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6)
- 2023(7478)
- 2022(6426)
- 2021(6151)
- 2020(5180)
- 2019(12012)
- 2018(11894)
- 2017(23470)
- 2016(12910)
- 2015(14552)
- 2014(14765)
- 2013(14333)
- 2012(13449)
- 2011(12186)
- 2010(12738)
- 2009(11943)
- 2008(12012)
- 2007(11234)
- 2006(10262)
- 2005(9164)
- 学科
- 济(53599)
- 经济(53446)
- 管理(38336)
- 业(34141)
- 企(28926)
- 企业(28926)
- 方法(24080)
- 数学(19660)
- 数学方法(19138)
- 中国(18027)
- 农(16961)
- 财(14585)
- 业经(12536)
- 地方(11650)
- 制(11297)
- 策(11280)
- 理论(11236)
- 农业(10508)
- 学(9886)
- 和(9733)
- 贸(9053)
- 贸易(9047)
- 易(8804)
- 银(8609)
- 银行(8606)
- 行(8228)
- 及其(8087)
- 融(7708)
- 金融(7707)
- 务(7611)
- 机构
- 学院(181209)
- 大学(180143)
- 济(74702)
- 经济(72890)
- 管理(69718)
- 研究(63015)
- 理学(58652)
- 理学院(58007)
- 管理学(56611)
- 管理学院(56258)
- 中国(49762)
- 京(38716)
- 财(38449)
- 科学(36176)
- 所(32041)
- 江(29725)
- 中心(29531)
- 财经(28595)
- 研究所(28096)
- 农(27233)
- 经(25692)
- 北京(25271)
- 范(24976)
- 师范(24819)
- 州(23656)
- 业大(23640)
- 院(22292)
- 经济学(22010)
- 财经大学(20771)
- 农业(20640)
- 基金
- 项目(111907)
- 科学(88706)
- 研究(85789)
- 基金(79879)
- 家(67870)
- 国家(67236)
- 科学基金(58086)
- 社会(54934)
- 社会科(50849)
- 社会科学(50836)
- 省(44168)
- 教育(41130)
- 基金项目(40320)
- 划(37042)
- 自然(36427)
- 编号(36342)
- 自然科(35598)
- 自然科学(35593)
- 自然科学基金(34947)
- 资助(34733)
- 成果(31951)
- 课题(26463)
- 重点(25199)
- 部(25164)
- 发(24003)
- 创(22296)
- 性(22061)
- 教育部(21981)
- 项目编号(21877)
- 年(21674)
共检索到295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 顾瑶
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人口的均衡发展是一个关键。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协调发展。但是,从1990年代我国进入低生育率开始已有20来年,长期的低生育率的人口非均衡发展下将产生了更为复杂的人口现象,引发了人口规模与结构、劳动供给与需求、人口流动与区域发展等之间的失衡和矛盾,成为制约未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口难题",破解这些人口难题是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应有之意。
关键词:
人口均衡 人口规模 人口结构 劳动供给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翼
要建立人口均衡型社会,就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均衡问题、人口内部结构的均衡问题、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均衡问题。但自然环境的变化是缓慢的,社会经济发展本身与人口密不可分,故短期内只有通过人口结构的调整,使之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均衡。对当前的中国人口来说,最重要的结构均衡问题是:少儿人口性别比的均衡,人口年龄结构的均衡,人口内部不同人力资本结构的均衡,人口地区分布的结构均衡,人口的城乡结构均衡,人口的阶级阶层结构均衡。
关键词:
人口均衡型社会 自然环境 社会结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学军 翟振武 杨凡 李建民 穆光宗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re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a country,and the funda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and individual and household behaviors determine the us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ll of the three factors into account.Corresponding to this consideration,the Central Commiss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lled for "striving to build resources-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 few years ago,but why the "pattern of population" was excluded from this call? Given this,the leading party group of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proposed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and balanced population development,which caught much research attention,and received responses from local family planning workers.How to translate a good idea into a theory,and then into practice deserves further discussion.Hence,this forum,"Why a Population-Balanced Society should be Built," brings together three scholars,Zhai Zhenwu,Li Jianmin,and Mu Guangzong who are specialized in this area,to discuss this issue in a greater detail.They have defined the concept of population-balanced development,explored feasible channels to realize such society,and pointed ou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n this topic.As Professor Li points out,population-balanced development is a long-term,historical process;we should neither be too anxious for quick success,nor do nothing.What is important is not how fast we can go,but whether we are in the right direction,and step forward towards that direction.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杰华 朱荟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这一理论命题是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口理论体系的新成长点,更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学界深入研究。本文重点从理论内涵、现实困境和对策出路等方面对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初探。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应宗
