特殊背景下的波折外,教材建设总体稳步发展;1979年之后,教材数量和质量均出现良好成长势头;21世纪以来,其成就更加突出。近百年教材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从以介绍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为主到以经济地理学原理统领,从引入为主转为逐步增加中国特色研究成果,从不同知识汇集为主转向构建明晰的理论框架。当前经济地理学教材建设仍存在理论性较为薄弱、地理性不够突出、理论和应用结合不很密切等问题。未来教材建设应注重尽力突出中国特色、着力服务探究式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关联和增强经济格局理论的地理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1926—2021年中国出版有53种经济地理学大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949—1978年除了特殊背景下的波折外,教材建设总体稳步发展;1979年之后,教材数量和质量均出现良好成长势头;21世纪以来,其成就更加突出。近百年教材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从以介绍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为主到以经济地理学原理统领,从引入为主转为逐步增加中国特色研究成果,从不同知识汇集为主转向构建明晰的理论框架。当前经济地理学教材建设仍存在理论性较为薄弱、地理性不够突出、理论和应用结合不很密切等问题。未来教材建设应注重尽力突出中国特色、着力服务探究式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关联和增强经济格局理论的地理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楚义芳
一、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的回顾 根据西方对于学科的归类方法,旅游地理学属于一门以实用为取向的应用学科。它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于现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地理学者对于旅游和休闲的研究,多着限于小尺度的空间范围,而且极少考虑旅游服务设施(旅馆等)的用地问题。战后至本世纪60年代初,工业化导致高度城市化的生活环境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地理学家开始了旨在改善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世伟 Lazzarotti Olivier
半个多世纪以来,法国地理学界在旅游研究上孜孜以求,成果丰硕。回顾分析了法国地理学界旅游研究的起源、内容与演变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创建"以地理学为主视角的旅游学"的运动。这一运动在旅游地的评估与管理、以旅游者行为为中心的研究、旅游地及其概念的演变等方面尤有建树。这些新进展可能继而引发下一步的研究进展,例如关于旅游认知的真实性、旅游规范、旅游经济、遗产旅游等议题的探讨。可见,旅游大大拓展了地理学科的研究视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心琴,张小林
首先系统地回顾了我国乡村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对建国之前、建国初期至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阶段我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简略阐述与评价。同时,在对比国内外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乡村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乡村地理学 回顾 展望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壮
一、商业地理学是研究商品地区流通的科学作为经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商业地理学以商品的地区流通为研究对象。它从分析商品的消费市场地理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入手,根据商品生产分布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探讨货畅其流、产销协调的途径。根据商品的市场需求和流通条件对生产布局提出调整,促使产销对路,增收节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丹贤 高晓路
从地理学视角来看,西方国家关于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研究经历了从非地理学者的早期探索,到多学科交叉领域,再到地理学研究分支领域的发展过程。论文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出西方老年人长期照护地理学研究的5个主题:①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地理分布;②照护设施的空间布局及可达性;③长期照护服务的利用状况与制约因素;④不同空间或场所的照护体验;⑤长期照护的政策讨论与应对,以期为从地理学视角解读中国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提供借鉴,并对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地理学研究提出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峰华 贺灿飞
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得新经济地理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引起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再次关注。本文在介绍克鲁格曼在美国地理学年会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回顾比较了经济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眼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最后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前沿和政策研究方面的融合潜力。克鲁格曼在2010年美国地理学年会上全面回应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批评,并以经济学家的身份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经济地理学在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消除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误解。尽管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学者们仍然在努力完善模型,试图使模型的假设更加符合现实,从而结论更加可靠。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为经济地理学的学术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尽管经济地理学家的视角和研究范式不同于经济学家,但是,传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更能够揭示现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可以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抽象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思路。在涉及政策方面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模型的假设严重偏离现实,因此其政策推论的可靠性值得商榷。同时,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案例研究非常具体而全面,但是案例的特殊性使得其难以得到一般化的结论。在两者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的情况下,鼓励两者的交流和合作必然有助于经济地理研究的深入,并且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劼圻 葛婉娩 徐宇南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并没有削弱公共图书馆物理可及性的重要程度,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演变也让图书馆选址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论述,考察观点之间的异同,分析它们的旨趣与方法,为之后的公共图书馆选址提供参考。文章发现,学者们都认可图书馆选址对其自身以及所在城市非常重要,但文化、学科以及城市化程度都会影响到学者对于图书馆选址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地理学 地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荣久
对建国50年来我国党和国家 领导人就对外贸易的论述,以及经贸学术界对外贸理论的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归结,旨在更加清晰认识我国50年来外贸理论的发展,以便更好地探索未来中国外贸理论发展的方向。 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论述相比,中国经贸学术界研究的贸易理论范围较宽,研究的问题从改革开放前的4个主要问题(“对外贸易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刚 顾佩 孙凤兰
学风建设的回顾与思考陈刚顾佩孙凤兰1990年,清华大学在经过调查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经校领导讨论并由清华大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作出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建设、评选优良学风班”的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寻求一种机制,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使学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才,刘曙光
区域经济地理学作为既古老又年轻的地理学分支,经历了萌芽、形成与发展过程。受到实践领域、认知领域、方法技术领域和相邻学科发展的影响,其理论、方法和实践都经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世纪之交已显示出面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完善而开放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区域经济地理学,形成,进展,趋势,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瀚林 蔡晓梅 苏晓波
国外关于男性气质(Masculinity)的研究由来已久,地理学关于男性气质的探讨最早出现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中,地理学者通过对其他学科相关理论的引用以及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借鉴,采用文本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对男性气质,特别是支配性男性气质(Hegemonic Masculinity)、乡村与城市男性气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将男性气质的理论发展到了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后殖民主义地理学等分支学科中。地理学者采用建构理论,综合社会、文化、性别和女性主义地理等多元视角,不仅分析了男性身份政治的形成过程,而且探索了不同男性身份政治形成的空间与环境,并尝试建构男性气质地理学。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人文地理学关于男性气质研究的回顾和梳理,为国内人文地理学中男性气质的研究提供指导与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学强 姚华松
在收集和整理1900—2009年国内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和外文相关期刊基础上,对近100多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其次,对城市地理研究的核心主题和内容进行归纳,大致包括城市化、城市(区域)体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技术地理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等方面。最后,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并提出未来我国城市地理学有待加强的若干建议:①加强"过程机理和互动关系"的城市地理研究;②加强"全球视野和地方行动"的宏、微观并举的研究;③加强"地理社会与文化转向"的城市社会与文化地理研究;④加强"区域差异性"的城市地理研究。
关键词:
城市地理学 社会与文化转向 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