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2)
- 2023(11689)
- 2022(9534)
- 2021(8651)
- 2020(7372)
- 2019(16296)
- 2018(16212)
- 2017(31271)
- 2016(16881)
- 2015(18853)
- 2014(18777)
- 2013(18695)
- 2012(16899)
- 2011(15128)
- 2010(15524)
- 2009(15049)
- 2008(15254)
- 2007(14133)
- 2006(12745)
- 2005(11778)
- 学科
- 业(87831)
- 济(73198)
- 经济(73071)
- 企(71037)
- 企业(71037)
- 管理(66820)
- 农(46056)
- 农业(30588)
- 业经(29805)
- 财(27412)
- 方法(26160)
- 制(21082)
- 务(19455)
- 财务(19422)
- 财务管理(19400)
- 中国(19302)
- 数学(18448)
- 企业财务(18379)
- 数学方法(18308)
- 技术(16582)
- 体(16234)
- 策(15420)
- 划(14374)
- 和(13367)
- 体制(13074)
- 理论(12742)
- 地方(12638)
- 贸(11793)
- 土地(11790)
- 贸易(11785)
- 机构
- 学院(246161)
- 大学(237343)
- 济(105489)
- 经济(103435)
- 管理(101233)
- 理学(86111)
- 理学院(85348)
- 管理学(84375)
- 管理学院(83934)
- 研究(76479)
- 中国(64424)
- 农(53128)
- 财(52179)
- 京(49825)
- 科学(42809)
- 江(40850)
- 农业(40230)
- 财经(39762)
- 业大(38770)
- 所(37280)
- 中心(37146)
- 经(35866)
- 研究所(32723)
- 州(31184)
- 北京(30574)
- 经济学(30484)
- 经济管理(29143)
- 财经大学(28577)
- 范(28049)
- 师范(27827)
- 基金
- 项目(155536)
- 科学(124621)
- 研究(120218)
- 基金(113303)
- 家(96201)
- 国家(95145)
- 科学基金(84028)
- 社会(78875)
- 社会科(74321)
- 社会科学(74302)
- 省(63063)
- 基金项目(60546)
- 教育(53435)
- 自然(51865)
- 自然科(50616)
- 自然科学(50604)
- 编号(50268)
- 划(50095)
- 自然科学基金(49759)
- 资助(44000)
- 成果(39681)
- 制(36822)
- 业(36359)
- 创(35565)
- 部(35258)
- 发(34158)
- 重点(34076)
- 课题(33898)
- 创新(32406)
- 国家社会(32299)
- 期刊
- 济(133220)
- 经济(133220)
- 研究(72363)
- 中国(57750)
- 农(56668)
- 财(44225)
- 管理(40372)
- 农业(37891)
- 科学(33516)
- 学报(31398)
- 业经(28654)
- 融(26754)
- 金融(26754)
- 大学(26170)
- 学学(24893)
- 技术(23551)
- 教育(23005)
- 财经(20119)
- 业(19526)
- 经济研究(17893)
- 问题(17826)
- 经(17322)
- 农村(14898)
- 村(14898)
- 农业经济(14259)
- 技术经济(14171)
- 世界(13601)
- 现代(12810)
- 版(12751)
- 财会(12543)
共检索到386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守英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正是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产业革命、乡村系统重构和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内容和重大任务。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生产关系安排和一切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是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健全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以农地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以及建立城乡统一土地权利体系构筑农业产业革命、乡村系统重构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
系统重构 农业强国 土地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飞 曲福田
土地征用,是指将农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征用制度可以看作是有关农业支持其他产业发展的制度,是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地位作用的一种表现,所以,土地征用制度应随着农业基础性地位表现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表现形式将从以要素贡献为主转变为以市场贡献为主。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创建新型的土地征用制度,以适应农业基础性地位表现形式的转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金文成 靳少泽
本文揭示了农业强国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剖析了中国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现实基础和主要障碍,梳理了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共性特征和规律性启示,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大而不强,在农业产出效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农业发达国家普遍在农业科技现代化、服务现代化、产业链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等方面具备优势,并且注重本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支持保护和工农城乡关系调整。中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有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现实国情农情的中国特色;既要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也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各方面。因此,必须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有效发挥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农耕文明、改革发展、技术后发等特殊优势,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加强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键词:
农业强国 现实基础 国际经验 路径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后凯 崔凯
农业强国以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为特征,表明特定时期一国农业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中国围绕粮食安全、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营服务、生态保护、试点改革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粮食生产能力、农业增长动力、产业带动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等不断增强,目前已经具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条件。突破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约束,补齐农业强国建设短板,应推进四大体系建设,包括确保稳产优供基础的能力体系建设、彰显农业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建设、基于双轮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政策体系建设,确保到21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如期建成。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业现代化 农业竞争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培衢
