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8)
- 2023(10291)
- 2022(8688)
- 2021(7779)
- 2020(6306)
- 2019(14161)
- 2018(13825)
- 2017(24867)
- 2016(13436)
- 2015(15313)
- 2014(15298)
- 2013(14993)
- 2012(14811)
- 2011(13613)
- 2010(14087)
- 2009(12926)
- 2008(12986)
- 2007(12322)
- 2006(11431)
- 2005(10518)
- 学科
- 济(59967)
- 经济(59884)
- 管理(34228)
- 业(32723)
- 企(24563)
- 企业(24563)
- 中国(22488)
- 地方(20599)
- 农(19109)
- 方法(16242)
- 业经(15091)
- 学(13939)
- 农业(12926)
- 数学(12891)
- 数学方法(12629)
- 融(11695)
- 金融(11695)
- 制(11611)
- 发(11578)
- 银(11454)
- 银行(11417)
- 财(11267)
- 行(11161)
- 地方经济(10942)
- 贸(10522)
- 贸易(10508)
- 易(10078)
- 理论(9740)
- 环境(9662)
- 和(9478)
- 机构
- 学院(196747)
- 大学(196643)
- 研究(79621)
- 济(76082)
- 经济(74120)
- 管理(65435)
- 中国(60872)
- 理学(53252)
- 理学院(52454)
- 管理学(51162)
- 管理学院(50815)
- 科学(50758)
- 京(46084)
- 所(42588)
- 农(40481)
- 研究所(38179)
- 中心(36192)
- 财(36019)
- 江(34204)
- 农业(31614)
- 业大(30719)
- 北京(30323)
- 范(29922)
- 师范(29417)
- 院(29099)
- 省(27725)
- 州(27584)
- 财经(26494)
- 技术(24976)
- 经(23884)
- 基金
- 项目(123288)
- 科学(94272)
- 研究(90231)
- 基金(84269)
- 家(76414)
- 国家(75269)
- 科学基金(61442)
- 社会(54021)
- 社会科(50807)
- 社会科学(50793)
- 省(50265)
- 基金项目(43093)
- 划(42354)
- 教育(41467)
- 自然(39157)
- 自然科(38165)
- 自然科学(38151)
- 自然科学基金(37446)
- 编号(36514)
- 资助(35156)
- 发(32984)
- 成果(31905)
- 重点(29016)
- 课题(28481)
- 发展(25999)
- 部(25712)
- 展(25534)
- 创(25030)
- 创新(23460)
- 科研(23126)
共检索到338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清龙
近几年来,我国各高等学校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国家投资、自筹资金和世界银行贷款等多种集资渠道,创办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据统计,自1984年以来,已在各高校建立和装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有30多个。1988年有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了国家验收。近期,又有4个通过了国家验收,它们是:北京大学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实验室,清华大学摩擦学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实验室,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实验室。今后两年,计划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近60个。预计到1993年前后,我国将会有近百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和座落在全国各高等学校。创办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一个新事物。它以其蕴含的重大意义和显露端倪的多功能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给予高度评价。可以预计,它将以极强的生命力而不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根 张延东 李学斌 朱庆平 王静
本文对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布局、人员、研究水平等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阐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国科学研究、社会和经济发展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表现出来的若干动向,总结了发展经验。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状 布局 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彦 程广宇 段小华
本文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对象,分析了我国创新基地的发展特点。认为我国创新基地建设实现了按重点学科和创新链的基本布局,"十二五"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快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进行重点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基地,提升创新基地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基地 工程中心 重点实验室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徐丹 刘然 王启亮
该文介绍了学科交叉团队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实验室研究经费、平台共享、政策制定等多方面得到的支持。通过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学科交叉团队在拓展实验室研究方向、提升应用基础研究创新能力、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时期,总结学科交叉团队培育经验,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童浪 杨倩倩 张景瑞 薛柏琼 李斌
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实体化建设对于高水平推进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国内外科研实体发展经验,首先阐述重点实验室实体化建设的概念和内涵,分析目前面临的现状和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功能使命、固定人员、任务经费、场地设施、机构制度等因素,将重点实验室实体划分为五个阶段,提了分阶段推进实验室实体化建设的思路,以期为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实验室 重组 实体化 法人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谢斌 陈绮
为提升显微成像平台科研价值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服务能力,实验室通过实施合理购置、分类安置和管理设备,科学规划设备使用,制定科学化、系统化的培训流程,切实做好平台对外开放共享等措施,经5年实践,实现平台高效运转,并推动高水平论文发表和实验新方法开发,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鲁世林 李侠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困境包括:主管部门合作不够紧密,建设规划需要统筹;财政投入相对不足,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整体规模偏小,研究方向及特色需进一步明确;运行模式未形成联动体系,实验室之间缺乏互动与活力;布局优势未能有效凸显,学术生长点较为模糊;评估体系有待调整,评价指标亟需体现国家使命。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规划、协同发展、优势整合原则。具体应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规划统筹,增强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大力增加实验室财政投入,调整拨款机制与方式;找准实验室发展定位和特色,调整组织形式并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家级实验室办公室建设,严格落实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依托大型项目,建设全球顶尖科研设施;科技部要主导评估过程,评估体系设计要体现国家使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万源星 王怡舒 吴安其
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使其逐步成为除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外的基础研究力量,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经之路。借助分批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场景,采用PSM-DID模型探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对企业基础研究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能够推动企业基础研究,表现为基础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加,但对基础研究成果质量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在规模较大企业和竞争程度较低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对企业基础研究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能够推动企业基础研究,促进企业基础研究的技术价值与市场价值提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兵 侯世昌 倪维斗
“七五”期间,国家计委在科学院和高等学校重点投资建设了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八五”期间,还将建设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加强基础研究、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的重大战略措施,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将产生长远的影响。在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的支持下,我校“七五”期间建成了摩擦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化学工程、集或光电子学和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八五”期间我校在国家支持下,还将建设煤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宁 郭爽 徐召 李昂 胡宁
分析并总结了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状况、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开放共享管理系统及运行模式。从管理框架的建设、网络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并介绍了这方面的建设效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锦周 郭占成
以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从科研方向、制度建设、管理运行、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建设,其中重点阐述了科研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科研贡献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制系统的完善能够为建立一支综合业务素质突出、具有创新性科研成果、在国际科技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队伍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超 危怀安 杜锦
国家重点实验室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备受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采用基于信息熵的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和数据包络分析(DEA)-CCR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1990—2015年宏观效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分析的结论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参照理想解的临近距离得到年份排序总体呈上升趋势,反映出随着投入的增加,实验室的产出值也快速增加;后者参照投入冗余效率得到年份排序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实验室的科研产出相对于增加的投入而言,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较分析后提出国家重点实验室宏观效率变化的4个阶段,以期为合理评价国立科研机构效率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郑戈 张昭 杨礼胜
重点实验室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是承担科研项目、培育科技创新成果、凝聚科技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深入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分析了中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宗正 闫金定 赵可 孟丽君
在中国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的背景下,为促进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好地发挥领头羊作用,基于相关数据分析认为,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助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存在整体规模偏小、地区分布不平衡,人才在学科类、省部共建类实验室的分布不均,以及借助网络媒体等宣传不足等问题。探究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好发挥在该学科的领头羊作用,为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