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43)
2023(20997)
2022(17454)
2021(16248)
2020(13438)
2019(30418)
2018(30339)
2017(57774)
2016(31404)
2015(35283)
2014(35042)
2013(34710)
2012(31902)
2011(28675)
2010(29078)
2009(27132)
2008(26701)
2007(24255)
2006(21816)
2005(19780)
作者
(90382)
(75066)
(74710)
(70757)
(47869)
(35825)
(34055)
(29293)
(28597)
(27112)
(25554)
(25450)
(23970)
(23936)
(23057)
(22903)
(22169)
(22082)
(21664)
(21581)
(18822)
(18623)
(18182)
(17407)
(16951)
(16848)
(16818)
(16753)
(15230)
(14965)
学科
(130524)
经济(130298)
(107230)
管理(96135)
(87381)
企业(87381)
(50956)
方法(50382)
中国(40306)
数学(39732)
数学方法(39324)
业经(38296)
(35222)
农业(34038)
地方(31668)
(27132)
(25322)
理论(23341)
(23263)
贸易(23242)
(23239)
财务(23152)
财务管理(23119)
(23045)
技术(23005)
(22472)
企业财务(21860)
(20721)
银行(20677)
环境(20071)
机构
学院(443572)
大学(439985)
(178289)
管理(174892)
经济(174249)
研究(150709)
理学(148867)
理学院(147220)
管理学(144821)
管理学院(143998)
中国(116837)
(96912)
科学(91656)
(82308)
(81298)
(75708)
(69992)
中心(69607)
研究所(68038)
业大(67435)
财经(64054)
农业(62234)
北京(61657)
(60234)
师范(59711)
(58092)
(56447)
(54445)
经济学(51760)
(47967)
基金
项目(291567)
科学(229533)
研究(218702)
基金(208855)
(180371)
国家(178640)
科学基金(154253)
社会(138516)
社会科(130449)
社会科学(130411)
(115462)
基金项目(110612)
教育(99524)
自然(97671)
(95681)
自然科(95376)
自然科学(95355)
自然科学基金(93654)
编号(92176)
资助(84066)
成果(75106)
(65441)
重点(64781)
(63416)
课题(63036)
(61565)
创新(56962)
国家社会(56085)
项目编号(55465)
科研(54502)
期刊
(214238)
经济(214238)
研究(134009)
中国(97984)
(79108)
管理(67511)
学报(67359)
(64256)
科学(63484)
教育(55177)
农业(53296)
大学(52155)
学学(48442)
(44314)
金融(44314)
技术(40840)
业经(39321)
经济研究(31524)
财经(31251)
问题(28395)
(28151)
图书(27265)
(26873)
技术经济(22592)
(21511)
现代(21347)
科技(21110)
商业(20419)
理论(20402)
世界(20248)
共检索到690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冬   夏兆刚   王华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快速发展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助推农业强国建设。北京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在公益性服务体系、服务主体、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服务体系优化、服务主体能力提升、产后服务环节薄弱等三大问题与挑战。本文结合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特点和服务体系发展趋势,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彭声扬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客观需要,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措施。一、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炳坤  
建设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得到加强,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而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佩民  孙振玉  梁艳  
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是指国家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兴办的、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形成相对于农业部门的独立产业部门,从总体来说,应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农业社会化最早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其含义是"许多分散的生产过程融合成一个社会生产过程"(《列宁全集》第1卷,145页)。但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个概念,是中国提出的。我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以后,农村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开始产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亚景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协调组合资本、劳动力、先进技术以及土地等农业要素,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融合发展,是农业发展新动能的助推器。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发点,多方发力、多措并举,按照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系统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娟  
土地流转的大规模推进造成了大规模经营的大户扩张和家庭经营的小农户萎缩,这种分化反映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就是需求和供给结构的双重分化,其最终结果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大户为中心的重构。重构的过程有三个重要特征,而这些特征产生了对小农社会化服务体系以至小农生产的存续危机。一是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力量的扩张和崛起;二是这个过程是由耕地的规模经营效应和服务的规模经营效应共同构成的对小农的强制过程;三是这种强制效应最终会产生小农的"崩塌效应"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路径依赖效果,从而使体系重构具有不可逆性。由此在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詹武  
(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历史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双包为主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力推动着我国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社会化服务就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的迫切需要下发展起来并促进专业化、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十年来社会化服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农户间、农户与集体、国营经济部门间自发协作联合,以解决对社会化服务的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景骥  温琦  
1.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是坚持家庭承包制农业正确发展方向的需要我国的农业,主要是家庭承包制农业。我国家庭承包制农业的正确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呢?探索我国家庭承包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长礼  
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它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围绕农业生产,由与农业有关的部门提供生产资料,提供贮存、加工、销售以及为农业生产本身提供各种服务的产、供、销纵向联合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生产——分配——消费的农业生产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农业管理学的角度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成通常分为三部分:即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和供应的产前部门;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中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志敏  彭梦春  
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有市场导向型的美国模式、合作社导向型的德国模式以及农协导向型的日韩模式。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成功经验表明,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政府、合作社、私人公司3个层面的服务系统。中国基本上形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基础、多元化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与农民的需求差距大。为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强化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在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淑红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应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而农业产业化必须依靠完善的农业社会化金融服务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当前我国农业金融在支持力度、信贷产品结构和农业保险推广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只有在充分调动商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积极性的基础上,发挥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宏观调控作用,创新融资方式、完善结构,农业金融才能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颖慧   陈红   游星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对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发展理念,阐释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显著提高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但不同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强于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强于非主产区的空间格局,对农业及相关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影响更为显著;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落后地区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广度和深度,缩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区域差异以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蔚然   刘萍   郭洁  
大国小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国情,必须着眼于小农户的需求,明确其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这既是时代命题,更是现实任务。对此,我们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紧密衔接。立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部署,面对现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改革,结合小农户对服务产业、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模式等方面的需求,通过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完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等方面,促进小农户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高效融合。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中义  王力  李兴锋  
农村人口老龄化推动了农业服务化和土地流转的进程,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明显的冲击。为揭示各因素的作用机理,基于2000~2019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由沿海向内地递减的差异性分布和空间集聚特征;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且中部地区受影响的程度最大,西部次之,东部最低;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人口老龄主要通过“倒逼机制”使农业服务化和土地转出两个重要传导渠道发挥了正向部分中介效应,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抑制效应。因此,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回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建华  李俏  
农民互助作为补充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能够较好地解决现有体制下分散小农与市场对接困难的问题。农民互助在中国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意义上的转变,互助形式逐渐趋向于理性化,互助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对此,需要整合挖掘农村互助资源,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