在系统考察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基础建设制度变迁的实践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其制度变迁的逻辑核心在于追逐灌溉之利,其内在动力在于农民自发逐利、社区精英协同与地方政府助民成利三股力量的契合;进而,文章指出农民经济自由权利和生产赢利空间的扩大是农业基础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的根本,有助于形成稳定收益预期的制度安排,将激励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积极性和利用效率,而乡村集体行动制度供给力量则决定着制度变迁的时滞和经济效率。这也正是"徐闻实践"蕴涵的独特理论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
转型期 农业基础设施 灌溉之利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守英
1引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世界各国制度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制度变革与绩效分析也是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过去40多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实现了从农业集体化体制转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制的制度变革~([1]),经历了从农民对农地产权的博弈与国家的还权于民,到国家稳定农民土地承包关系与实行农地确权的过程~([2])。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选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本效
现有的山区效益农业模式潜存着剥夺和变相剥夺农民的动机和机制 ,难以成为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机制。包含着多个层级的股份合作制体制 ,是山区效益农业蓬勃发展的生命之源。保证能人资源成为个体农民的代言者是个体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参 8
关键词:
山区 效益农业 可持续发展 基础制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平均 李明贤
不同时期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对其供给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基本轨迹的分析,认为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制度外供给制度以及权力导向的供给决策机制是农业基础设施供给过程中的重要路径依赖,并导致供给的低效率。因此,立足于公共财政制度、市场经济环境和民主集中原则,应打破长期以来的路径依赖,构建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马培衢
本文基于对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基础建设制度变迁的系统考察,揭示出其制度变迁的逻辑核心在于农民自觉追逐灌溉之利,其内在动力在于农民有把握投资获利机会的自主发展权,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农民自发逐利、社区精英协同与地方政府助民成利三股力量的契合。本文进而指出,农民的自主发展权和生产赢利空间的扩大是农业基础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的根本,它将有助于形成稳定收益预期的制度安排,将激励农民投资于基础建设并提高其利用效率;而乡村的自主治理力量则制约着农村制度变迁的时效性和经济效率。而这也正是本文案例研究所蕴涵的现实借鉴意义和独特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 自主发展权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浩然 刘悦 刘合光
文章通过比较研究,从产权分配、土地市场、征地制度和农地保护四个方面分析了中美两国农地制度的差异。讨论的结果发现,不同的产权分配会对农地制度的其他三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认为,进一步的农地制度改革首先应从农地的产权分配做起,而且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纠正农地征收和农地保护中的矛盾,而不在于提高农地交易市场的效率。
关键词:
比较 产权分配 土地制度 城镇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柴盈
中国封建时期灌溉设施建设绩效辉煌,其中制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灌溉设施建设的发展经过了三个波动的阶段,产生了集权型、自治型和混合型三种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分别保证了与其相适应的灌溉设施建设绩效和灌溉绩效。本文采用以"灌溉设施的物质属性——参与者特质——制度环境"为三个权变因素的制度分析框架对这三种制度安排的产生与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有效的制度安排取决于权变因素之间互相匹配的结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温涛 向栩
农村金融服务亟待创新以有效满足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当前,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便利性、可得性明显提升,已经具备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能力,但还需进一步突破微观机制与渠道缺陷、服务体系内部不均衡、外部融资溢价、城乡“数字鸿沟”明显、创新能力不足和统筹施策不力等薄弱环节。农村金融以创新姿态服务农业强国建设,需加快从“扶贫金融+普惠金融”到“普惠金融+产业金融”、从银行主导到“银行+市场”双重主导、从支持生态扶贫到服务乡村绿色发展、从信息孤岛到开放型信用信息平台、从传统金融扶持到金融科技赋能、从发展激励到统筹发展与安全六个方面进行路径创新,实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力机构”的协调配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珊 齐兴利
本文的研究旨在检验由政府推进的组织制度改革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影响。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陡山灌溉公司及灌区农户问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发现这种由政府推动建立的用水户协会虽极大地提高了水费收缴率,但灌溉水运送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调查发现农户用水协会的参与率仍较低,农户在渠道的运行和维护上投入的时间和资金不足。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鸣 种聪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基本遵循,是我国“三农”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经验,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现实需要。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农村改革的现实基础,对标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和愿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农业科技的主要思路是统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充分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步推动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关键任务是推进种源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构建更高水平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在改革中保障和增进农民利益,关键任务是深化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关键词:
农业强国建设 农业科技 农村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