我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严峻的挑战:一种是某些国家实行以“管理贸易”为主要特点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另一种是借WTO的有关规则,推行以服务贸易为主要特点的贸易自由化。“管理均衡”就是兼顾这两方面挑战所作的积极对策。该对策是在研究“纳什均衡”和“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根据国际经贸态势和中国经贸发展现状可以具体演化为“取中”策略。运用这种均衡策略,可使我国在国际经贸“大三角”中避开激烈对抗的矛盾体系,将国内外一些对抗因素整合为“力偶”,推动我国经贸发展呈“螺旋”型上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侯亚非
人口均衡发展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确是需要进行理论讨论、百家争鸣,形成社会共识的一个新理念。文章从中国人口大流动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关系切入,提出如何实现几亿农民工以市民化为内涵的深度城市化;如何迎接未来几亿农村人口快速进入城镇就业、生活,并保持人口与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政府面临的艰巨考验。文章分析北京市控制外来人口规模屡屡受挫的困惑,论述了转变城市人口发展理念的意义。主张城市政府应从被动的人口规模控制转向主动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目标,转向积极的社会制度创新,正视"新移民"存在的客观事实,突破城市建设、管理以本地户籍人口为规划依据的思维定式,实施一元化人口管理,进而从客观上实现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实现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均衡发展。
关键词:
人口均衡发展 人口流动 城市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燕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面临"低水平均衡陷阱"风险。其症结在于政务活动中的信用信息归集与应用工作明显存在逆向激励问题。要走出这一陷阱,必须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信用信息应用,加强组织推动,多管齐下,互动合作,着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做好政务活动中信用信息的归集与应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课题组 马力 桂江丰
文章对人口均衡的内涵和中国特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人口均衡具有复合体、辩证统一体、多元立体等特征;人口均衡理论实现了现代人口科学的重大突破,是构建人口发展的"引力中心",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中国人口发展相继经历了"生存型"、"增长型"、"发展型"均衡态;实施"人力资源综合开发"、"城乡一体化"、"主体功能区"等战略是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人口均衡 人口均衡发展 人口均衡型社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席强敏 李国平
京津冀地区人口规模的有效控制和空间的合理布局,对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当前京津冀人口规模巨大且增速较快,人口的均衡发展面临人口空间极化现象严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和中心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等问题。应该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京津冀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实施京津冀人口总量有序管理;合理引导北京人口疏解,形成京津冀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优化区域产业功能布局,助推京津冀人口均衡发展;挖掘资源环境发展潜力,拓展京津冀人口增长空间。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人口 都市圈 均衡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雁伶 张翌鸣
文章用实证方法研究了江西职业教育资源、机会和结构三方面均衡发展现状,发现教育机会均衡发展状况较好,教育资源和结构均衡发展状况欠佳:中职生师比过高,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中职和高职的教育结构不能满足江西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鼓励采用专门教师培养、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和聘任行业专家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中职教师数量和质量;制定和落实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标准的规范性文件,保证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增强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的活力和能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均衡发展 现状与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琴
职业教育均衡是指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格、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满足社会人力资源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并在两个需求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不同区域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类型与行业产业部门的需求不协调;社会大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等。推进我国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应注重生均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最低标准的制定;做好区域各行各业人才需求预测;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立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采取适度倾斜政策,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均衡 人力资源 个人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范力达
本文介绍目前人口迁移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均衡模型与非均衡模型的基本假设和目前的一些讨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两类模型的适用条件;着重讨论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刚刚走向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人口迁移研究假设的选择。在理论上指出了目前这方面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在理论框架、概念的澄清、方法的选取、社会经济背景以及理论的适用范围等方面为下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钰媛 孙绍荣
人才分布不均是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博弈均衡理论为基础,考察了人才对于工作区域的选择规律,发现当前人才分布不合理的实质是博弈混合均衡,而这种均衡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文章探讨了导致这种混合均衡的原因,提出改变这种混合均衡为合理的分离均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公平水平。文章进一步研究了人才分布实现分离均衡的参数条件,提出了改变这些参数以促进分离均衡实现的可操作建议。
关键词:
人才 博弈 混合均衡 分离均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于维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