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58)
- 2023(4940)
- 2022(4007)
- 2021(3776)
- 2020(3266)
- 2019(7455)
- 2018(7397)
- 2017(12926)
- 2016(7296)
- 2015(8308)
- 2014(8459)
- 2013(7948)
- 2012(7423)
- 2011(6903)
- 2010(7225)
- 2009(6505)
- 2008(6516)
- 2007(6293)
- 2006(5704)
- 2005(4972)
- 学科
- 济(23035)
- 经济(23002)
- 管理(17867)
- 业(12028)
- 中国(11250)
- 企(9851)
- 企业(9851)
- 教育(7816)
- 农(7773)
- 学(7274)
- 理论(7262)
- 地方(6744)
- 制(6705)
- 财(6010)
- 体(5943)
- 方法(5842)
- 业经(5535)
- 融(4691)
- 银(4685)
- 金融(4684)
- 银行(4665)
- 农业(4649)
- 行(4547)
- 教学(4500)
- 数学(4272)
- 和(4263)
- 数学方法(4140)
- 关系(4021)
- 策(3872)
- 发(3720)
- 机构
- 大学(96532)
- 学院(94446)
- 研究(39007)
- 济(30816)
- 经济(29780)
- 管理(29469)
- 中国(27552)
- 科学(24303)
- 理学(23783)
- 理学院(23390)
- 京(23260)
- 管理学(22695)
- 管理学院(22480)
- 所(20354)
- 农(19271)
- 研究所(18266)
- 江(17430)
- 中心(17060)
- 财(16918)
- 范(16866)
- 师范(16659)
- 教育(15736)
- 北京(15285)
- 业大(15052)
- 农业(14953)
- 院(14887)
- 技术(14736)
- 州(13632)
- 省(13620)
- 师范大学(13335)
- 基金
- 项目(60026)
- 研究(47084)
- 科学(45698)
- 基金(39217)
- 家(35183)
- 国家(34796)
- 科学基金(28005)
- 社会(26227)
- 省(25147)
- 社会科(24445)
- 社会科学(24440)
- 教育(24183)
- 划(21761)
- 编号(20503)
- 基金项目(19712)
- 成果(19306)
- 自然(17243)
- 课题(17110)
- 自然科(16810)
- 自然科学(16799)
- 自然科学基金(16459)
- 资助(16003)
- 重点(14563)
- 年(13985)
- 发(13492)
- 部(12881)
- 项目编号(12158)
- 体(12026)
- 创(12005)
- 性(11876)
共检索到167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陆亭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时期,在2020年之前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加强高等学校的体系建设,努力促进体系内每所学校的卓越发展。但在发展中存在着重点学校建设模式的局限性和相关问题,必须警惕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膨胀的潜在隐患。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高等教育建设的重点应由一流的学校建设转向一流的体系建设,促进体系与社会的匹配性及体系内每所学校的卓越发展。对于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理论上可按分层、分类的思想设计,实践中可根据管理体制规划学校使命来操作,最后构建出一个"层次、类型、使命"三维的模型。即在"教学型学院——研究型大学"框架、"学科性人才培养——应用性人才培养"框架之上,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在《中国高教研究》第9期撰文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目前分层办学的格局。分层办学可以集中财力物力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及学科,具有迅速动员社会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并使高等教育主动按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抒瑶 王宁
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方案是反映双一流未来规划和建设目标的重要依据和载体,厘清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特征与内部逻辑,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双一流建设战略。梳理与分析131所高等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运用Nvivo软件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得出,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中目标建设在不同阶段下呈现的主要特征:建设目标大同小异,时间划分基本一致且过快,目标设置相对模糊和没有系统的目标建设成效评价。因此,高等学校制定双一流建设个性化发展目标,合理划分双一流建设目标完成时间,构建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的双一流建设目标成效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抒瑶 王宁
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方案是反映双一流未来规划和建设目标的重要依据和载体,厘清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特征与内部逻辑,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双一流建设战略。梳理与分析131所高等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运用Nvivo软件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得出,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中目标建设在不同阶段下呈现的主要特征:建设目标大同小异,时间划分基本一致且过快,目标设置相对模糊和没有系统的目标建设成效评价。因此,高等学校制定双一流建设个性化发展目标,合理划分双一流建设目标完成时间,构建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的双一流建设目标成效评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叶赋桂 马莹
世界一流大学是近年来国际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在一流大学的热潮中,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也浮出水面。一些国家的政府开始实施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的政策,一些组织和学者开始研究、评价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一、各国建设一流大学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竞相推出一流大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祥
我国高校办学评价体系建设中存在着导向异化、标准统一化、评价制度设计错位、评价体系借鉴不够等问题。高校办学评价体系建设要从评价主体、评价组织体系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重视指标内容设置和指标赋值问题,处理好评价标准化与学校特色化发展、评价行政主导化与学校自主化发展、评价形式化与学校实质性发展的关系。高校办学体系评价建设应从改进评价体制架构、改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提高评估者的参与性、强化评估监督、加强评价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进行完善。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综合改革 办学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伍宸 宋永华
