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0)
2023(9681)
2022(7981)
2021(7436)
2020(5863)
2019(13602)
2018(13325)
2017(22868)
2016(13535)
2015(15523)
2014(15601)
2013(14559)
2012(13980)
2011(13138)
2010(13783)
2009(12329)
2008(12190)
2007(11507)
2006(10738)
2005(9938)
作者
(36789)
(30437)
(30292)
(28820)
(19499)
(14525)
(13933)
(11879)
(11770)
(11429)
(10331)
(10221)
(10080)
(9785)
(9576)
(9558)
(9031)
(8995)
(8879)
(8833)
(8083)
(7612)
(7433)
(7211)
(7190)
(6866)
(6857)
(6823)
(6294)
(6080)
学科
(52509)
经济(52460)
管理(28769)
中国(25359)
(25076)
教育(22918)
地方(20050)
(18005)
企业(18005)
(16298)
业经(13107)
(12592)
理论(12085)
(11656)
方法(11644)
农业(11156)
地方经济(10702)
(10183)
金融(10183)
发展(9913)
(9785)
(9419)
银行(9403)
教学(9396)
(9271)
数学(9203)
(9168)
数学方法(9033)
技术(8946)
(8930)
机构
大学(182018)
学院(177070)
研究(72615)
(64671)
经济(62802)
管理(55591)
中国(49587)
理学(45100)
理学院(44320)
(43351)
管理学(43222)
管理学院(42831)
科学(42238)
(37612)
师范(37369)
(36834)
教育(36504)
研究所(32796)
(31811)
(31510)
中心(31442)
师范大学(30377)
北京(29452)
(28324)
(26520)
(25588)
技术(24629)
财经(22780)
业大(22624)
(21850)
基金
项目(104998)
研究(88620)
科学(82860)
基金(68089)
(57425)
国家(56666)
社会(51903)
教育(48751)
社会科(48647)
社会科学(48637)
科学基金(47177)
(44728)
编号(39859)
(38918)
成果(37086)
基金项目(34158)
课题(33330)
(29780)
(28256)
资助(27421)
自然(26312)
重点(25684)
自然科(25644)
自然科学(25640)
自然科学基金(25129)
发展(24695)
规划(24488)
(24174)
(23737)
项目编号(23305)
期刊
(87737)
经济(87737)
研究(72809)
教育(65068)
中国(59633)
(28290)
学报(25001)
管理(23857)
(23276)
科学(22776)
大学(21397)
技术(20742)
农业(19791)
(19110)
金融(19110)
学学(16840)
职业(15914)
业经(15131)
经济研究(13541)
图书(13430)
(11731)
论坛(11731)
财经(11480)
(10920)
(10798)
问题(10421)
书馆(10397)
图书馆(10397)
(10091)
技术教育(10015)
共检索到320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天权  杨维东  
随着"双一流"建设推进及《慈善法》颁布实施,教育基金会迎来发展机遇期。教育基金会既是资源汇集的平台,也是引导各方有序参与学校治理的重要机制。应创新治理模式,鼓励教育基金会在大学治理改革过程中先行先试。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430余家各级各类大学教育基金会,排名前二十的教育基金会捐赠收入近60亿元,其中仅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一家2016年捐赠收入就超过15亿元。然而,与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亚辉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教育基金发展的中国路径"研讨会上,财政部科教司、教育部财务司、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的有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和教育基金管理者,针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遒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走向现代化,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必由之路。立足于推进中国的发展,以建设现代化强国为宗旨,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找准自己的独特定位和使命,从而优选学科方向,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明智的方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和平  顾秉林  
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百年清华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予以充分肯定,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红中  刘志民  
对中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资金使用与组织管理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相关计划启动早,项目规划系统,可操作性强,执行效率高,建设速度快,效果较明显;印度相关计划启动晚,项目规划构想多于实践,政策摇摆不定,执行效率低,进展不大。考虑到大学创新、合作办学等方面的优势,印度仍有发展潜力和迎头赶上的可能。中国若要在一流大学建设上继续领先、取得最后的成功,除发挥资源整合、效率执行等方面的优势外,还要积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提高国际合作办学水平与研究生创新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张征  
世界一流大学是在大学现代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依其办学历程可分为古典大学和创办于19世纪之后的现代大学。古典大学通过教育理念的革命而获得新生,后发的现代大学继承古典大学的合理传统,并通过教育理念的创新而实现了迅速崛起。在两类大学发展成世界一流的过程中,教育理念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演进方式,即强制性理念变迁与自主性理念变迁。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演进受社会环境、时代潮流、领袖人物、学校传统等重要因素的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吉宁  胡和平  
蒋南翔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我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新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长期担任清华大学的校长、党委书记,带领全校师生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蒋南翔同志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蒋南翔同志于1913年10月6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他中学时代就积极参加爱国活动,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193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我党领导的"社联"和"民族武装自卫会"的工作,主编《清华周刊》和《北方青年》等进步刊物,传播进步思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金春  
为使我国有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我国政府和大学正在向着这一目标进发,制定了许多政策,采取了许多行动。笔者试图就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高等教育政策进行评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川生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动员和全面部署,为全党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遵循。教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提出,教育系统要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转变管理职能,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教育环境。我们要深刻学习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光礼  
近年来,国内已有多所大学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然而,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界定。英国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认为,社会声誉高的大学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学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宁凯  刘清伶  陈铸芬  
从历史上看,美国政府创办公立大学的目的是增加人们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将这些大学的教学、科研使命导向更实际、应用性更强的学科。因此,优秀公立大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提供受教育机会,更重要的是其大规模提供公众负担得起的教育机会。旗舰公立大学受到重视,应该不仅仅因为其学术品质卓越,还因为它们成倍地增加了获得卓越教育的机会。现在,如果我们优秀公立大学要坚持服务公共利益的使命,我们必须以新方式思考跨行业乃至跨国界的合作关系,因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越来越是全球挑战。如果我们将全面应对这些复杂的全球挑战作为我们的集体责任,那么我们必须致力于在无论是公共还是私营机构之间建设新型伙伴关系,并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世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闫丽雯  周海涛  
面对"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使命感不强、制度活力不足、利益主体参与度不高等瓶颈,亟须在坚守责任的基础上重塑高校组织愿景,以权力下移和组织结构微调重塑制度活力,以共享共建理念重塑主体能动性,激发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动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彭庆红  
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文化发展问题。世界一流的大学的文化功能不应是低层次的文化传承与研究 ,而必须使这些重点建设的高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开发、整合、创新与传播中心。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中心 ,必须抓住重点、加大投入 ,围绕世界性前沿课题或特色课题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或中心。同时 ,要加强图书资料建设 ,加大文化交流力度 ,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光斗  
谈谈一流大学的建设张光斗对“211工程”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建立“211工程”,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百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力争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为我国在科技上争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袁本涛  潘一林  
国际化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题中必有之意。清华大学在学生国际流动、教师国际化水准、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国际合作研究以及合作办学等方面全面展现了清华大学"开放式"办学的理念,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国际化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因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路径,但如何在国际化中体现本土化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