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0)
- 2023(17603)
- 2022(14595)
- 2021(13898)
- 2020(11558)
- 2019(26619)
- 2018(26350)
- 2017(48429)
- 2016(26809)
- 2015(30184)
- 2014(30001)
- 2013(28905)
- 2012(26346)
- 2011(23689)
- 2010(23797)
- 2009(21800)
- 2008(21408)
- 2007(19178)
- 2006(16608)
- 2005(14801)
- 学科
- 济(107446)
- 经济(107328)
- 业(92411)
- 管理(85371)
- 企(82359)
- 企业(82359)
- 方法(49709)
- 数学(40882)
- 数学方法(40269)
- 中国(35770)
- 农(32295)
- 财(31438)
- 业经(31216)
- 教育(24299)
- 技术(23618)
- 理论(23080)
- 农业(22344)
- 务(21727)
- 财务(21671)
- 财务管理(21646)
- 企业财务(20483)
- 制(20246)
- 贸(19319)
- 贸易(19304)
- 易(18748)
- 和(18648)
- 地方(18104)
- 策(17915)
- 学(17736)
- 划(17435)
- 机构
- 大学(369256)
- 学院(364672)
- 济(152401)
- 经济(149544)
- 管理(143603)
- 理学(123762)
- 理学院(122425)
- 研究(121281)
- 管理学(120241)
- 管理学院(119499)
- 中国(90563)
- 京(78845)
- 财(69817)
- 科学(68252)
- 所(57649)
- 财经(55461)
- 中心(55200)
- 江(55022)
- 范(54754)
- 师范(54372)
- 农(52262)
- 研究所(52033)
- 经(50748)
- 北京(50562)
- 业大(47808)
- 经济学(46794)
- 师范大学(44165)
- 院(43929)
- 州(43460)
- 经济学院(42142)
- 基金
- 项目(240156)
- 科学(194472)
- 研究(185957)
- 基金(174964)
- 家(149611)
- 国家(148207)
- 科学基金(129907)
- 社会(119794)
- 社会科(113467)
- 社会科学(113444)
- 省(93661)
- 教育(92627)
- 基金项目(90947)
- 自然(80837)
- 划(79921)
- 自然科(79110)
- 自然科学(79096)
- 自然科学基金(77754)
- 编号(75816)
- 资助(71051)
- 成果(63123)
- 部(56069)
- 课题(54801)
- 重点(54637)
- 创(54564)
- 发(52598)
- 创新(50121)
- 教育部(49811)
- 国家社会(49436)
- 大学(47719)
- 期刊
- 济(165619)
- 经济(165619)
- 研究(119034)
- 中国(82140)
- 教育(71424)
- 管理(58836)
- 财(56555)
- 农(48089)
- 科学(47013)
- 学报(46259)
- 大学(39366)
- 技术(39001)
- 学学(34414)
- 农业(33677)
- 融(30853)
- 金融(30853)
- 财经(27973)
- 业经(27033)
- 经济研究(26524)
- 经(24348)
- 业(21348)
- 问题(21291)
- 技术经济(20098)
- 贸(18225)
- 职业(18157)
- 统计(17814)
- 世界(17755)
- 图书(17630)
- 策(17386)
- 科技(16792)
共检索到559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付八军
自主创新型大学与自力更生的大学是创业型大学的两个可替换性概念。缘于西方语境对于“创业型”本身的非歧视性原则,创业型大学这个更具进取性的概念首先登场。但是,为了避免在我国语境下出现关于创业型大学的各种理论误解,可以从两个可替换概念的角度来理解与建设创业型大学。基于自力更生与自主创新两个层面的深化改革,意味着中国大学必须依靠自己,放弃对政府“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进而主动创新与变革,面向社会与市场而不仅仅围绕政府办学,最终间接或者说逆向实现大学的自主办学。我国高等教育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陷入改革的深水区与冰冻期,而导致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正是办学自主权问题。依此逻辑,在西方已经成为共识的创业型大学建设正是中国大学突破办学困境的前进方向,可谓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场启蒙运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民祥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文化观,对其中国弟子影响至深,颇为适合他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重建中国文化、启蒙国民性的需要。面对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反传统倾向,以吴宓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坚持走人文主义启蒙之路,将新人文主义思想运用于高等教育实践,对东南学风、清华国学研究院与外文系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人文主义 文化启蒙 东南学风 中西会通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畅
20世纪初,近代中国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因发生于"五四"运动前后,因此又被称为"五四"启蒙。这场运动将以资本主义配置为典范的现代性观念广泛传播,但最终中国还是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文化心理上来看,这其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即"五四"青年传播的启蒙思想本身存在误读,混沌不明;近代中国的启蒙一直面临着"救国存亡"的压力,社会主义更好地回应了富国强民的需求;儒家传统文化作为群族心理和生活方式参与进现代性建构,影响着民众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关键词:
“五四”启蒙 社会主义 儒家文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坤
作为启蒙运动的分支,苏格兰启蒙运动是现代文明进程的中坚力量。苏格兰作为这场运动的诞生地,是追溯现代文明起源的重要场所。与欧陆发达地区相比,贫穷落后的苏格兰之所以能兴起一场辉煌璀璨的启蒙运动并产生深远的辐射力,其奥秘在于苏格兰的国际性以及自身的文化特性。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国际性与开放性,得益于其积极与英格兰、荷兰、法国等地先进文化的融合。再者苏格兰自身的独特性又深刻影响着这场运动。这种特性离不开苏格兰自由包容的社会文化氛围,政治环境的自由化、宗教宽容,强大的资助群体、启蒙知识分子的高度社会性等因素,使苏格兰启
关键词:
