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0)
2023(10144)
2022(8057)
2021(7266)
2020(6027)
2019(13302)
2018(13193)
2017(24319)
2016(12885)
2015(14339)
2014(14041)
2013(14080)
2012(12753)
2011(11230)
2010(11773)
2009(11220)
2008(11404)
2007(10771)
2006(9615)
2005(8766)
作者
(35432)
(30143)
(29825)
(27958)
(18898)
(14270)
(13386)
(11561)
(11273)
(10864)
(10182)
(9946)
(9609)
(9360)
(9101)
(8830)
(8683)
(8631)
(8587)
(8555)
(7531)
(7353)
(7259)
(7039)
(6998)
(6797)
(6652)
(6562)
(5999)
(5895)
学科
(80073)
(63827)
企业(63827)
(58804)
经济(58732)
管理(52390)
(44766)
农业(29916)
业经(27910)
方法(21400)
(21001)
(16539)
财务(16523)
财务管理(16516)
企业财务(15609)
中国(15393)
技术(15191)
数学(14042)
(13991)
数学方法(13989)
(13857)
(11992)
(11749)
(11573)
理论(11258)
企业经济(10555)
地方(10393)
农业经济(10217)
经营(10190)
(9832)
机构
学院(191624)
大学(180301)
(83824)
经济(82361)
管理(81343)
理学(69514)
理学院(68977)
管理学(68337)
管理学院(67986)
研究(55918)
中国(47660)
(44695)
(37995)
(36861)
农业(33438)
(31767)
业大(30872)
科学(30385)
财经(29331)
中心(27476)
(26529)
(26474)
经济管理(24929)
(24504)
经济学(23430)
研究所(23213)
北京(22391)
商学(22265)
商学院(22084)
(21624)
基金
项目(120077)
科学(96657)
研究(96229)
基金(86585)
(72358)
国家(71430)
科学基金(63962)
社会(63751)
社会科(59871)
社会科学(59854)
(50249)
基金项目(46289)
教育(41986)
编号(41592)
(38415)
自然(37943)
自然科(37037)
自然科学(37030)
自然科学基金(36453)
资助(32476)
(32177)
成果(31993)
(28688)
(27592)
课题(27006)
(26880)
(26705)
(26660)
国家社会(25913)
重点(25850)
期刊
(108403)
经济(108403)
研究(53875)
(49918)
中国(42345)
农业(33569)
(32629)
管理(32438)
业经(26398)
科学(24018)
学报(22263)
技术(19764)
(19763)
金融(19763)
大学(19160)
教育(18618)
学学(18192)
(17334)
财经(14654)
问题(14378)
经济研究(14245)
农村(13778)
(13778)
农业经济(13745)
(12712)
技术经济(12326)
世界(11471)
经济问题(10461)
现代(10382)
商业(10367)
共检索到298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陆晓玲  卢瑛琪  
建设农业强国对于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但当前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与农产品供给保障、经营方式转型与小农户利益保护、竞争优势培育与配套体系构建、提质增效导向与支持政策完善之间的四大冲突性挑战。基于现实基础和发展需求,建设农业强国应当选择突出比较优势和特色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和以工促农、强化系统变革和制度优化、推进科技驱动和要素升级四大实现进路,并且实施坚守安全底线、补齐发展短板、发展先导产业、创新制度体系等重点任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洪远  江帆  
建设农业强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重要性和紧迫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探究了农业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提出了农业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从内涵特征看,中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聚焦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重点任务,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必须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世魁  赫凤彩  史航  郝星海  任继周  
山地农业养活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地农业伦理是山地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存环境发生功能关联的道德认知,进而探索农业行为对自然与社会系统的道德关联。中国的山地居民在漫长的农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宜性、地宜性、有序度、法自然”特征的山地农业伦理观,对山地乃至整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充分吸收山地农业伦理观的积极因素,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技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以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原则,合理组织山地农业生产,推动山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法稳  郑玉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特别是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迫切需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发展阶段农业发展最根本的目标之一。农业绿色发展表现出多维的时代价值,但也面临着突出的环境问题,如耕地资源压力过大,化肥农药使用强度依然居高不下,农产品质量依然不容乐观等。在此背景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对新发展阶段农业的战略地位重新思考,创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问题,依靠科技创新,改善提升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系统的健康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明海  
在我国将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方向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会有新的机遇和挑战双重境遇。仅就农业而言,新的体制一方面带来了原有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又要产生若干新的问题。如果此时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仍未圆满解决,新的政策和措施不能体现为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么必将出现农业较之于其它诸业迟缓的发展速度,甚至出现暂时的停滞。农业实现市场经济转变要付出代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俊显  
农稳则天下安,农兴则国家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迈上新征程,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并非容易之事,必须深刻把握好农业强国内在的特色表征,从特色表征出发探索推进农业强国向上向善发展的长效路径。具体表现在要立足本国国情,澄清“一变”“两不变”的新时代内涵,把握“大国小农”的基本特征;要以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优势解决“谁来养活中国”的现实性问题;要深入挖掘农耕文明中蕴含着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历史底蕴;要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关系等四个方面,为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可行之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龙耀  彭澎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高质量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撑。相比世界典型农业强国,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存在着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不够、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不足、农业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未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领域应当包括:助力夯实农业供给保障基础,围绕粮食安全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开展金融创新;助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业科技企业进行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并对相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农业发展韧性,构建现代农业保险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在政策层面,需要协调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创新金融服务,系统打造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金融服务机制和产品体系;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晓球  
建设金融强国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基于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金融强国的实现必须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建设金融强国既要走中国之路,又要体现国际社会所认可的一般共性。因此,在迈向金融强国的过程中,重点是如何把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透明、流动性强、有成长性的财富管理市场,并且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基础上有序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克勇  
