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3)
2023(7951)
2022(6417)
2021(5914)
2020(4847)
2019(11040)
2018(10724)
2017(20026)
2016(10658)
2015(12230)
2014(12329)
2013(11853)
2012(11028)
2011(9997)
2010(10488)
2009(10017)
2008(9040)
2007(8460)
2006(7585)
2005(6832)
作者
(30798)
(25235)
(24971)
(23941)
(15990)
(12041)
(11584)
(9873)
(9759)
(9201)
(8668)
(8555)
(8165)
(8153)
(8114)
(7953)
(7437)
(7280)
(7240)
(7151)
(6503)
(6221)
(6026)
(5953)
(5786)
(5695)
(5687)
(5593)
(5267)
(5249)
学科
(37295)
经济(37248)
管理(28831)
(27216)
(26442)
金融(26435)
(23524)
企业(23524)
(23503)
银行(23482)
(22883)
中国(20792)
(13859)
(13104)
方法(12512)
地方(11870)
(11203)
中国金融(11074)
业经(10752)
(9736)
数学(9696)
数学方法(9590)
理论(9511)
(9105)
贸易(9094)
(8913)
(8295)
(8106)
财务(8064)
财务管理(8053)
机构
学院(143351)
大学(141811)
(57651)
经济(56085)
研究(52118)
管理(50015)
中国(47508)
理学(40972)
理学院(40504)
管理学(39813)
管理学院(39543)
(31040)
(30164)
科学(29822)
中心(26317)
(26176)
(24878)
(23679)
研究所(23460)
财经(22516)
(20380)
北京(19917)
(19734)
业大(19704)
(19456)
(19356)
农业(19290)
银行(18667)
(18588)
师范(18338)
基金
项目(90641)
研究(70194)
科学(69643)
基金(62363)
(54296)
国家(53772)
科学基金(44952)
社会(42413)
社会科(40191)
社会科学(40186)
(36967)
教育(32166)
基金项目(32007)
(30561)
编号(29872)
自然(27015)
自然科(26406)
自然科学(26395)
成果(26049)
自然科学基金(25917)
资助(25864)
课题(22316)
重点(20943)
(20502)
(19386)
(19196)
项目编号(18636)
(18525)
(18344)
创新(18089)
期刊
(67870)
经济(67870)
研究(46841)
中国(37801)
(32156)
金融(32156)
(23783)
(23301)
学报(22818)
教育(21842)
管理(19812)
科学(19025)
大学(17499)
学学(16144)
农业(14904)
技术(13200)
财经(11468)
业经(10865)
经济研究(10580)
国际(10044)
(9914)
(8812)
问题(8675)
图书(8481)
(7847)
理论(7655)
职业(7627)
(7540)
论坛(7540)
实践(6947)
共检索到243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国刚  
<正>一、新质生产力如何落地,落地何处?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财富价值是用科技底色计算的。以手机为例,设想如果现今大量生产的仍是10年前的手机,而非智能手机,那么,计算出来的财富价值将会大幅缩水。财富的底色是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大量引进海外技术,各行各业产业链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整体铺开,核心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部分产业技术进步相对缓慢,对劳动生产率提升和产业利润率增长造成阻碍。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了金融强国的“六个关键核心要素”,既是关键又是核心,突出体现了金融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金融发展息息相关。
关键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小鹰  
本文通过对传统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整理,以及对国外学者就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对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理解:一个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不仅仅要求金融市场运行顺畅,能够促进资金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有效分配,更为重要的是将其置于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后,它要能够比其他金融体系更具有增长潜力。因此,金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应该将金融市场本身、微观企业基础和宏观经济环境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甄峰  
在经济规模增长和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中国开始寻求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更大的话语权。本文利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公布的1997年至2010年国际竞争力数据,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十余年来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动态变化,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竞争力衰退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在2006~2007年达到最好状态,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衰退,但情况好于发达国家,近10余年来金融体系硬实力较软实力有更大的提升。中国金融体系未来发展仍需在竞争软实力上着力,以金融创新推动竞争力提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雷欢  何元贵  
加拿大是西方7大工业国和世界10大贸易国之一,该国每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到GDP的10%以上。但加拿大金融服务贸易对全国GDP的贡献不大。在分析加拿大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运用TC指数、RCA指数等国际竞争力指标,将加拿大与英国、美国、中国、印度等10个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进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加拿大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并深入分析了加拿大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原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向丹  
金融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金融体系竞争力是反映一个国家金融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IMD发布的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及数据,对2004年~2013年的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通过熵值模糊综合模型进行赋权及计算综合得分,最后对各国的金融体系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具有一定的差距,资本市场效率和银行市场效率不高拉低了我国金融业的总体竞争力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光亚  刘晓东  
文章首先界定了IT业和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其次采用因子分析评价方法建立模型,收集了华为、中兴、TCL、微软、飞利浦、西门子等国内外IT企业的指标数据利用模型进行综合竞争力比较,并对比较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再次分析中国IT业国际竞争力弱的原因,并提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浩森  杨会改  
针对目前尚缺乏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的问题,本文在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对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构建起了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国内外28个典型区域的评价研究,提出了基于价值链优化现代产业结构、基于创新链增强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和基于生态链促进产业体系协同进化的提升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的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裕惠  
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在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之际,研究如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农业是广西各地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探讨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农业的基本概念,并联系广西贺州市实际,对如何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外向型农业的步伐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青  马晶  
提升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分化动荡,大国竞争成为常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首先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战略思想,拓展了大国竞争背景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内涵,提出了“在安全中追求产业控制和市场占有”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国际竞争观,并从“安全稳定-体系完整-开放协同-引领控制-市场占有”五个维度识别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特征。其后基于“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总结了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最后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实践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小勇  
入世后,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还要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不仅有国内市场的竞争,还有国外市场的竞争。为更好地评价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重新审视并制订了量化程度高,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方法,并以我们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某民营企业为实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莉  
据IMD公布的1999年世界竞争力报告,由于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排名有所下降。本文认为,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门复杂的系统科学。文中详细分析了其主要特性及其系统要素之间的影响;并指出,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透过庞杂的统计数字,才能从根本上找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可行途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化举  
本文概述了建筑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现状,认为产业竞争力结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竞争力决定因素评价方法有待改进,进而构建了新的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结果评价体系,包括赢利能力、市场占有率、生产效率、规模实力等四个方面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形成了新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评价模型,从基本因素、根本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十二项内容解释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提出了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潘永源  
论提高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工程体系潘永源外贸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水平的综合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外贸实力明显增...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少克  陆跃祥  
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科学评价需要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框架,本文构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状态指标体系、发展指标体系和激励指标体系,认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评价不单要对产业竞争力的状态进行静态考察,还需要探讨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而激励因素的作用是通过社会管理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在通过发展指标系统对产生某个时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冬辉  杨柯玲  彭跃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双重背景下,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研究与分析是业内日益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入手,构建了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就湖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