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1)
2023(6977)
2022(5472)
2021(5027)
2020(3958)
2019(8981)
2018(8532)
2017(15427)
2016(7981)
2015(9039)
2014(8792)
2013(8176)
2012(7659)
2011(6660)
2010(7355)
2009(6884)
2008(5896)
2007(5542)
2006(5013)
2005(4449)
作者
(20518)
(16868)
(16716)
(15867)
(10750)
(8056)
(7722)
(6647)
(6275)
(6160)
(5770)
(5704)
(5359)
(5338)
(5316)
(5254)
(4863)
(4859)
(4747)
(4725)
(4256)
(4163)
(3960)
(3945)
(3919)
(3883)
(3789)
(3605)
(3439)
(3372)
学科
(27806)
经济(27771)
(25068)
金融(25068)
(21950)
银行(21948)
(21387)
(20475)
管理(19594)
中国(19005)
(16696)
企业(16696)
地方(11236)
中国金融(10961)
(10312)
(9650)
(9555)
业经(8294)
方法(7299)
农业(7265)
理论(6902)
(6233)
财务(6204)
财务管理(6195)
数学(6118)
数学方法(6056)
企业财务(5963)
(5734)
事业(5243)
教育(5188)
机构
学院(99119)
大学(97651)
(40726)
经济(39630)
研究(34551)
中国(34133)
管理(33880)
理学(27344)
理学院(27041)
管理学(26595)
管理学院(26410)
(21917)
(20802)
中心(19303)
科学(17794)
(16650)
(16515)
财经(16408)
银行(16101)
(15771)
(15250)
(15066)
金融(14946)
(14849)
(14521)
(14118)
师范(13978)
(13925)
研究所(13901)
人民(13797)
基金
项目(62522)
研究(52567)
科学(48188)
基金(42406)
(36432)
国家(35559)
社会(32301)
社会科(30508)
社会科学(30498)
科学基金(29951)
(25447)
教育(24822)
编号(22752)
基金项目(21591)
(20561)
成果(20075)
课题(16940)
资助(16772)
自然(15894)
自然科(15474)
自然科学(15471)
自然科学基金(15198)
(14889)
(14751)
重点(14494)
(14329)
(14040)
项目编号(13927)
国家社会(13519)
(13462)
期刊
(49008)
经济(49008)
研究(34879)
中国(29189)
(27734)
金融(27734)
教育(19541)
(17152)
(14451)
管理(14053)
学报(12150)
科学(11392)
技术(10944)
大学(10376)
学学(9187)
农业(8868)
财经(8355)
业经(7509)
图书(7402)
(7222)
职业(7172)
经济研究(7158)
问题(5928)
(5898)
论坛(5898)
书馆(5779)
图书馆(5779)
理论(5290)
中国金融(5065)
国际(5010)
共检索到175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瑞武  
新时代金融改革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中心成为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核心载体。成都市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正抢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2019年,成都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评级报告》中,排名上升至Beta+,位居中国内地第五。城市发展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金融中心建设为城市聚集了金融资源,增强了城市辐射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尹富全  
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的理论中,主要从金融地理学、金融集聚和制度分析三个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从西部整个区域的视角,借助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和思路,结合西部金融布局现状,探讨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初步得出建立区域协调的多金融中心的观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育林  
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对于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有重大助推作用,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应有之义2022年,是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起步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的关键一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聚焦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近年来,四川银保监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银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监管引领,多措并举发挥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支撑作用,加快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助推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起势、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继华  
通过“双核”区域金融中心的构建,辽宁提升了沈阳、大连两大城市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效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流动,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由此,辽宁不仅成为东北的金融中心,而且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北亚乃至更广范围的重要金融枢纽。
关键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建森  
金融中心是一定范围内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地。金融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是金融中心最重要的体现。在全球范围内,按照金融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影响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性、国家性及区域性金融中心;按照金融资源集聚的类型不同,则形成私人银行、商品期货、财富管理等专业性金融中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耿小烬  
金融集聚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提升金融效率,然而过度的金融集聚将造成金融排斥与金融脱实向虚问题,缩小经济发展空间、滋生金融泡沫,不利于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金融适度集聚与分散理论,认为实现金融资源合理分布和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布局区域性金融中心。我国金融资源分布存在东部多、中西部少的问题,区域金融资源分布严重不均,金融发展内部分异显著。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有助于实现我国金融资源合理分布,改善长期以来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对我国金融整体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戴国强  吴许均  卢向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不断发生金融危机,给受灾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金融业也开始逐步对外开放,在这种背景下,国家金融安全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该文在分析和比较新加坡与伦敦这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在危机中的表现后,指出国际金融中心有助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国刚  
由金融时报社、四川省金融学会、西南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天府金融论坛于9月4日在成都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创新与突破: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与交流。笔者在演讲中认为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在于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因为金融创新说到底是金融产品的创新。我们不应将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简单看作是金融监管部门之事,其中有相当多的创新需要财政、行政和社会等方面的支持。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顶层设计是需要的,但基层首创的实践也是不可缺少的,需要将二者有效结合。在金融创新中的新产品新机制是需要的,但规模本身就是创新,就是特色。有了量变才有质变,这是最基本的辩证法道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永鹏  
在中国西部,经济实力最强的重庆、成都、西安3个城市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着力推进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根据3个城市及其区域经济和金融业现状,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国西部地区可以形成重庆、成都、西安多金融中心的格局,三者之间可以根据各自优劣势的不同,合理竞争,优势互补;同时,国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以西部这一"金三角"为支撑点,撬动整个西部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天禄  
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对成渝地区建设“两中心两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具有重大意义。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各项金融工作中,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精神,立足成渝实际,遵循客观规律,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吸引金融资源集聚,更好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殷孟波  翁舟杰  
大力发展西部经济面临着资金渠道的问题,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是解决西部资金渠道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区域金融中心的一般性功能,给出了西部金融中心应有的角色定位,并分析了西部金融中心在优化整合区域内资金渠道和聚集引导区域外资金渠道的效应。最后,文章认为西部金融中心的生成模式应遵循政府推进模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对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及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在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政府监管及业务类型上进行总体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拥有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基础,揭示了在发展形成上,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国政府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业务类型上都有自己的强势方面。同时,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些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义奇  
要在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考虑金融中心布局,尽快明确北京金融街国家金融中心定位,坚固其设施,完善其功能,并理顺北京、上海和香港这三个金融中心的关系,推动错位发展,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家金融发展战略大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楠  
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年底,通过对四川金融管理部门、四川和邻省智库以及部分省内外金融机构的调研发现,在四川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过程中,金融中高端人才的高度匮乏问题特别突出,极大地阻碍了四川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步伐,并将进一步拖延四川金融产业的整体前进步伐。这类问题在发展和竞争中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并提到议事日程。逐步解决此问题必将对四川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起到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也将对四川经济的加速发展和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实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望  
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初步分析研究了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合作联动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对如何促进中西部金融发展并为上海创造更广阔的发展腹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