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可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支撑,有利于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探索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方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形成教学成果,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为解决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在设计、实施与治理方面的难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一体化设计,强化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类型特征;通过一体化实施,落实中高职贯通无缝衔接;通过一体化治理,全面增强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吸引力。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需要在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上展示新担当,在服务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在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上取得新突破,在发挥长学制一体化优势上寻求新进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魏后凯   崔凯   芦千文   胡凌啸   苏岚岚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城乡融合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基于“三化一融”视角来分析研判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国在2027-2030年间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设定目标值,2033年左右可基本实现“三化一融”设定目标值,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2012-2021年中国“三化一融”的系统协调程度不断提高,但农民现代化成为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进程的突出短板。在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是:锚定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和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两阶段目标,按照“守底线、补短板、寻突破、促提升”的思路抓好“独立项”,根据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之间的联系做好“交叉项”,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贯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以用好“串联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难点是谋划解决中长期农业农村工作中难以化解的突出矛盾、关键难题和体制障碍,包括:协调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目标冲突,化解小农户与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矛盾,破解推进城乡融合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难题,以及推动乡村闲置资源要素盘活利用机制改革等。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农业农村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为突破口,坚持“三化一融”协同推进,把农民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整体性、协调性、前瞻性和内生性,实现城乡融合基础上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更高水平、更优结构、更佳质量的协调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乐守红   曹明  
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育是进入数智时代的必然趋势。从理论依据来看,是以建构主义理论、教育传播学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等为参考借鉴,旨在挖掘国际中文教育的新模式,抢占汉语国际传播的新赛道,从而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数字赋能国际中文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有助于建构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生态、探索国际中文教育的场景化教学、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资源数字化、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全球化布局。在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育中,要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数字人文技术为支撑,紧密围绕数字化转型态势,在深化语言文化交流、凝聚多元主体共识、形成有机时空转换、实现数字情境浸润、保障教学效果落地方面,探索国际中文教育的理念创新、专业发展、生态形塑、场景建构、教学改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高度重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要求,不是全部主要任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个系统工程,不可顾此失彼,要注意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思维。通过分析巴西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的教训提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仅“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还要注意这些粮源必须“自主可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工农城乡收入差距合理化结合起来;推进农业组织结构创新要注意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当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时不我待,要注意推进相关研究强化包容互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长云  
本文就如何认识农业强国的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提出要注意区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两个概念,重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个概念的独特性和存在价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三农”工作的两个主要抓手。建设农业强国要注意从产业链供应链的视角,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注意区分成本和价格竞争力与品牌、质量和服务竞争力,并更加重视提升农业的品牌、质量和服务竞争力。要科学厘清关于“三农”工作诸多目标任务之间的关系。要用高质量的农业强省建设,推动建设农业强国行稳致远和高质量发展,谨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误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张晏齐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具有历史自觉性的主动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主要农业强国都是该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农业生产、政策和文化也都从该国历史中汲取养分。有鉴于此,第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我国农耕文明的回应。中国是公认的农业文明古国,传统农业长期领先,为我国人口繁衍、文明传承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党的农业思想和政策的传承与发扬。党一直将“三农”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农业强国的理论概念以及当下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都是党长期重视“三农”、发展“三农”的必然结果。未来,应当继续秉持大历史观,从历史智慧中寻找发展道路、继承文化精神、完善评价指标和构建话语体系,持续开辟农业强国的新境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旭友  
建设农业强国的要素主要包括“粮、地、品、技、制、人、业”七个方面,这七个要素构成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端稳端牢自己的饭碗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长期战略,要筑牢保障粮食安全的生产底线、实施粮食全链条安全管理、正确处理好主粮和杂粮的辩证关系;土地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总根,要坚守生态红线,优化农村“三生”空间布局,保护、利用好耕地并提高耕地质量;“品”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和农业强国的标志,要培育品类丰富、种质优异的农业品种,提高农业品质,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科学技术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要把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依靠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把握好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制度是建设农业强国的保障,要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构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强的制度体系;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最能动主体,要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产业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要构建和完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