苏格兰 启蒙运动 现代性 文明 思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伯特·罗兹 常永才
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发展包括四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19世纪受德国的影响,第二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联邦资助研究的兴起,第三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多功能大学"的广泛成型,第四阶段是新自由主义影响下创业型大学的崛起。就学术研究的规模而言,美国研究型大学已经无国能及,但其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中所产生的基本问题,却常常为学术研究所忽视。中国在致力于将自己的顶尖大学提升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些基本问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华宝
目前对于"知识服务"概念的解读多数是以"知识"为突破口,通过"知识"的属性来解读"知识服务"的内涵。文章侧重于将"知识服务"作为一个整体放入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中来解读,突出其对知识经济社会的信息支持和智力支持,强调其时代特征、知识含量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
知识服务 概念解读 知识经济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春影
西方思想界对“启蒙”概念的讨论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洞穴隐喻”的提出,而兴盛于17—18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直到20世纪后半叶仍然是被持续探讨的时代性话题。康德与福柯都曾就“何谓启蒙”这一问题发表各自的言论。康德认为启蒙即是通过理性批判摆脱人的不成熟状态,并且将理性视为行为的唯一法则;而福柯在回应康德时反对这种理性主义的立场,他强调诉诸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式的探索是一种理性神话的体现,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过程无法摆脱权力的参与。二者的启蒙观念看似存在对垒,实则有共同的祛昧诉求。在教育学研究领域,他们二人的观念分歧主要体现为现代性与后现代的理性地位之争。晚近中西教育哲学学者,无论是高举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旗帜,他们对理性的认识也反映了这一看似对立的争论。固然,教育中后现代对理性的批判不应成为敌视理性的原因,理性视角也应与其他视角,包括非理性因素,共同成为人类精神转向的力量。若此,看似冲突的康德、福柯的启蒙概念,不仅可分进合击,更可相互含摄,以点亮教育之光。
关键词:
启蒙 教育 理性 康德 福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松
教育与启蒙当属哲学研究的范围。启蒙作为教育永恒的使命 ,其责任就是向愚昧挑战、为心智解蔽 ,既关乎体制 ,又针对人。作为本体的教育 ,乃是体现了哲学精神的教育 ,通过它 ,知识成为生活的基础并内化为人的精神
关键词:
教育 启蒙 心智 认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和玉 陈定萍
讨论情报检索过程中的3个概念:提问概念、检索概念和标引概念,论述提问概念和检索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及用检索概念替换提问概念的必要性。并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如何进行概念替换。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哲罕
社会-经济因素及其方法是现代世界的构成性要素和主导性原则,这同时涉及社会性生产及其历史变化。与之前社会-经济因素及其方法没有得到充分展开以及哲学对其不甚重视相对,正是通过从苏格兰启蒙运动到马克思的发展,才彻底实现了其在哲学中的引入。这种引入极大地改变了哲学的面貌。从辩证法意义上可以认为,马克思否定了苏格兰启蒙运动,或者说苏格兰启蒙运动在马克思那里才得到了最终的完成。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正是通过将社会-经济因素及其方法作为出发点及批判对象(也即对实证性因素的吸纳与超越),才得以让自身理论可以在关于现代世界的理论与实践上真正地朝向人的自由与解放。对社会-经济因素及其方法的这种考察,充分揭示了马克思工作的革命性与开创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邹晓平
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按功能分化,而不是趋同。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作为两个体系,既是概念层面的划分,也是操作层面的划分。绝大部分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有清晰的定位,或者属于精英高等教育,或者属于大众高等教育。有质的差别的教育应该在不同质的教育机构内完成。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的关系既是冲突的,又是和谐的。我们既要防止精英高等教育压抑大众高等教育,又要防止大众高等教育消解精英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永红 万誉 李汉邦
美国的教育界认识到传统教育体制已不能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开始在大学中实行"创新基本建设"。科罗拉多大学的"创新学士"计划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与创新"硕士计划代表了这一改革的倾向。这两个计划告诉我们,必须对现行培养模式进行较彻底的改造,方能建立创新教育体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纪宝成
本文是作者1997年10月29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演讲稿。文章重点介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有很大发展,但距“大众教育”尚远,从目前国情出发,宜采取“稳步发展”的方针;当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现已初见成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吕林海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回到高等教育国际化本身内涵的深刻辨析上,以生成更加正确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从国际化与全球化的比较辨析国际化的内涵、从历史发展的视角透视国际化活动及其原因的变化、从行动模型的视角解读国际化的实践运作实质等,共同构成了理解国际化本体内涵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全球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