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9)
2023(3419)
2022(2809)
2021(2584)
2020(2040)
2019(4596)
2018(4551)
2017(7980)
2016(3792)
2015(3810)
2014(3625)
2013(3421)
2012(3069)
2011(2654)
2010(2731)
2009(2516)
2008(2347)
2007(2279)
2006(1848)
2005(1505)
作者
(9576)
(8062)
(7873)
(7288)
(5012)
(3752)
(3389)
(2973)
(2967)
(2732)
(2629)
(2622)
(2559)
(2483)
(2447)
(2389)
(2251)
(2221)
(2214)
(2208)
(1905)
(1858)
(1840)
(1793)
(1790)
(1774)
(1720)
(1714)
(1637)
(1509)
学科
(20043)
(18981)
企业(18981)
管理(18767)
技术(13232)
(12586)
经济(12578)
技术管理(11100)
中国(4799)
业经(4694)
方法(4219)
(3345)
理论(3260)
(3242)
(3153)
产业(3059)
数学(3049)
数学方法(3033)
地方(3020)
(2861)
(2808)
银行(2808)
(2754)
(2725)
(2518)
金融(2518)
经营(2374)
农业(2331)
教育(2264)
信息(2212)
机构
学院(50867)
大学(49511)
管理(24210)
(21575)
理学(21251)
经济(21196)
理学院(21077)
管理学(20905)
管理学院(20782)
研究(13965)
中国(10629)
(9351)
(9216)
(8100)
科学(7566)
财经(7266)
商学(7158)
商学院(7073)
中心(6804)
(6572)
(6395)
经济学(6080)
经济管理(6047)
技术(5958)
(5905)
师范(5859)
业大(5736)
北京(5649)
(5558)
经济学院(5400)
基金
项目(36601)
科学(31125)
研究(29254)
基金(26508)
(22436)
国家(22214)
科学基金(20770)
社会(19927)
社会科(19003)
社会科学(19002)
(16489)
(15424)
基金项目(14621)
教育(13532)
创新(13126)
(12880)
自然(12593)
自然科(12401)
自然科学(12400)
自然科学基金(12231)
编号(10884)
(9578)
(9418)
资助(8618)
(8336)
成果(8280)
国家社会(8193)
(8182)
课题(8181)
重点(8094)
期刊
(23418)
经济(23418)
研究(15470)
中国(13221)
管理(12282)
教育(8753)
(6895)
科技(6384)
技术(6352)
科学(6065)
业经(4445)
技术经济(4181)
(4155)
金融(4155)
学报(4062)
(3850)
大学(3700)
经济研究(3694)
(3503)
论坛(3503)
(3374)
财经(3372)
学学(3347)
(2988)
商业(2726)
职业(2697)
农业(2650)
现代(2590)
软科学(2529)
问题(2408)
共检索到75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骆大进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回顾和审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现仍有一些关键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应该建设怎样的国家创新体系?怎么建设?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重点任务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期专家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问题、引领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自主可控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打造区域高水平"创新极"、培养与发现创新人才、借鉴国际经验等角度对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光州  赵立龙  熊磊  
文章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是以知识为对象,以利于创新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就是要加速体系内知识流转、应用,实现区域内行为各主体的知识共享,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并总结了加强区域创新体系知识管理的几点具体策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夏明  夏一鸣  李汉铃  
本文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模型包括战略设计和系统设计,战略设计需定位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系统设计可以从地理维、产业维、要素维、时间维和政策维等方面构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家伦  
当前,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它既要努力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又要充分认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寻找突破点,抓住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办好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高校面临的现实命题。同济大学一直坚持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坚持服务地方的理念,也对学校发展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多年来,学校积极倡导主动融入社会、服务地方,不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做出贡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琪  
"中部崛起"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特征和主要障碍,提出了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阎官法  魏艳  陈一静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体制改革目标和科技政策的基本导向,建立符合本地区价值观念、制度框架、地域文化、产业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可有力地推动新技术的产生和利用。文章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区域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论述了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又从组织结构、功能结构、技术结构、地域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林生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目前许多区域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集群以中小型的非公有企业为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地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玉明  
在确认培育区域创新能力的积极意义的条件下,首先需要改变目前普遍认同的狭义的科技创新体系意识,将产业创新体系和产业聚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内容纳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总体框架中,然后理清科技创新体系、特色产业创新体系和重点产业园区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最终落实到以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础,以产业基地为载体,以创新体系建设为保障,实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海波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成体系的发展理论,是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应该因时因事贯彻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颖  刘志国  唐启群  
隐性知识共享可以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区域应该根据隐性知识的特点,通过普及隐性知识的理念和知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建立知识联盟、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内的隐性知识共享。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忠泰  
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子系统,不仅在创新要素构成的层次与边界,而且在创新活动的功能与定位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两者又在诸多方面存在一致性联系和互融互动性的联系。从而决定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整体协调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效益最大化原则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耀辉  何小钢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质是在尊重和承认不同区域之间禀赋差异、发展差别的基础上,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不断探求各区域之间发展的相对平衡与动态协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义芳  
近年来,我国科技部门相继启动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我们认为,这两项工作彼此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目标关联,可以充分利用彼此,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集成功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柳卸林  
本文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由来与内涵,对为什么要建立区域创新体系这一问题从区域创新治理、区域专业化、区域专有因素,创新的核心边缘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对我国的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鹏  侯建国  邵玉昆  严会超  
粤桂琼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资源配置尚显滞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组织机制不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未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粤桂琼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深化科技合作对策措施包括:三地政府建构协调机制、强化制度创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行业联盟;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培养创新人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建设服务体系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