全面加快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改革内容与战略选择。"双一流"建设政策设计要强化绩效考核并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因此,有先进的价值取向并构建出科学、合理和系统的国际化办学绩效评估体系是前提。基于对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及其国际化发展特征的理解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在对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内容、实施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估时,要树立工具价值与终极价值相统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统一、显性与隐性策略相统一、质量提升和价值贡献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并以此为导向构建绩效评估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方舒 殷潇 郭小姣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绩效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家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5E绩效审计理论和政策评价逻辑模型,综合构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某高校2019年入选的国家一流专业进行模糊评价。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总结该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情况,寻找专业建设中的薄弱指标,促进教育绩效改善。同时,针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评价效率、评价追踪问效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教育内部审计在教育治理中发挥增值性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玲玲 蔡三发
只有构建一流的制度支撑体系,才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章程结合高校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等,在内容上凸显特色。制度权威的真正确立不仅在于其完善程度,而且需要敬畏之心。2015年10月,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
关键词:
一流大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崔育宝 李金龙 裴旭 万明
从评价组织、评价标准、评价效用三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体系构建中面临的问题。借鉴德国、日本、韩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上的做法,建议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应委托专门机构,开展独立评价,重视国际专家在我国重点建设工程中的资政建言作用;发布战略领域,优化评价标准,引导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既相互平衡又统一于国家建设;践行阳光评价,力推动态调整,以严肃的评价效用增强入选大学危机意识和候补大学进取信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戴智华 潘拯 关汉男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一定要以学生成长和成才为最终目标。学科发展水平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内部治理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核心内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楠
我国现有的高等学校分类方案还存在分类与分层界限模糊、利益主体参与有限、分类标准过于偏向科研导向等问题,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相悖。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范式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应将高等学校分类方案置于院校多样化发展的分析框架之下,遵循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强制走向自治、从模仿走向创新、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路径,构建基于分类学范式、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设计和实施的高等学校分面分类体系,鼓励和强化高等学校的多样性,促进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涵式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占亭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大学推进内涵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高校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通过理念、制度、能力、方法等的革故鼎新,不断完善大学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黄蓝紫
“双一流”建设方案基于大学、学院、学科三重逻辑对构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了宏观统筹,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着三重困境:大学层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举办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院层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设立教师教育专业机构的数量薄弱;学科层面,教师教育的一流学科支撑力度不够。究其原因,大学原生职能中教师教育的空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对教师教育的束缚,以及优势学科评估对教师教育的冲击均对上述困境的产生造成影响。前瞻未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需要在制度层面确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师教育体系的机构和学科制度保障;在机构层面建设一轨多级的教师教育专业学院体系,探索教师教育多元模式;在学科层面,加强一流文理学科、教育学科和教师教育学科的耦合共生,共同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保平 何萌
遵循国家和主管部门有关规定,规范薪酬体系和标准。构建合理的教师、管理、其他专技和工勤人员的薪酬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高校薪酬体系的自律制度,保障高层次人才的有序流动。2016年11月,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各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开始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这标志着我国一流高校的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全面拉开序幕。在此新的形势背景下,2017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文,进一步要求各部属高校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