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2)
- 2023(12483)
- 2022(10022)
- 2021(9387)
- 2020(7727)
- 2019(17295)
- 2018(16999)
- 2017(32592)
- 2016(17245)
- 2015(19473)
- 2014(19136)
- 2013(19241)
- 2012(17724)
- 2011(16056)
- 2010(16320)
- 2009(15382)
- 2008(15577)
- 2007(14268)
- 2006(12814)
- 2005(11783)
- 学科
- 业(85714)
- 济(81785)
- 经济(81693)
- 企(68491)
- 企业(68491)
- 管理(61809)
- 农(46384)
- 方法(31657)
- 农业(30803)
- 业经(29794)
- 中国(25246)
- 财(24352)
- 数学(23941)
- 数学方法(23822)
- 制(18375)
- 务(17246)
- 财务(17222)
- 财务管理(17208)
- 技术(17187)
- 策(16645)
- 贸(16627)
- 贸易(16615)
- 易(16287)
- 企业财务(16219)
- 划(14718)
- 体(14285)
- 和(14256)
- 地方(14019)
- 发(12673)
- 理论(12438)
- 机构
- 学院(254768)
- 大学(247304)
- 济(120067)
- 经济(118133)
- 管理(104199)
- 理学(88987)
- 理学院(88202)
- 管理学(87412)
- 管理学院(86915)
- 研究(85128)
- 中国(70657)
- 财(52516)
- 京(51583)
- 农(50530)
- 科学(44825)
- 财经(41368)
- 所(40928)
- 江(39432)
- 中心(39101)
- 农业(38089)
- 经(37733)
- 研究所(36437)
- 业大(36353)
- 经济学(36189)
- 经济学院(32633)
- 北京(32500)
- 经济管理(30769)
- 州(30600)
- 财经大学(30013)
- 范(29940)
- 基金
- 项目(160802)
- 科学(129966)
- 研究(126122)
- 基金(119136)
- 家(101075)
- 国家(100020)
- 科学基金(87848)
- 社会(85252)
- 社会科(80550)
- 社会科学(80531)
- 基金项目(62221)
- 省(62024)
- 教育(55712)
- 自然(51812)
- 编号(51748)
- 自然科(50645)
- 自然科学(50635)
- 划(50223)
- 自然科学基金(49846)
- 资助(47106)
- 成果(41054)
- 部(37699)
- 发(36678)
- 业(36603)
- 创(36439)
- 国家社会(36117)
- 重点(35320)
- 课题(34596)
- 制(33810)
- 创新(33192)
- 期刊
- 济(145373)
- 经济(145373)
- 研究(78726)
- 中国(54956)
- 农(54453)
- 财(42007)
- 管理(41734)
- 农业(36916)
- 科学(33845)
- 学报(30258)
- 业经(29333)
- 融(27478)
- 金融(27478)
- 大学(25498)
- 技术(24151)
- 学学(24050)
- 教育(23557)
- 经济研究(21907)
- 财经(21183)
- 业(19668)
- 问题(19420)
- 经(18470)
- 世界(16963)
- 技术经济(15623)
- 贸(15470)
- 农村(14562)
- 村(14562)
- 农业经济(14226)
- 国际(13368)
- 现代(13194)
共检索到399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崔凯
农业强国是基于国际比较的多维动态概念。通过对世界农业强国做出界定和分类,本文研究中将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四强一高”,即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基于经济发展形势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国建设农业强国有充分的条件保障,必须把握时机并抓紧推进。对若干关键指标进行预测分析,研判中国最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跨越农业强国门槛;在时序安排上,于2035年奠定建成农业强国的基础,于2045年建成农业强国。中国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中国道路,采用分阶段稳步推进和分地区、分产业、分主体的分类推进战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强国支撑体系,创新农业补贴和保障手段,明确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扶持重点,以建设农业强省、农业强市、农业强县为主抓手,大力提升农业发展内生能力,增强农业发展韧性,尽快使中国由农业大国迈入农业强国。
关键词:
农业强国 中国道路 推进战略 支撑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明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农村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互融合以及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互为支撑、均衡协调的发展状态。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历史方位和独特优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潜能充足、前景广阔。农民形态、产业形态、城乡形态三大经济形态的演化,预示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底层逻辑的变动趋向。面向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应在产业政策、城乡融合、农村改革等方面做出必要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璇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成功且彰显世界引领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问题导向,探究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对于一以贯之走好这条道路意义重大。从历史源流、逻辑起点和时代走向三个层面把握其历史逻辑,中国道路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源流一脉相承,中国深厚的文化渊源和中华民族近代探索实践成为它诞生在中国的逻辑起点,新时代中国道路以其新特征和独特优势不断彰显必然成功的时代走向。
关键词:
中国道路 历史逻辑 源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张晏齐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具有历史自觉性的主动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主要农业强国都是该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农业生产、政策和文化也都从该国历史中汲取养分。有鉴于此,第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我国农耕文明的回应。中国是公认的农业文明古国,传统农业长期领先,为我国人口繁衍、文明传承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党的农业思想和政策的传承与发扬。党一直将“三农”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农业强国的理论概念以及当下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都是党长期重视“三农”、发展“三农”的必然结果。未来,应当继续秉持大历史观,从历史智慧中寻找发展道路、继承文化精神、完善评价指标和构建话语体系,持续开辟农业强国的新境界。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耕文明 农业劳动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张晏齐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具有历史自觉性的主动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主要农业强国都是该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农业生产、政策和文化也都从该国历史中汲取养分。有鉴于此,第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我国农耕文明的回应。中国是公认的农业文明古国,传统农业长期领先,为我国人口繁衍、文明传承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党的农业思想和政策的传承与发扬。党一直将“三农”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农业强国的理论概念以及当下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都是党长期重视“三农”、发展“三农”的必然结果。未来,应当继续秉持大历史观,从历史智慧中寻找发展道路、继承文化精神、完善评价指标和构建话语体系,持续开辟农业强国的新境界。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耕文明 农业劳动生产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永琴 祁元生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而建设农业强国也是产业兴旺的长远目标。目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科技创新缓慢、农村市场体系落后、农业生态治理困难等现实挑战,对建设好农业强国形成制约。为更好赋能农业强国建设,要基于产业赋能、科技强农、改革驱动、生态引领四个维度,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塑造农业发展新动能,完善政策支农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产业兴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关键词:
