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2)
2023(9961)
2022(8203)
2021(7925)
2020(6492)
2019(15115)
2018(14713)
2017(26940)
2016(14690)
2015(16968)
2014(16669)
2013(16368)
2012(15551)
2011(14420)
2010(14683)
2009(13574)
2008(13724)
2007(12462)
2006(11411)
2005(10332)
作者
(39458)
(32865)
(32743)
(31620)
(21374)
(15518)
(14939)
(12751)
(12648)
(12207)
(11435)
(10882)
(10787)
(10729)
(10602)
(10204)
(9817)
(9657)
(9407)
(9203)
(8541)
(8055)
(7926)
(7648)
(7596)
(7442)
(7355)
(7242)
(6660)
(6546)
学科
(61091)
经济(61032)
管理(40337)
(36265)
(29016)
企业(29016)
中国(23775)
方法(21927)
数学(19093)
数学方法(18840)
(18197)
(14670)
(14617)
贸易(14606)
(14334)
(13352)
地方(13083)
业经(12776)
(12627)
农业(11431)
教育(11283)
(10753)
银行(10751)
(10481)
(9858)
金融(9858)
理论(9750)
(9730)
及其(9395)
环境(9337)
机构
大学(209511)
学院(203830)
(93957)
经济(92141)
研究(79287)
管理(74886)
理学(62616)
理学院(61849)
中国(61350)
管理学(60882)
管理学院(60448)
(46508)
(44001)
科学(41598)
(38338)
中心(34751)
研究所(34223)
财经(33538)
(31843)
北京(30900)
(30774)
(30305)
师范(30143)
经济学(29711)
(28963)
(27678)
经济学院(26527)
(25010)
财经大学(24818)
师范大学(24391)
基金
项目(125901)
研究(100768)
科学(100740)
基金(91578)
(78137)
国家(77485)
科学基金(66034)
社会(64931)
社会科(61462)
社会科学(61449)
教育(48281)
基金项目(45717)
(45549)
编号(41150)
(40002)
资助(38605)
自然(38580)
自然科(37672)
自然科学(37664)
自然科学基金(37054)
成果(37053)
课题(30818)
(30303)
重点(29007)
(28482)
国家社会(27411)
中国(26948)
教育部(26789)
大学(26611)
(26577)
期刊
(109698)
经济(109698)
研究(75350)
中国(52469)
教育(38011)
(32527)
管理(31619)
(26523)
科学(25937)
学报(25347)
(23237)
金融(23237)
大学(21799)
技术(18927)
经济研究(18698)
学学(18476)
农业(18457)
财经(17512)
业经(15548)
(15458)
(15346)
问题(14304)
国际(14188)
图书(13333)
世界(13216)
(10933)
论坛(10933)
(10801)
书馆(10283)
图书馆(10283)
共检索到343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袁雯  
我国开放大学在五年多的改革试点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开放大学建设进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黄金时代",亟需从精准"落地"的角度,围绕"新型高等学校""中国特色"和"一流"等关键词来确立新的历史方位。"新型高等学校"是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基本方位,"中国特色"是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而"一流"则是开放大学跻身世界知名开放大学的必然途径。对标新目标和新坐标,我国开放大学需要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再出发,积极探索支撑新型高校发展的新型组织架构和现代治理方式,加快形成以"适需有效"为原则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尽快推动建立完善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大力度建设支撑一流开放大学的师资队伍,同时需要全社会推进实施融通衔接的学习制度,以更大的改革开放力度和更加积极的行动向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迈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来茂德  
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方向、治理模式和发展方式三个方面。建设一流大学必须既融入社会,又独立于社会。在办出中国特色的同时,在可比指标上也必须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振斌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结合起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获得感、认同感。肩负责任使命,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靳诺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人才培养体系最根本的是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树立办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刻阐释了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意义,讲话殷切勉励我们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是指导做好高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周奕  
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任务,是在各项“重点发展政策”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有利于激发高等教育内生动力,更对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梳理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的国际经验,对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具有重要参考。鉴于此,我国应根据各大学和学科发展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措施,包括升级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制定并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国家计划、创造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发展的环境、开拓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办学数字化新空间、发挥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德秀  
刘延东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内涵和任务,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阐释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奋斗目标和发展路径,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明晰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谈三点体会和认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继续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对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作出了长远谋划,为高等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扎根祖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对当前开展工作具有极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宝印  
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的主要任务。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丁兴富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和曲折发展,上海电视大学终于在校庆50周年之际初步建成为一所中国特色的一流开放大学。本文将尝试回顾和总结上海电视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的成长之路,并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国情两方面对一流开放大学的理念、历史地位、使命与未来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施晓光  
一是为什么要建设一流学科。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学科建设担负着基础性作用。学科的价值,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二是怎么去理解一流学科。第一个因素是声誉,表现在学科、高被引率产出、校友发展、用户对毕业生的反馈和评价等。第二个因素是身份的合法性。这个身份不仅仅是荣誉,也含有其背后的资源。身份的合法性包括官方认可和行业认证。这对建设一流学科非常重要。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玉波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必将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我理解,"双一流"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的"双一流"。离开这个本源谈"双一流"建设,就会偏离正轨,是不可能取得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国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强国崛起的普遍规律,是我国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需要高校加快实施步伐、政府加快推进步伐、社会加快支持步伐,共同发力,积极探索建设之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静寰  
通过梳理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关系,指出高等教育的重点大学建设政策,经"211工程""985工程"到"双一流"建设,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延展性。从"985工程"到"双一流"建设,走向2035的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正在从"形似"走向"神备",即从全面追随模仿西方大学的外形,转向在实现可比指标与西方大学比肩的基础上,打造中国大学的气质和灵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国  
深入学习宣传,推动广大师生员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实质。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谢和平  
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要吸收先进办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扎根西部、服务国家、面向世界,努力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共性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明确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期中国高校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应该办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