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
- 2023(1053)
- 2022(864)
- 2021(734)
- 2020(557)
- 2019(1222)
- 2018(1309)
- 2017(2404)
- 2016(1300)
- 2015(1496)
- 2014(1455)
- 2013(1321)
- 2012(1378)
- 2011(1333)
- 2010(1360)
- 2009(1210)
- 2008(1305)
- 2007(1295)
- 2006(1202)
- 2005(1025)
- 学科
- 济(5668)
- 经济(5636)
- 管理(3995)
- 环境(3439)
- 农(2771)
- 地方(2513)
- 中国(2416)
- 业(2359)
- 发(2123)
- 资源(1838)
- 生态(1834)
- 和(1733)
- 农业(1661)
- 企(1490)
- 企业(1490)
- 业经(1465)
- 划(1454)
- 发展(1436)
- 展(1435)
- 学(1232)
- 规划(1224)
- 环境规划(1187)
- 地方经济(1146)
- 融(1103)
- 金融(1103)
- 建设(1089)
- 区域(921)
- 域(921)
- 农业经济(883)
- 区域环境(856)
- 机构
- 学院(18301)
- 大学(17808)
- 研究(7402)
- 济(7165)
- 经济(6986)
- 管理(6317)
- 中国(5443)
- 理学(5116)
- 理学院(5047)
- 管理学(4942)
- 管理学院(4916)
- 科学(4583)
- 京(4192)
- 所(3716)
- 中心(3501)
- 研究所(3343)
- 财(3277)
- 范(3246)
- 师范(3229)
- 农(3188)
- 江(3101)
- 北京(2856)
- 院(2675)
- 州(2639)
- 师范大学(2585)
- 业大(2516)
- 省(2403)
- 财经(2381)
- 科学院(2370)
- 农业(2360)
共检索到31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生态屏障、功能区划与人口发展课题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林 盖玉妍
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是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分析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了内蒙古生态屏障的概念 ,构建了以区域建设战略重点为核心轴、八类生态建设区为外延面、十大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点。轴面结合、工程支撑 ,以优先重点建设的核心轴为突破口 ,向外分期逐步扩大生态建设的区域范围 ,保证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最终全方位覆盖全区 ,从而构建成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思路。并从政策、法律、管理、技术、资金、监测系统等几个方面分别对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的保障条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生态屏障 建设思路 保障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清 史亚雯 南志标 陆森
[目的]通过对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区甘肃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复合系统的定量测度,明确其系统协调程度及协调发展程度。[方法]通过建立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5年甘肃省PESREn复合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结果](1)甘肃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快速上升,人口、资源综合发展指数缓慢上升,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在波动中趋于下降,发展远远滞后于其他系统;(2)甘肃省复合系统的协调度2005年为0.026 6, 2009年达到最高值0.649 0,到2015年再次下降至0.375 9;(3)甘肃省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从2005年的0.090 1调整至2015年的0.528 1。[结论]在甘肃省发展过程中,环境系统是系统协调发展的短板;从整体趋势上看,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在波动中略有优化,已从严重失调调整至轻度失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持续优化, 2015年达到勉强协调;认为甘肃省应加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各系统的深度协调发展;构建和完善系统协调发展机制,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推进系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生态屏障、功能区划与人口发展课题组
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家人口计生委《生态屏障、功能区划与人口发展》课题组,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开展大量广泛深入的研究。课题组2006年上报的《建设国家生态屏障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批转国务院的10个部门在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时研究参考。在实地考察与大量基础研究的基础上,2007年上报的《科学界定人口发展功能区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研究报告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评价,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重要的参考价值,并批转国务院相关部门研究。现将课题组2007年研究报告刊出,以满足政府决策层和专家学者的研究需要。本刊将陆续刊出系列研究成果,敬请读者关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玉红
内蒙古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然而,近十几年其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内蒙古粮食生产的分析,发现(1)内蒙古耕地面积增加对粮食增产起到了主要作用。移动份额法分解显示,2004-2014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2.42%,与单产贡献率基本持平。分粮食品种来估算,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85.11%和7.55%。(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于维护内蒙古草原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对于内蒙古牧草地转耕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内蒙古应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粮食生产服务于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的建设。调整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提高还林还草补贴,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生态屏障建设方面的主导性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玉红
内蒙古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然而,近十几年其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内蒙古粮食生产的分析,发现(1)内蒙古耕地面积增加对粮食增产起到了主要作用。移动份额法分解显示,2004-2014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2.42%,与单产贡献率基本持平。分粮食品种来估算,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85.11%和7.55%。(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于维护内蒙古草原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对于内蒙古牧草地转耕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安和平 陈爱平
