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9)
- 2023(11427)
- 2022(9715)
- 2021(9188)
- 2020(7841)
- 2019(17983)
- 2018(17815)
- 2017(33893)
- 2016(19168)
- 2015(21899)
- 2014(22434)
- 2013(22009)
- 2012(20925)
- 2011(18781)
- 2010(19333)
- 2009(17985)
- 2008(18317)
- 2007(17095)
- 2006(14885)
- 2005(13155)
- 学科
- 济(72941)
- 经济(72858)
- 管理(56591)
- 业(50189)
- 企(39966)
- 企业(39966)
- 财(31249)
- 方法(30556)
- 数学(26725)
- 数学方法(26413)
- 农(24177)
- 中国(22672)
- 地方(19616)
- 制(18178)
- 学(16864)
- 务(15547)
- 财务(15498)
- 财务管理(15446)
- 业经(15266)
- 农业(15212)
- 企业财务(14620)
- 贸(14445)
- 贸易(14438)
- 易(13983)
- 财政(13968)
- 银(13408)
- 银行(13377)
- 行(12701)
- 理论(12614)
- 体(12576)
- 机构
- 学院(270426)
- 大学(267784)
- 济(107008)
- 经济(104353)
- 管理(98345)
- 研究(95224)
- 理学(82547)
- 理学院(81583)
- 管理学(80033)
- 管理学院(79529)
- 中国(73450)
- 科学(59336)
- 财(58862)
- 京(57926)
- 农(50626)
- 所(49705)
- 江(44946)
- 中心(44620)
- 研究所(44508)
- 财经(42094)
- 业大(41233)
- 农业(39749)
- 经(37806)
- 北京(36736)
- 范(36515)
- 师范(36125)
- 州(34998)
- 院(34438)
- 省(32539)
- 经济学(31977)
- 基金
- 项目(171091)
- 科学(131726)
- 研究(127644)
- 基金(119151)
- 家(103899)
- 国家(102976)
- 科学基金(86072)
- 社会(76450)
- 社会科(72127)
- 社会科学(72105)
- 省(68888)
- 基金项目(62293)
- 教育(59683)
- 划(57926)
- 自然(54940)
- 编号(54790)
- 自然科(53506)
- 自然科学(53487)
- 自然科学基金(52485)
- 资助(49765)
- 成果(46749)
- 课题(39405)
- 重点(39323)
- 发(37642)
- 部(37528)
- 创(34680)
- 性(33184)
- 科研(32742)
- 创新(32493)
- 项目编号(32418)
- 期刊
- 济(125977)
- 经济(125977)
- 研究(83265)
- 中国(61570)
- 财(50271)
- 农(46200)
- 学报(43894)
- 科学(37990)
- 教育(35104)
- 管理(34588)
- 大学(32632)
- 农业(30707)
- 学学(30426)
- 融(27602)
- 金融(27602)
- 技术(24474)
- 财经(21052)
- 业经(20908)
- 经济研究(19845)
- 经(18051)
- 问题(16703)
- 业(16238)
- 图书(14711)
- 版(13963)
- 贸(13918)
- 技术经济(12756)
- 理论(12629)
- 会计(12375)
- 财会(12352)
- 统计(12347)
共检索到426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康锋莉
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建设规范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行为,从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基本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职能的规范必须满足激励相容约束,而财政政策正是实现地方政府行为激励相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保证地方政府职能符合公共财政的前提下,与主体功能区适应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政策两方面。
关键词:
公共财政 主体功能区 财政政策 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国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苑新丽 孙晶映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否适宜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以及发展潜力为基准,本着发挥比较优势、改善薄弱领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以推进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形成。这项举措的具体实施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本文在深刻阐述财政政策对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现行财政政策的效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完善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建设 财政政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白景明 左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光 朱晓东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将使财政的投资方向、投资结构及其资金管理方式发生新的改变。文章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林业生态建设与财政政策的关联关系。分析表明:林业生态建设与财政政策正向相关,且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本在不断提高,其向纵深发展的难度加大。在此基础上,侧重于从施行主体功能区战略过程中林业生态建设对财政政策需求的角度,从资金投入、权责划分、转移支付、横向援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财政补贴六个层面提出了财政支持林业生态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琪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这是对以往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财政体系的完善,反映了按照不同发展功能区域,实施差别化财政政策的新思想。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代贵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按照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来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立足不同功能区分工、发展战略和模式不同,结合不同功能区的现状、财政收支情况以及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因素,制定并实施推动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财政政策 公共服务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龚文斌 刘俊礼 邹丰朗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老河口作为湖北省的县级市,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的行政基本单元,如何在县域尺度层面上通过合理划分主体功能分区,调整和完善空间开发模式,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老河口市的建设情况和特点,从财政角度出发,提出了推进老河口市主体功能区建设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建设 财政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诗举
中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日本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区域问题所采取的6次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规划的财政政策,值得借鉴。中国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应当运用差别化税收政策引导重点开发区域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加大对重点开发区域基础设施的投入,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财力的平衡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康
2007年上半年,我国财政运行态势令人满意,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财政支出有了可靠的支撑,本文在对2007年的财政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2008年财政政策的功能定律,并提出了有关财政政策的一些具体问题。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经济运行 社会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姜竹 王雪坤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基础研究、技术进步带动的管理创新已成为知识社会科技创新的主题,由此带动科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并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一国的核心竞争力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本文结合财政科技创新投入运行现状及其政策实施效果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对现行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成效检验,从而找出立足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诉求,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存在的现实性约束。探讨完善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体系的具体举措,为构建一个适合我国企业创新诉求且相对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出对策。
关键词:
财政科技投入 科技创新体系 财政政策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华 官高俊 黄宝华
新常态下我国财政政策调控重点实现了由需求侧向供给侧的转型。本文使用宏观经济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内生地以2012年为界限划分为两个区制,与宏观调控政策转型和目标走势一致,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效应,而且财政支出与税收的激励效应在不同区制中作用相异。进一步对营改增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研究发现,在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中,提高直接税比重同时降低间接税比重将有利于经济增长。据此对今后我国财政政策的改革进行了后期建议性展望。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区制转换 非线性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樊丽明
一、财政政策时滞的内容及存在的必然性政策时滞,也称政策时差,是指从政策制订到最终对经济运行及其他社会活动发生影响、实现调节目的的时间。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一样,也存在着时滞问题。财政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孟俊杰 李柯 杜涛 王静
[目的]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各类财政政策需求顺序及影响因素,为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财政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河南省延津等5县调查问卷,运用加权统计频数累计求和和聚类分析确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政策需求优先序,运用二元Logistic选择模型分析政策影响因素。[结果]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政策需求依次是:农业信贷担保政策、财政专项资金政策、农业生产保险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达到5%显著水平的变量有,农业信贷担保政策需求分析中的程序是否方便变量,财政专项资金政策需求分析中生产经营规模、是否主要从事加工或者收储业、近三年来是否享受过该项政策、对该项政策的满意程度4个变量,农业生产保险政策需求分析中是否主要从事畜牧业、是否主要从事加工或者收储业(负向影响)2个变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需求分析中是否主要从事粮食种植业、政策知晓程度、对该项政策的满意程度3个变量。[结论]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政策、财政专项资金政策、农业政策性生产保险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政策设计,因地因业因人制宜打好政策组合拳,提升财政资金整体政策效应。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少民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发展迅猛,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起到了强力示范与辐射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但由于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到向更高层次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以三门峡市为例,在深入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重要作用及其面临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财政对策。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农业 财政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