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08)
- 2023(18749)
- 2022(15807)
- 2021(14594)
- 2020(12175)
- 2019(27832)
- 2018(27567)
- 2017(53411)
- 2016(28447)
- 2015(32031)
- 2014(31681)
- 2013(31367)
- 2012(28548)
- 2011(25530)
- 2010(25535)
- 2009(23592)
- 2008(23341)
- 2007(20821)
- 2006(18308)
- 2005(15932)
- 学科
- 济(122323)
- 经济(122181)
- 业(106606)
- 管理(91550)
- 企(88109)
- 企业(88109)
- 方法(54628)
- 农(49839)
- 数学(44307)
- 数学方法(43754)
- 业经(37037)
- 财(33921)
- 农业(33210)
- 中国(30669)
- 地方(24081)
- 务(23639)
- 财务(23562)
- 财务管理(23527)
- 技术(22808)
- 制(22572)
- 学(22433)
- 理论(22341)
- 企业财务(22290)
- 和(20948)
- 贸(20177)
- 贸易(20167)
- 易(19582)
- 策(18943)
- 划(18703)
- 环境(17731)
- 机构
- 学院(409316)
- 大学(404076)
- 管理(168622)
- 济(168348)
- 经济(164967)
- 理学(146126)
- 理学院(144703)
- 管理学(142400)
- 管理学院(141648)
- 研究(128126)
- 中国(98150)
- 京(84685)
- 科学(77513)
- 财(75522)
- 农(73209)
- 业大(62360)
- 所(61943)
- 财经(60798)
- 江(60666)
- 中心(59936)
- 研究所(56141)
- 农业(56068)
- 经(55379)
- 北京(52532)
- 范(51632)
- 师范(51202)
- 经济学(50098)
- 州(48770)
- 院(46590)
- 经济管理(45421)
- 基金
- 项目(278647)
- 科学(221045)
- 研究(208565)
- 基金(202500)
- 家(174144)
- 国家(172546)
- 科学基金(150760)
- 社会(133409)
- 社会科(126252)
- 社会科学(126219)
- 省(110004)
- 基金项目(107554)
- 自然(96048)
- 教育(94701)
- 自然科(93814)
- 自然科学(93794)
- 自然科学基金(92123)
- 划(90244)
- 编号(86399)
- 资助(81785)
- 成果(68273)
- 部(61474)
- 重点(61384)
- 发(60364)
- 创(59736)
- 课题(57960)
- 创新(55192)
- 国家社会(54869)
- 教育部(53129)
- 人文(52819)
- 期刊
- 济(190016)
- 经济(190016)
- 研究(116378)
- 中国(75422)
- 农(72137)
- 管理(63469)
- 财(59483)
- 学报(59381)
- 科学(56836)
- 农业(49206)
- 大学(47086)
- 学学(44457)
- 教育(42635)
- 技术(38502)
- 业经(37100)
- 融(34120)
- 金融(34120)
- 财经(29674)
- 经济研究(27983)
- 经(25565)
- 问题(25492)
- 业(25058)
- 技术经济(21853)
- 版(19825)
- 现代(19627)
- 科技(19590)
- 图书(19572)
- 商业(19188)
- 理论(18589)
- 世界(17730)
共检索到594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红宇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农业强国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产业形态,是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呈现的产业运行表现结果。建设农业强国首先是产业发展问题,产业属性是认识农业强国的理论原点。农业强国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一个国家结合国情农情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农业领域形成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竞争优势,就可称为农业强国。构建农业强国理论,要以农业现代化一般理论为基座,嵌入我国特殊的国情农情,并叠加大国复兴崛起对农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融合创新。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业现代化 产业属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张晏齐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具有历史自觉性的主动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主要农业强国都是该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农业生产、政策和文化也都从该国历史中汲取养分。有鉴于此,第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我国农耕文明的回应。中国是公认的农业文明古国,传统农业长期领先,为我国人口繁衍、文明传承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党的农业思想和政策的传承与发扬。党一直将“三农”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农业强国的理论概念以及当下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都是党长期重视“三农”、发展“三农”的必然结果。未来,应当继续秉持大历史观,从历史智慧中寻找发展道路、继承文化精神、完善评价指标和构建话语体系,持续开辟农业强国的新境界。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耕文明 农业劳动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张晏齐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具有历史自觉性的主动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主要农业强国都是该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农业生产、政策和文化也都从该国历史中汲取养分。有鉴于此,第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我国农耕文明的回应。中国是公认的农业文明古国,传统农业长期领先,为我国人口繁衍、文明传承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党的农业思想和政策的传承与发扬。党一直将“三农”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农业强国的理论概念以及当下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都是党长期重视“三农”、发展“三农”的必然结果。未来,应当继续秉持大历史观,从历史智慧中寻找发展道路、继承文化精神、完善评价指标和构建话语体系,持续开辟农业强国的新境界。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耕文明 农业劳动生产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谭明交
农业产业链涉及农业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研发、品牌、体验、消费等全环节,受季节、环境影响尤为突出,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等方面格外重要。文章梳理了产业链“链长制”的形成背景和理论逻辑,认为在我国产业迈向创新突破的新阶段,“链长制”是适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能够促进市场主体与政府形成合力,从制度上保障市场主体之间的合理互动关系;阐述了农业产业链“链长制”的运行机制,并提出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注重产业链前导规划引领、数字赋能农业产业链发展、强化农业产业链延伸、做好产业链跟踪服务工作等政策建议,以助力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安全可控制、创新能力强、绿色底色足、带农惠农好的农业全产业链,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基础,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褚艳芳 牟少岩
农业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企业化是同一过程,农业产业化的逻辑起点是组建农业企业和具有企业化经营性质的经济组织,其现实起点则是选拔培育农业企业家。
[期刊] 改革
[作者]
姜长云
深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逻辑包括深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网络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过程,也是在推进纵向一体化过程中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的过程。在深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过程中,核心企业或核心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企业家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中坚力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发育的机制和环境,从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组织创新 农业产业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耀一
