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
- 2023(53)
- 2022(36)
- 2021(44)
- 2020(30)
- 2019(88)
- 2018(81)
- 2017(220)
- 2016(117)
- 2015(128)
- 2014(119)
- 2013(122)
- 2012(91)
- 2011(94)
- 2010(87)
- 2009(58)
- 2008(50)
- 2007(46)
- 2006(44)
- 2005(27)
- 学科
- 收入(714)
- 济(546)
- 经济(544)
- 财(544)
- 国民(481)
- 国民收入(477)
- 富(466)
- 财富(466)
- 方法(322)
- 数学(300)
- 数学方法(300)
- 农(267)
- 业(258)
- 农业(230)
- 中国(182)
- 分配(179)
- 管理(133)
- 人民(111)
- 结构(105)
- 地方(102)
- 社会(100)
- 财政(93)
- 出(89)
- 产业(86)
- 业经(82)
- 制(81)
- 政(81)
- 融(81)
- 金融(81)
- 银(80)
- 机构
- 大学(1330)
- 学院(1303)
- 济(861)
- 经济(855)
- 管理(500)
- 理学(450)
- 理学院(448)
- 研究(448)
- 管理学(445)
- 管理学院(444)
- 财(372)
- 经济学(365)
- 经济学院(340)
- 财经(305)
- 中国(285)
- 经(284)
- 京(258)
- 财经大学(234)
- 农(199)
- 所(190)
- 科学(187)
- 经济管理(184)
- 中心(180)
- 研究所(177)
- 社会(175)
- 业大(160)
- 江(158)
- 院(156)
- 贸(148)
- 农业(145)
共检索到1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夏杰长 吴永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尽可能地惠及最大多数人的小康。如果收入差距过大,甚至一部分人还生活在贫困之中,就不可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不可能实现惠及最大多数人的“小康”。因此,调控居民收入差距,尽可能地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并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一部分人率先富裕的示范下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文从大力加强教育、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开征社会保障税、加大税式支出力度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政府调控居民收入差...
关键词:
居民收入差距 小康社会 调控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曼琳
关注小康问题最难于回避的是社会差距问题。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的新阶段 ,如何防止由于社会差距的原因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稳定问题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忽视社会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尤其是忽略地区差距对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深刻影响 ,那么中国社会的小康目标将显得底气不足、苍白无力。因此 ,客观地分析并适时地找到相应的对策成为我们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性觉醒
关键词:
小康社会 社会差距 政治稳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艺
一、中等收入者的内涵 中等收入是指在某个时期里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全体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达到这一水平或者与此大致相当收入的人群,就可以被称为中等收入者(或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阶层),在国外被称为中产阶级。中等收入者不是一个单独的社会阶层,而是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状况,人们把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10万元,户均金融资产在3万元~10万元的人口和家庭划入中等收入阶层,它是介于富有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的一个阶层。按照国际学术界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正明 钟俊鹏
本文提出并初步界定了不同收入阶层和谐消费的概念,从三个层面分析了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不和谐的表现及弊端。在此基础上,析出不同收入阶层的和谐消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内容的结论。最后对不同收入阶层和谐消费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其中重点探讨了扩大公共产品提供的途径。
关键词:
不同收入阶层 和谐消费 小康社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宜勇 顾严 万海远
确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战略、明确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目标,关系到经济社会转型与改革的全局,对于协调重大利益关系、形成广泛的改革共识、提振社会对改革的信心,意义重大。应针对收入分配体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雁
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的战略方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当前和以后一个较长时间制约这两大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民收入过低和如何开拓农村市场问题。本文就前者作些探索。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岳希明 种聪
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农村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从收入不平等看,市场收入和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是导致收入差距的两个重要决定因素。本文测算结果发现,我国的市场收入基尼系数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而政府再分配政策效果不明显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再分配政策中社会保障支出分配效应高于个人所得税。通过对社会保障支出及各分项支出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测算,发现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具有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离退休金和报销医疗费支出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而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养老金对收入分配有正向作用。同时,本文对养老、医疗和教育补贴扩大不同倍数的减贫效应模拟发现,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有效减少农村贫困。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的规模和瞄准性,发挥社会保障支出在调节收入分配和农村保障性扶贫中的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洪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今后近二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宏伟蓝图,是我国民族振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一个重要步骤。从宏观上来说,是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分配制度的改善;从微观来说,是指居民生活条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作用,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其实现程度和出现的问题实施监测、预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个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同收入分布、人口环境、居住条件等内容,其中,中等收入群体数量没有统一的定性和定量标准,而其又是衡量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在此,借助数理统...
关键词:
小康社会 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放之 戴天凤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民生问题改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还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难点,深入厘清民生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认清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以及住房保障方面的民生短板,对有效改善民生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放之 戴天凤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民生问题改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还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难点,深入厘清民生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认清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以及住房保障方面的民生短板,对有效改善民生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阿迪力·买买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难点在民族地区,城乡难点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区处于此二者的交汇处,属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中之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于民族地区农牧区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是否能达到小康标准。从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看,现阶段很难达到目标。因此,未来的关键是下大力气增加农牧民收入,并加快增长速度。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牧民收入 小康社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康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与"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制定,提出2020年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的确鼓舞人心,振奋人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令人震撼的一步!同时,它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豪情睿智,为全球所瞩目。习总书记说得好,"小康,小康,全看老乡!"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缩小城乡差别,必须让592个县脱贫,必须让7017万贫困人员致富。靠什么脱贫?靠什么致富?靠发展经济。发展经济靠资源,资源要靠发掘、保护、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邵立民
一、国内外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一直是世界各国和我国专家学者及政府研究的重要问题。早在20世纪40-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结构就开始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美国、法国、英国等都非常重视发展畜牧业。到了70年代基本形成了农牧并重的稳定的生产结构。到1980年美国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值比例为51.7:48.3,1990年47.3:52.7,法国1985年的比例为46.3:53.7,英国39.2:60.8,荷兰为32.6:67.4。在20世纪40-5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书群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针对不同阶层的收入问题提出了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全面把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需要合理界定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深刻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步骤地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关键词:
阶层 中等收入 意义 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