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0)
2023(4066)
2022(3217)
2021(2912)
2020(2421)
2019(5501)
2018(5033)
2017(9962)
2016(4822)
2015(5495)
2014(5322)
2013(5243)
2012(4846)
2011(4231)
2010(4702)
2009(4760)
2008(3659)
2007(3216)
2006(2990)
2005(2895)
作者
(12285)
(9920)
(9682)
(9337)
(6287)
(4717)
(4595)
(3959)
(3689)
(3507)
(3368)
(3269)
(3237)
(3199)
(3003)
(2995)
(2972)
(2793)
(2753)
(2640)
(2508)
(2370)
(2340)
(2303)
(2277)
(2187)
(2169)
(2131)
(2048)
(2046)
学科
(25320)
金融(25320)
(21474)
银行(21474)
(20974)
(18168)
经济(18149)
(14358)
中国(14347)
(12170)
企业(12170)
管理(12023)
中国金融(10861)
(7833)
(7767)
方法(6471)
地方(6409)
(5991)
贸易(5983)
(5907)
(5707)
财务(5691)
财务管理(5684)
数学(5497)
企业财务(5479)
数学方法(5455)
业经(5135)
(4541)
(4495)
事业(4356)
机构
学院(62548)
大学(61987)
(30899)
经济(30244)
中国(25298)
管理(22003)
研究(21439)
理学(17993)
理学院(17842)
管理学(17682)
管理学院(17573)
(16287)
(15218)
银行(14736)
(14677)
金融(14417)
(13830)
中心(12888)
财经(12600)
(12403)
人民(11472)
(11465)
经济学(10934)
国人(10558)
中国人(10499)
中国人民(10417)
经济学院(10020)
(9728)
财经大学(9640)
科学(9306)
基金
项目(37480)
研究(30482)
科学(29415)
基金(27296)
(22487)
国家(22260)
社会(20072)
社会科(19315)
社会科学(19311)
科学基金(19293)
(14280)
基金项目(13870)
教育(13294)
编号(12386)
(11687)
资助(11479)
成果(10776)
(10370)
自然(10320)
自然科(10116)
自然科学(10115)
自然科学基金(9933)
(9072)
(8916)
课题(8729)
国家社会(8691)
(8677)
重点(8605)
(8395)
项目编号(8205)
期刊
(32330)
经济(32330)
(26877)
金融(26877)
研究(23088)
中国(13352)
(12258)
管理(8240)
国际(7502)
(6847)
财经(6363)
学报(6090)
(5756)
科学(5719)
经济研究(5583)
教育(5445)
(5412)
大学(5334)
学学(5011)
中国金融(4952)
技术(4740)
理论(4401)
问题(4247)
业经(4191)
实践(3988)
(3988)
世界(3983)
农业(3733)
财会(3041)
上海(2961)
共检索到109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戴国强  吴许均  卢向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不断发生金融危机,给受灾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金融业也开始逐步对外开放,在这种背景下,国家金融安全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该文在分析和比较新加坡与伦敦这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在危机中的表现后,指出国际金融中心有助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淮  
本文通过金融中心形成潜力模型,对全国九个具有区域优势的大城市进行了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区位优势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结论;并结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际,对上海的优劣势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其发展战略和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望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特点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从有利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建议措施。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对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 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兰华  
目前,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英国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把电力金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点,开展并壮大电力金融及产品衍生品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电力金融的一席之地,不应缺少电力金融这一环。然而,目前关于电力金融的市场研究,国内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总结各国电力金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尽快谋划上海电力金融市场建设,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电力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研发满足电力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期货、期权与远期合约等电力金融产品,搭建规范运行与防控风险的制度框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芸  林丽梅  
金融服务业兼具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特点。间接服务容易移植,客户忠诚度低。直接服务质量取决于知识和创新,以及社会诚信和制度环境,不易移植且客户忠诚度高。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相互作用,国际金融中心长期竞争力更多地依赖于直接服务。国内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顺应上述变化。为提高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应重点提升直接服务质量,并将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挂钩,使间接服务固定下来。本文为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剑云  
在上海迈向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上海尽快建立规范化的短期资金市场、长期资金和资本市场及外汇、黄金、保险等各类金融市场。在许多人看来,建立了全国性的各类金融市场,上海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金融中心了。对这一点,我不敢苟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洪波  罗芳  
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的协同性表现十分明显。文章通过对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比较,发现它们都各拥有大城市群,同时伦敦、纽约和东京又分别是这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由此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协同共进的观点,并在理论和实证上进行佐证。在现阶段,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的支撑和促进,而后者也将最先受益于前者带来的金融资本等优势,大力促进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一体化来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的完善和成熟,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启动十五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对其进程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程的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治因素和综合因素四个变量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发现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虽然地位基本稳固,但与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部门产值较低、金融市场结构急需优化、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有待提高、金融人才资源密度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宽松而又严格的法规体系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分阶段目标体系和相应举措。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彪如  连平  
纵观世界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虽然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优势不同,因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它们共有的一些主客观条件分不开的。这些条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高度发达的世界性金融市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豫  
本文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当把握的若干重点,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人民币基本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和战略措施,提出了近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