产业兴旺 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辉尚 李美琪 黄晓慧 胡冰川
大豆是重要的战略性农产品之一,在农业强国战略中有着突出重要地位。但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和进口来源集中度过高,在全球地缘政治等重大事件冲击下,贸易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集聚、脆弱性凸显;立足国内,确保大豆供给安全,实现风险可控,是我国新时期全面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大豆有效供给面临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核心产区加速北移、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和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等“四元”现实困境;多情形测算结果显示,立足国内提升大豆产能的潜力巨大,需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持续增强我国大豆供给安全保障能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红宇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农业强国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产业形态,是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呈现的产业运行表现结果。建设农业强国首先是产业发展问题,产业属性是认识农业强国的理论原点。农业强国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一个国家结合国情农情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农业领域形成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竞争优势,就可称为农业强国。构建农业强国理论,要以农业现代化一般理论为基座,嵌入我国特殊的国情农情,并叠加大国复兴崛起对农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融合创新。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业现代化 产业属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二勇 李健
高质量的教育政策体系既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制度保障,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之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政策机理集中体现为,领导体制上,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战略地位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任务上,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育人体系上,建立“三全育人”教育体系。层级治理与部门协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制度与路径的基本经验。从领导体制、发展体系、要素配置角度看,教育强国建设面临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学生、教师、教育内容、教育设施等要素优化配置不足的挑战。建设教育强国,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落实教育根本任务,以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建设协同性体系。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改革 教育政策 教育生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王丽萍 祝林林
中国道路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宝贵历史经验。坚持中国道路并不是坚持其他道路,而是坚持以持续发展为第一要义的道路、以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的道路、以社会主义为基本底色的道路、以中国特色为显著特征的道路、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方法的道路。坚持中国道路需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从而赓续发展中国道路与续写中国道路的辉煌成就,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方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思林
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是对近代百年中国问题的回答。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也是对这个问题回答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复兴构成了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三重逻辑变奏。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是夺取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可靠保障,不仅具有国家意义也具有全球治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 时代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永江 袁俊丽 黄惠春
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要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创新,要从我国国情农情出发,立足农耕文明历史底蕴,传承传统农业文化,增强历史自信。本文在分析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历史逻辑出发,回顾了我国农业强国的历史地位与农业强国思想的演变过程;从理论逻辑出发,围绕动力来源、物质基础、制度保障与实现路径四个方面阐述了农业强国的理论依据;从实践逻辑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优势与劣势。本文提出通过双向发力、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系统提升等方面推动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建设,并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赖珩瑗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过去,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回应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诉求中不断推进,围绕着“六个核心”——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绿色化,形成了“五个重要共识”——坚持以“大国小农”为基本农情,坚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为文化根脉,坚持以推进工农互动和城乡互动为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展望未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要直面新的时代命题,要在继续推进“六个核心”和坚持“五个重要共识”的基础上,巩固成果、紧握机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皓
农业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根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强国建设呈现出供给安全、共享富农、功能强化、绿色集约和开放合作的核心内涵指向,形成了融汇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综合性农业现代化方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展示出不同于西方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开新特质。农业强国建设立足于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和文化基因等内源性优势,构设了“大安全—大食物—大空间—大福利”的全面性内容贯通体系,并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多元战略的耦合互补,拓展了外围纵深。新发展阶段加快农业强国建设亟待构建多维集成、一体推进、灵活支持和双源保障的政策转化机制,并以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实支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杰 苏艺 付娆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以传统农耕社会为起点、以农民利益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指向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是一系列基于中国实际、符合历史规律、蕴含党和人民百年经验智慧的思想体系和实践道路。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阶段,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要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乡村振兴五个重点领域为内容体系和以科技创新、城乡融合、改革深化为动力驱动的“一个核心思想+五项重点内容+三维动力驱动”总体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