文章基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运作模型,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运作逻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业产业组织链、供应链、空间链、价值链需遵循的相应发展逻辑,通过采用图形展示和逻辑实证的方法,展开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调查,发现中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存在组织化水平较低、农业供应链物流不健全、农业空间链布局与效应有待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出降低农业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农业竞争优势)、突破协同困境(强化整体效率)、统一规划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加快集群发展)、统筹产业价值协调(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加以努力,进而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耀一
文章基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运作模型,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运作逻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业产业组织链、供应链、空间链、价值链需遵循的相应发展逻辑,通过采用图形展示和逻辑实证的方法,展开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调查,发现中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存在组织化水平较低、农业供应链物流不健全、农业空间链布局与效应有待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出降低农业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农业竞争优势)、突破协同困境(强化整体效率)、统一规划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加快集群发展)、统筹产业价值协调(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加以努力,进而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永江 袁俊丽 黄惠春
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要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创新,要从我国国情农情出发,立足农耕文明历史底蕴,传承传统农业文化,增强历史自信。本文在分析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历史逻辑出发,回顾了我国农业强国的历史地位与农业强国思想的演变过程;从理论逻辑出发,围绕动力来源、物质基础、制度保障与实现路径四个方面阐述了农业强国的理论依据;从实践逻辑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优势与劣势。本文提出通过双向发力、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系统提升等方面推动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建设,并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崔凯
农业强国是基于国际比较的多维动态概念。通过对世界农业强国做出界定和分类,本文研究中将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四强一高”,即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基于经济发展形势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国建设农业强国有充分的条件保障,必须把握时机并抓紧推进。对若干关键指标进行预测分析,研判中国最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跨越农业强国门槛;在时序安排上,于2035年奠定建成农业强国的基础,于2045年建成农业强国。中国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中国道路,采用分阶段稳步推进和分地区、分产业、分主体的分类推进战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强国支撑体系,创新农业补贴和保障手段,明确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扶持重点,以建设农业强省、农业强市、农业强县为主抓手,大力提升农业发展内生能力,增强农业发展韧性,尽快使中国由农业大国迈入农业强国。
关键词:
农业强国 中国道路 推进战略 支撑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永琴 祁元生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而建设农业强国也是产业兴旺的长远目标。目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科技创新缓慢、农村市场体系落后、农业生态治理困难等现实挑战,对建设好农业强国形成制约。为更好赋能农业强国建设,要基于产业赋能、科技强农、改革驱动、生态引领四个维度,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塑造农业发展新动能,完善政策支农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产业兴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关键词:
产业兴旺 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少春 李萍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创新,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基于对马克思产业组织理论和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法、理论旨趣及价值取向的比较分析,以马克思产业组织理论作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根本遵循,借鉴西方产业组织理论注重微观组织形态研究的有益成分,阐发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构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两大内核的理论逻辑,深刻影响着农业产业组织制度构建与政策设计上坚持农业现代化的包容性及其因应技术演化组织模式的适时创新性的基本内涵。农业共营制在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包容性发展导向下谋求分散农户组织化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生产模块化分工的市场进入和连接方式,探索了以农户为基础的多元主体利益协调、合作共享发展,推进了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资源与资本、技术、企业家能力等现代生产要素的集聚重组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在发挥农业共营制组织效率优势和兼顾公平共享中促进了农民增收共富。农业共营制作为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一个有益尝试,为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农业共营”到“农民共富”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政策设计与实践探索新的启示和新的路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水清 李艳军
本文重点探索乡村能人主导下农业产业转型的内在逻辑和路径选择。归纳出以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双重压力为逻辑起点,以乡村能人牵头下的外部资源与乡村内部社会网络相融合为关键点,通过乡村能人的创新力、动员力和组织力驱动农业生产要素供给与经营模式创新,促进产业重组、资源整合与村治有序,并最终实现产业兴旺与村民全面发展的农业产业转型的内在逻辑及其主要路径。
关键词:
乡村能人 农业转型 产业结构 治理特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水清 李艳军
本文重点探索乡村能人主导下农业产业转型的内在逻辑和路径选择。归纳出以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双重压力为逻辑起点,以乡村能人牵头下的外部资源与乡村内部社会网络相融合为关键点,通过乡村能人的创新力、动员力和组织力驱动农业生产要素供给与经营模式创新,促进产业重组、资源整合与村治有序,并最终实现产业兴旺与村民全面发展的农业产业转型的内在逻辑及其主要路径。
关键词:
乡村能人 农业转型 产业结构 治理特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牛若峰
文章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展开,归纳了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态势,重点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是参与主体利益的联合,并着重论述了各参与主体行为道德的重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