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0)
2023(12980)
2022(10802)
2021(9753)
2020(8508)
2019(19358)
2018(19151)
2017(36904)
2016(20220)
2015(22768)
2014(22863)
2013(22961)
2012(21376)
2011(19270)
2010(19878)
2009(18918)
2008(19327)
2007(18273)
2006(16181)
2005(14656)
作者
(60352)
(50788)
(50557)
(47927)
(32061)
(24407)
(23037)
(19759)
(18973)
(18379)
(17243)
(16999)
(16155)
(16070)
(15794)
(15560)
(15504)
(14776)
(14731)
(14641)
(12780)
(12650)
(12417)
(11664)
(11578)
(11446)
(11421)
(11330)
(10328)
(10233)
学科
(91471)
经济(91367)
(89711)
(72210)
企业(72210)
管理(68641)
(46979)
方法(39636)
农业(30993)
数学(30950)
业经(30848)
数学方法(30719)
(28121)
中国(22788)
(19964)
财务(19930)
财务管理(19898)
(19437)
企业财务(18788)
技术(18007)
地方(17050)
(16690)
贸易(16683)
(16390)
理论(16390)
(16202)
(16110)
(15575)
(14866)
(14482)
机构
学院(306798)
大学(300600)
(128504)
经济(125956)
管理(119913)
理学(102284)
理学院(101256)
管理学(99849)
管理学院(99272)
研究(97280)
中国(77143)
(66595)
(62601)
(59627)
科学(59013)
农业(51393)
(50056)
(49979)
业大(49427)
财经(46890)
中心(46235)
研究所(44851)
(42248)
(39054)
(38748)
北京(38706)
师范(38416)
经济学(38330)
经济学院(34833)
经济管理(34694)
基金
项目(193018)
科学(152022)
研究(144827)
基金(138452)
(118927)
国家(117692)
科学基金(101605)
社会(92744)
社会科(87503)
社会科学(87472)
(78903)
基金项目(74058)
教育(65733)
(63665)
自然(63614)
自然科(62102)
自然科学(62084)
自然科学基金(61057)
编号(60752)
资助(54703)
成果(48946)
(42975)
重点(42952)
(42913)
(42699)
(42236)
课题(40996)
创新(39150)
国家社会(37677)
(37028)
期刊
(154986)
经济(154986)
研究(88442)
(67785)
中国(61896)
(50042)
学报(47228)
农业(45466)
管理(44150)
科学(43805)
大学(36457)
学学(34382)
业经(31483)
教育(31119)
(29564)
金融(29564)
技术(28532)
财经(24454)
(24153)
经济研究(21906)
问题(21453)
(21137)
技术经济(18148)
(16715)
世界(15891)
农村(15123)
(15123)
商业(15115)
现代(14778)
(14705)
共检索到466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旭友  
建设农业强国的要素主要包括“粮、地、品、技、制、人、业”七个方面,这七个要素构成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端稳端牢自己的饭碗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长期战略,要筑牢保障粮食安全的生产底线、实施粮食全链条安全管理、正确处理好主粮和杂粮的辩证关系;土地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总根,要坚守生态红线,优化农村“三生”空间布局,保护、利用好耕地并提高耕地质量;“品”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和农业强国的标志,要培育品类丰富、种质优异的农业品种,提高农业品质,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科学技术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要把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依靠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把握好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制度是建设农业强国的保障,要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构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强的制度体系;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最能动主体,要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产业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要构建和完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龚斌磊   张启正  
建设农业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对实现乡村振兴整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端,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摆脱依赖要素投入增长维持农业产出的发展模式,而要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驱动农业增长。文章立足农业生产的视角,论述了农业强国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之间的关系及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的联系,并分析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在农业农村发展的局部维度,不断夯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在城乡融合和区域发展的全局维度,提升县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以带动农业现代化,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先进要素回流农村,同时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实现欠发达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速提升。为走好上述路径,需要建立各级政府涉农职能履行的“能力”和“意愿”体系,使其以实绩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向东  石自忠  袁龙江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立足“三农”实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科学认识农业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内涵要求,把握好当前农业强国建设的现实基础,研究提出加快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国内生产保供、国际资源利用、科技装备、经营体系、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促进增收、政策预期等方面对农业强国的内涵要求进行剖析,并提炼总结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现实成效及面临的短板弱项。建议夯实国内农业生产保供基础,提升农业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快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构建富有竞争力组织力的经营体系,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助力共同富裕,建立适应农业强国建设的体制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佟金萍  马剑锋  王慧敏  秦腾  王倩  
借鉴全要素用水效率的测度思路,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和Tobit模型展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全国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呈先降后升再回落走势,东、中、西部呈递减格局,且西部显著低于东、中部;年降水量、农产品进出口以及供水结构中地下水所占比例与农业用水效率均呈较显著的正向关系;人均水资源量与用水效率呈负向关系,表明丰水地区需加强节水措施;在灌溉费与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关系上,全国、东部和中部模型结果与西部模型结果表现不一,但灌溉费与每亩灌溉水量呈显著的负向关系,表明灌溉费的节水效应是显著的,也意味着水价政策的节水效应将促进节约水量流向用水效益更高的用水户,进而提高整体的农业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辉  冉启英  王宏森  