本文针对毕节试验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需要,分析表明:毕节试验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在投资与管理上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国家投入不足,配套资金难落实;按基建程序管理与不按基建标准投资的矛盾;国家投资计划下达晚,影响当年计划实施和工程质量;生态环境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实施项目存在措施重叠现象;生态工程重建设、轻管理;地方环境保护投入能力弱,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投资需求大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编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规划,集聚资源加快推进;增加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投入,提高单位面积投入标准;切实化解地方配套资金难问题;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管理体系;加强工程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达凤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淮
更多依赖进口 1999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诸多新变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思考已从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反思发展为对战略安全的全方位审视,其中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是石油安全。 从未来10到15年的发展过程看,我国能源战略已经面临重大调整。在能源供给结构中,煤的比重减小,油气比重加大;自产油气的比重趋于降低而进口油气产品比重不断提高已属必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馨越 魏朝富 倪九派
三峡生态屏障区的建设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能够起到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作用。然而,库区内过度的人类活动和尖锐的人地矛盾给生态屏障区的建设任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必要性的基础上,从"迁-安-融"三个方面建立了人口转移的运行机制,并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探讨了实施保障的构建。研究表明:迁移阶段主要是权益折算、差额置换构建补偿机制以及重点推进机制;安置阶段主要以货币化等住房方式和就业方式进行安置;融合阶段要从产业化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工业园等方面推动产业发展,以及从户籍改革等方面加快城镇建设,同时从就业培训等方面培育安置人口,从而保证生态屏障区人口...
关键词:
三峡水库 生态屏障区 人口生态转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蒋立 王安 杨布朗 张志涛 朱烈夫
文章采用典型调查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针对三峡库区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情况和工程对农户生计影响等内容,对湖北省生态屏障区内的秭归和巴东2县5镇12村359户农户开展了问卷调查,从生态林管护、生态林转经济林、抛荒地造林、生态产业发展缺乏配套政策、生态政策执行面临的财政管理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从生态保护与修复、森林管护制度、生态产业配套政策、经济林产业发展措施、解决抛荒地造林问题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屏障区 生态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志涛 蒋立 张鑫 张海鹏 郜亮亮
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是维护三峡水库生态安全的的重要屏障。2010年以来,生态屏障区内开展了以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和三峡库区后续植被恢复项目等生态恢复工程,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采用典型调查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针对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情况和工程对农户生计影响等内容,对重庆市屏障区内的涪陵、忠县、云阳和奉节等区县开展了实地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区内创新工程营造林机制,经济林产业呈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各级生态建设政策全面保障。政府向退耕农户提供长期稳定的租地补贴,才能保持生态林现状。从事柑橘生产的农户面临着技术、市场等风险。为了生态屏障区内增绿增收,建议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巩固生态屏障区...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屏障区 生态建设 区域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蒋立 王安 杨布朗 张志涛 朱烈夫
文章采用典型调查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针对三峡库区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情况和工程对农户生计影响等内容,对湖北省生态屏障区内的秭归和巴东2县5镇12村359户农户开展了问卷调查,从生态林管护、生态林转经济林、抛荒地造林、生态产业发展缺乏配套政策、生态政策执行面临的财政管理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从生态保护与修复、森林管护制度、生态产业配套政策、经济林产业发展措施、解决抛荒地造林问题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屏障区 生态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潘红星
西藏现有沙化土地21.68万km2,居全国第3位,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1%,集中分区在雅江流域。通过调查雅江流域沙化土地现状、成因及危害,总结防沙治沙及示范区建设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建议加大雅江上中游植被保护力度,启动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流域防沙治沙工程,加强示范区指导,加大投入力度。
关键词:
西藏雅江流域 防沙治沙 高原生态屏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爱东 姚凌云 唐静
能源发展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海拔高、气候复杂、生态脆弱的自然地理状况等原因,西藏潜在的能源资源优势不但没有充分发挥,而且还制约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剧了生态恶化。文章通过分析西藏的能源消费状况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在生态安全屏障前提下的能源开发战略,形成既能有效发挥潜在能源资源优势,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同时又能使生态影响最小化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
西藏产业发展 可再生能源 生态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