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54)
- 2023(4246)
- 2022(3507)
- 2021(3211)
- 2020(2657)
- 2019(6248)
- 2018(5980)
- 2017(10906)
- 2016(5717)
- 2015(6392)
- 2014(6218)
- 2013(6311)
- 2012(6023)
- 2011(5613)
- 2010(5765)
- 2009(5178)
- 2008(5245)
- 2007(4903)
- 2006(4573)
- 2005(4067)
- 学科
- 济(25361)
- 经济(25340)
- 管理(14074)
- 业(10800)
- 中国(8845)
- 地方(8347)
- 企(8184)
- 企业(8184)
- 农(7883)
- 方法(6193)
- 业经(5830)
- 学(5631)
- 农业(5197)
- 教育(4783)
- 财(4766)
- 数学(4747)
- 制(4619)
- 数学方法(4607)
- 理论(4606)
- 发(4107)
- 关系(4017)
- 和(3912)
- 策(3911)
- 地方经济(3860)
- 融(3741)
- 金融(3741)
- 贸(3728)
- 贸易(3721)
- 环境(3602)
- 易(3569)
- 机构
- 大学(77123)
- 学院(75179)
- 研究(31697)
- 济(29651)
- 经济(28874)
- 管理(25439)
- 中国(23867)
- 理学(20346)
- 理学院(20029)
- 管理学(19560)
- 管理学院(19382)
- 京(18428)
- 科学(18386)
- 所(15980)
- 财(14544)
- 中心(14221)
- 研究所(14162)
- 江(14154)
- 农(13596)
- 范(12701)
- 师范(12584)
- 北京(11970)
- 院(11931)
- 州(10878)
- 省(10714)
- 业大(10415)
- 师范大学(10315)
- 农业(10223)
- 财经(10143)
- 技术(9792)
- 基金
- 项目(47247)
- 研究(37514)
- 科学(36303)
- 基金(32012)
- 家(28284)
- 国家(28017)
- 科学基金(23013)
- 社会(22455)
- 社会科(21099)
- 社会科学(21092)
- 省(18566)
- 教育(17757)
- 基金项目(16354)
- 编号(16081)
- 划(15902)
- 成果(14538)
- 自然(13527)
- 自然科(13170)
- 自然科学(13166)
- 自然科学基金(12905)
- 资助(12466)
- 课题(12247)
- 重点(11383)
- 发(10986)
- 年(10272)
- 部(10163)
- 创(9639)
- 项目编号(9446)
- 一(9387)
- 性(9218)
共检索到140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宣勇
学科概念从其形态上可以区分为知识形态的学科和组织形态的学科,大学学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科组织的学术产出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就是建设一流的学科组织,实现一流的学术产出。目前我国学科建设主要问题表现为重点建设学科布局上的结构不够合理;遴选取向上的"择需"不足,缺少顶层设计;学科建设投入上的"见物不见人"等问题。要避免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遴选重点学科从单一的"竞争选优"到与"择需布局"相结合转变;二是实现从经费投入的"要素驱动"向制度供给的"创新驱动"转变;三是学科组建从"被动组合"向"自觉组织"转变。
关键词:
世界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三个转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焰新
坚持"中国特色",以推动行业发展能力提升为重点,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坚持"世界一流",以国际一流为标准,大力推进国际化。强化绩效评价,坚持推进以学术卓越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表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发展与形成与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通过政治、法律、经济等手段发展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是分不开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杰在《科学时报》(4月18日)撰文认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工科既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现代化,积极参加企业的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加速转变,又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瞄准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迎接未来科学技术革命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翁杰明
这次论坛以"践行高质量发展争创世界一流企业"为主题,应大势顺潮流,契合了党中央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殷切期望,契合了中国企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中国企业发展新号召、新期待、新部署的实际行动和有力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世界一流企业 习近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容霞 Lennart Wikander
学科国际评估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后,以国际一流大学为建设目标的高校普遍关注的一项工作。作为高校自我评估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国际评估日渐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衡量学科发展状况的一个核心因素,科研在整个学科评估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研国际评估,对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武建鑫
学科是大学的细胞,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厘清世界一流学科的内涵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意义重大。运用词频分析法,构建了"学科"概念层次分析图谱,科学界定了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学科既是一套系统有序的知识体系,也是一套体现社会建构的学术制度。在大学组织当中,学科主要表现为研究平台、教学科目、学术团队、规训制度、学科文化。在明确"学科"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学科合法性的两个维度:内在合法性和外在合法性。基于这两个维度,归纳出世界一流学科的四个标准: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学生质量和一流的学术声誉。"双一流建设"必须坚持主体性和国际化,将学科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相结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总结,是"双一流"建设启程的重要规划。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中国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提升,对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贡献不断增强,学科建设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性变化的最重要的标识。突出学科建设的基础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凌健
审视当前的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政府化"及虚拟组织形态的学科建设是阻碍学科持续发展的难题,大学学科建设"无边界、碎片化、难评价"。大学学科建设必须转向"组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形成基于学科组织的认知取向、行动取向和规范取向。面向世界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应明确其建设指向,择选"组织化"为基本路径实现学科组织发展。从学科组织建设的个体角度上,达成学科的自组织状态;从学科组织建设的整体角度,实现学校对学科组织建设和管理的高度有序化。
关键词:
组织化 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自组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双一流"建设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方式正在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教育国际化进程等都给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把握建设实质和内涵,构建和完善择优遴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统筹协调机制、自主办学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守恩 曹文泽 谢辉 蔡三发
上海市启动高原高峰学科建设计划,率先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开展部市共建部属高校计划与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双管齐下推进"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应该进一步细化相关建设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闵维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天权 杨维东
随着"双一流"建设推进及《慈善法》颁布实施,教育基金会迎来发展机遇期。教育基金会既是资源汇集的平台,也是引导各方有序参与学校治理的重要机制。应创新治理模式,鼓励教育基金会在大学治理改革过程中先行先试。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430余家各级各类大学教育基金会,排名前二十的教育基金会捐赠收入近60亿元,其中仅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一家2016年捐赠收入就超过15亿元。然而,与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双淼 谢静
依托学科核心竞争力理论,从资源、能力和知识三个维度对25个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办学定位、师资队伍、研究领域、研究合作和学术发展力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可将教育学科建设划分为聚势共赢、专注深耕、借力突破和内生突围四种模式。聚势共赢模式强调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专注深耕模式关注重点学科知识的突围,借力突破模式聚焦多学科资源整合能力,内生突围模式倚重组织结构调整和治理体系改革。上述四种模式为我国教育学科构建适切的学科建设模式,提升学科竞争力提供了经验启示。
关键词:
教育学 学科建设 学科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武建鑫
世界一流学科是一个内涵丰富、层级多样、实践性强的政策话语,单纯依据学术评价标准指导其实践活动可能背离了"双一流"建设的初衷。在政策语境中,世界一流学科应当立足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科学前沿、国家急需和经济发展重点。同时,它还肩负着创新学术组织制度的使命与责任,并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汇聚资源的操作平台。在学术语境中,世界一流学科具有组织和制度层面的核心特质,主要包括求真创新的学术品格、和谐共生的学科生态、灵活多样的制度结构,以及立足区域、制胜全球的战略方向。回应当前的学科建设工作,办学者不宜直接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指向目标学科及其所在院系,而应当在大学层面弱化学科组织边界,以"学科群"的方式构建有利于世界一流学科健康成长的可能性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