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存在着较大的地区间差异;考察期内除西部地区呈现出小幅波动上升外,东、中部地区以及全国整体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恶化。(2)影响因素中:农民收入水平、有效灌溉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增加值地区占比、农业科技研发对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要素投入规模、财政政策则阻碍了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改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巍  王春平  李旭  
通过我国27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开放经济环境下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随着其开放度不同,农业FDI对该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不相同,具体来说,出口依存度低于6.404%时,农业FDI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负效应,在6.404%和21.715%之间,影响不显著,而高于21.715%时,农业FDI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效应,农业FDI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呈现"U"型特征,而对外投资率存在单一门槛,当地区的对外投资率低于0.2955%时,农业FDI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和平  王喜连  汪兴阳  盛永华  
以杭州四季青乡在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模式为例,测算了该乡1989-1993年间农业发展与农业投入因素的关联度,排序结果:农业投资、技术覆盖率、科技示范等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比较大。进而分析了该乡农业新技术转化的特点和转化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金叶  安尼瓦尔.阿木提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强调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本文在此前提下讨论了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牛刚  
农业企业经营要素的配置环境主要包括三方面:涵盖农业宏观管理体制及与此相配套的政策、法律、技术和文化环境的宏观体制环境,国内外市场环境和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而企业面对日益复杂且快速多变的发展环境,如何应对环境变化、适应及改造环境就成为企业管理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思美  苏基才  江华  
利用改进的Frisch综合分析法与Cobb一Douglas生产函数,采用各部门生产的定点调查资料,分别建立水稻、小麦、棉花、柑桔、生猪与水产等六个主要农业部门的投入产出弹性,指出不同部门中物质投入要素的相对稀缺性,为农业问题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康亚文  彭博  赵浚夷  刘泠岑  张倩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国内外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的文献,探究其测算结果的一致性,以期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及其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方法]首先对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有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再对纳入文献进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区域、方法、投入产出指标和年份区间的梳理,进而基于Meta分析定量化地分析各研究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结果之间的异质性,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TFP增长率测算总体异质性较低(I~(2)=10%),剔除单独省份或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的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增大(I~(2)=18%);(2)投入指标方面,劳动力投入指标使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时的测算结果异质性较高(I~(2)=61%),而使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时,测算结果同质性显著(I~(2)=0);(3)测算方法方面,使用DEA方法测算所得结果间同质性显著(I~(2)=0);(4)测算时段方面,各时段内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呈现高度异质性,1992—1997、1998—2003、2004—2008、2009—2015各时段下I~(2)结果分别为 94%、89%、68%、87%。[结论](1)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9—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2%是较为准确的测算结果,且单独省份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填补以全国为研究区的文献间的异质性;(2)投入产出指标的遴选对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有一定影响;(3)测算方法是农业TFP增长率异质性的主要来源;(4)农业TFP增长率测算中相关指标所选不变基期对长时间跨度测算结果影响不大,但对具体时段内的农业TFP测算结果影响显著。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金中仁  章云兰  成建权  
农业信息产业化的基本要素包括 :主导产业、市场、龙头企业、商品基地及利益分配机制。其制约因素主要有 :农业结构不协调、市场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难建、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为推进企业信息产业化 ,应采取相应对策。参考文献 6。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晓  张屹山  
本文运用符合物料守恒条件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分别对1990~2011年间中国农业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有以下发现:与传统的技术效率相比,环境效率不仅能体现农业生产中各种要素的利用效率,还能揭示农产品要素投入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大多数年份慢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与农作物对生产要素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增长缓慢密切相关。由于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上的缺陷,中国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效率增速缓慢,导致了农业污染控制难度加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困难等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长琪,刘仁彪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程智强  张占耕  
为了对科技进步给农业产出增长的作用地位有个较全面的认识,本文从农业生产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出发,在前人所建立的科技进步、生产要素和农业增长的相互关系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科技进步与生产要素生产率增长间的关系,并针对“八五”期间上海市农业基本情况,就科技进步、生产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增长三者之间进行了分析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