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7)
2023(2267)
2022(1788)
2021(1591)
2020(1248)
2019(2754)
2018(2708)
2017(4775)
2016(2534)
2015(2884)
2014(2849)
2013(2841)
2012(2737)
2011(2536)
2010(2678)
2009(2603)
2008(2762)
2007(2816)
2006(2479)
2005(1936)
作者
(7156)
(5970)
(5780)
(5617)
(3709)
(2795)
(2718)
(2276)
(2241)
(2230)
(2018)
(1978)
(1966)
(1915)
(1857)
(1833)
(1809)
(1663)
(1646)
(1597)
(1513)
(1489)
(1467)
(1458)
(1371)
(1352)
(1349)
(1321)
(1213)
(1191)
学科
(10865)
经济(10856)
管理(5993)
中国(4412)
地方(3684)
(3662)
(3581)
世界(3101)
业经(2806)
教育(2611)
(2505)
企业(2505)
(2298)
金融(2297)
农业(2260)
(2250)
(2247)
环境(2080)
问题(2068)
建设(1996)
理论(1940)
(1928)
贸易(1925)
关系(1904)
(1883)
及其(1788)
(1762)
世界经济(1733)
发展(1725)
(1723)
机构
学院(32635)
大学(32327)
研究(14287)
(12590)
经济(12206)
中国(10725)
管理(10058)
(8065)
科学(7939)
理学(7653)
理学院(7514)
管理学(7362)
管理学院(7280)
(7048)
中心(6598)
(6390)
研究所(6183)
(5874)
(5813)
师范(5771)
(5619)
(5465)
北京(5322)
(4960)
技术(4836)
(4820)
师范大学(4566)
职业(4481)
教育(4437)
研究院(4179)
基金
项目(19577)
研究(17034)
科学(14595)
基金(11982)
(10356)
国家(10223)
社会(9890)
社会科(9199)
社会科学(9198)
科学基金(8241)
教育(8138)
(8072)
编号(7729)
成果(7202)
(6620)
课题(6211)
基金项目(5896)
(5435)
建设(5027)
(4824)
重点(4772)
资助(4523)
项目编号(4482)
(4332)
规划(4274)
(4166)
自然(4134)
(4129)
发展(4054)
自然科(3979)
期刊
(19039)
经济(19039)
研究(12216)
中国(12197)
教育(9241)
(5751)
管理(4676)
学报(4447)
图书(4273)
农业(4240)
(4221)
技术(4185)
科学(3876)
大学(3748)
(3587)
金融(3587)
书馆(3431)
图书馆(3431)
职业(3118)
世界(3098)
学学(2986)
国际(2949)
业经(2896)
(2812)
论坛(2812)
经济研究(2670)
(2541)
问题(2256)
(2204)
技术教育(2049)
共检索到63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范建中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出现了朝权力分散方向发展的趋势,各种世界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全球主义者”宣扬的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共治”不但夸大了事实,而且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我们追求的和谐世界是“和而不同”的世界,其实质在于各种文明的互助与和谐发展。但是,从文明的相互压制与对抗转变为文明的互助与和谐,必然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过程。建设和谐世界,必须遵循所有的文化和社会都尊重的全球性准则,使每一种文明都能在其传统价值观与人类共存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刚  
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我国政府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渊源于悠久厚重的中华民族和谐文化传统,也与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相呼应。它是中国第一次以一种清晰的全球视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景与目标所做的深层思考,也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建设世界和平繁荣新秩序的良好愿望以及对自身责任与使命的一种自觉,体现了全球视野的人文关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明棋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的成绩和中国国力的增强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参与者,中国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已经由一个原体系的反对者和怀疑者转变为重要参与者和改革的推动者。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为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做了基本定位,这将引导中国为国际经济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做出更多的贡献。本文试图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子体系层面对此进行阐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建国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大学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发展,提升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美莲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是实现和谐消费,实现和谐消费的前提之一是经济和谐增长。经济和谐增长使人们的消费目标由温饱走向小康,消费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经济增长的不和谐也会导致消费的不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消费一定要保持经济的和谐增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金廷  
企业作为一个要素存在于社会这个整体之中,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服务于社会,顺应社会、民族的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以富有创造性的特色性企业文化为社会文化作贡献。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必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美珍  
大学校园倡导学术自由和批判精神,需要多元文化的滋养;促进大学师生的人的全面发展,多元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构建校园和谐关系,需要对校园多元文化的理性宽容。要承认和尊重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融和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主流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文化责任。积极引导,重在建设,促进校园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许金招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内在要求,同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互相支持,在细节上求和谐,在目标上求发展的氛围。学校在改革发展中,由于利益的分配、价值观的多元化等原因,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体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让校内各主体都能享受自己应该得到的权益和利益。笔者认为,以加强党建促高职和谐校园建设,是一种现实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建军  
~~
关键词: 生态建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鸣野  
地缘政治学说发端于西方国家对地区和全球权力的争夺。在这种学说的发展过程中,著名的地缘政治学者麦金德提出了"心脏地带"理论,斯皮克曼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其间还有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生存空间"理论。在西方大国眼中,上述地区都是各自在世界权力竞技场中获得主动地位所必须加以控制的地区,从而导致了大国之间激烈的和长期的地缘政治斗争,世界性的战争和不稳定多由此而生。在笔者看来,这些或在地理上处在大国之间,或在政治上处在大国的强烈关注之下的"被争夺"地区应被称为"中间地带"。"中间地带"是国际政治中的力量凹陷地区,其产生的原因、展示出来的特征以及呈现出的意义都对认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内在本质具有独特的重要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吴兆雪  马延琛  
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府以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己任,根据国际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提出并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这种新安全观,在内涵上,强调安全的综合性和实现和谐的迫切性;在目标上,强调寻求共同安全与共同繁荣;在实现途径上,强调以协作求安全与和谐;在根本措施上,强调共同发展是安全与和谐的基础。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及成功实践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构建和谐世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阚阅  
2008年10月12日至14日,第三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和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来自美国、英国、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闻欣  
刘向信教授的新著《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出版),紧扣高校建设和谐校园这一教育领域的前沿课题,在国内率先较系统深入地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这也是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和山东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结合辽宁省高等教育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郑黎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官民和谐体现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官民和谐是指官民互信、官民合作、官民共赢,如同鱼水般的亲密关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官民关系总体是和谐的,但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官民不和谐的情况,如果不注意改进、扭转,势必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通过畅通民情民意的表达机制,加大协调利益关系的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